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快答

北医三院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学习班讲义汇编

北医三院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学习班讲义汇编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北医三院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学习班讲义汇编

一、年轻患者的全髋关节置换全髋关节置换由于长期治疗效果优异而成为骨科最成功的手术之一,也正是这个原因,目前对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年龄限制正逐渐放宽。年轻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逐渐增多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良好的长期随访效果;

2、手术技术的进步;

3、假体设计及材料的进展;

4、患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虽然年轻患者存在着诸多影响关节使用寿命的因素,比如年轻患者的活动量大、寿命长、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高,但这些并不妨碍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在年轻患者中良好的长期效果。2004年瑞典髋关节登记系统的资料显示,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在术后25年时,有74%的假体仍然完好。而对于小于50岁的患者,在术后13年时假体的完好率也在80%以上。骨水泥型髋关节假体与生物型假体相比,存活率更高、翻修手术并不困难、假体的角度和肢体的长度更容易控制,并且具有价格上的明显优势,因此同样适合年轻患者。

二、现代骨水泥技术概述第一代骨水泥技术(1970年代)

1、有限的髓腔准备;

2、未使用髓腔栓;

3、手工压入较硬的骨水泥团;

4、手指加压;

5、手工调和骨水泥。第二代骨水泥技术(1990年以前)

1、骨床准备,采取球囊注射器灌洗、干燥;

2、远端骨水泥栓,材质为骨或塑料;

3、用骨水泥枪将骨水泥逆行注入;

4、股骨和髋臼骨水泥加压灌注;

5、暴露于空气中手工调和骨水泥第三代骨水泥技术(1990年以后)

1、彻底的骨床准备,采取脉冲冲洗器彻底冲洗;

2、改进的骨水泥栓;

3、用骨水泥将骨水泥逆行注入;

4、股骨加压器(近端封闭垫);

5、真空调和、骨水泥离心;

6、采用股骨柄中置器。国外将三代骨水泥技术定义为骨水泥使用的金标准。大宗病例的回顾研究认为,金标准中的每一项都可以使翻修的风险降低20%!目前,北医三院骨科在第三代骨水泥技术的掌握和使用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

三、打压植骨处理髋臼缺损的技术优势1979年,荷兰奈美根大学的Slooff教授首次提出打压植骨的技术理念,到了1984年,他所率领的团队开始公开发表一批基础研究的论文,此后逐渐应用于临床。打压植骨技术正式问世。该项技术的主要思想是闭合节段型骨缺损、填充腔隙型缺损、并通过有力的打压植骨和骨水泥型髋臼使假体获得初期稳定性。它在处理髋臼骨缺损的优势主要包括:

1、恢复骨量;

2、恢复髋关节的正常生物力学功能;

3、可以使用标准大小的假体。打压植骨技术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长期临床效果优异。文献报告,采用打压植骨后的髋臼10年生存率为96%,而20年的生存率为84%。北医三院在学习和运用打压植骨技术方面,始终处于国内前列。我们的经验是:

1、打压植骨技术并不复杂;

2、打压植骨可以有效恢复骨量、符合生物学原则;

3、能获得满意的稳定性;

4、尤其适合患有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等疾病的相对年轻的患者。

四、打压植骨处理股骨缺损的优势基本理念:

1、闭合节段性缺损;

2、在解剖位置上重建髋关节旋转中心;

3、通过打压植骨,有效恢复股骨的骨量。长期效果:国外的一篇2005年的回顾性研究,随访了33例全髋关节翻修手术,均采用打压植骨、骨水泥技术,假体的10年生存率达100%。另一项研究随访了540例患者,采用同样的技术假体15年的生存率达90.6%。两项研究都说明,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应用打压植骨处理股骨侧的骨缺损效果良好。

五、现代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安全性评价材料与方法:搜集我院2005年11月至2007年9月之间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手术42例,均采用第三代骨水泥技术,术中检测手术各个操作步骤过程中的动脉血压、心率、氧分压、氧饱和度等指标。结果:运用三代骨水泥技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不同步骤时患者的动脉血压、心率、氧分压、氧饱和度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在骨水泥加压和假体植入加压过程中,动脉血氧分压有轻度下降并多可自行恢复。结论:采用三代骨水泥技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安全性较高,在手术过程中需对患者生命指标进行详细检测。北医三院的经验:

1、术前对患者状态进行详细评价,特别是对高危人群进行充分准备;

2、术中与麻醉师密切配合,对患者的生理指标进行密切监测;

3、术中给予患者足够的生命支持:吸氧、补液、维持充足的血容量;

4、术中减少出血量、面团期使用骨水泥并彻底清洁骨床、髓腔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