杭电记忆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走进下沙,初识杭电,是在燥热的七月。伴随着新闻出版学院整体由东岳校区迁至下沙校区的完结,我也真正地走近下沙,走进杭电,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杭电人。对杭电的初识是清新、从容、自然,既没有那种“一见钟情”的热烈奔放,也没有那种“一见如故”的婉约与矜持。几个月弹指而过,已身为“杭电人”的我,对杭电的感觉还是那般清新、自然、从容。如果说,情感的感性认知是爱屋及乌和义无反顾,那么情感的理性认知或许就是含而不露和历久弥新。如此说来,现在我对杭电的感觉就是“发乎情,止乎礼”式的知性情结。是的,我之情结,源于二者,又高于二者;不同于二者,又兼具二者,是对二者的升华与提契。恰似朋友知己相识、相知后的那种“有缘千里来相会”式的内心喜悦之情的积淀、酝酿和生发。
在这里,我看到了一个积极、进取的校园,到处都是青春的身影,到处都是洋溢的笑脸,到处都是蓬勃的朝气,人们时时刻刻都在忙碌着,却又是那样的秩序井然和有条不紊;在这里,我看到了一个健康、活力的校园,每每夕阳西下、华灯初上时分,篮球场上、足球场上,以及宿舍区的活动场所都聚集着同学们热情的身影,打蓝球、踢足球、滑旱冰……
笑声、呼喊声不绝于耳,青春和自由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在这里,我看到了一个透明、整洁的校园,没有任何掩藏的不雅,没有任何不良的风习,完全开放地向任何人展示着自己的一尘不染和纯洁无暇。在这里,我看到了一个绿意盎然、多姿多彩的校园,满目的绿仿佛汇成一片海,遍布的红似乎组成朵朵云。
红和绿两大色调主笔,伴之以天高云淡、小桥流水,好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卷。
在这里,更有春夏秋冬的四季更替,更有云卷云舒、雾开雾散的浪漫诗意,伴之以瑰丽、鲜明的姹紫嫣红,更显得精致和谐。在这里,既凝聚了工科的质朴、大气和恢宏,又有着理科的灵动、神采和求实,还兼文科的典雅、秀气与活泼,可谓动静结合,三位一体。这不仅仅是杭电追求的气质特征,更是杭电人崇尚的做人原则和处世方略。在这里,我们凝铸杭电意识,培植杭电情结,构筑杭电理想。在这里,我们踏上征程,奔向远方,不管前面的路有多么辽远。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前行;既然选择了杭电,就要耕耘。“耕耘杭电,造福社会”就成了我的不二愿景。我想这不仅仅是我的愿景,也是和我一样众多年轻杭电人的共同心声——“今日我以杭电为荣,明日我为杭电增辉”。这不仅是我们的心思和信念,更应该成为我们的行动和努力。
咀嚼着杭电的清秀、典雅和大气,鉴赏着杭电的质朴、灵韵和活泼,回味着杭电的青春、活力和诗意,我常常无法入眠,害怕一入梦就会失去眼前的美景。
生命如河,岁月如歌,让我们在各自的深切体验和涓涓细长的生命历程中,在心底深深刻下永久的标记——杭电记忆。
杭电记忆将成为我生命历程中最生动的一章,杭电记忆将成为我生命风景线中最亮丽的一道,杭电记忆将成为我今后人生的坐标系,指引我向前,向前,一直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