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发达的温州地区,城市建设非常地落后?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讲人均GDP没有意义,北京上海的人均GDP也并不在国内前列。
本质原因在于温州只是个地级市,财力与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没法比。
还有就是温州的规划问题,一切优质资源分散布局,缺乏集聚效应,没法形成大亮点,只有花瓣没有鲜花,而大家的聚焦点往往在于那朵鲜花,随之就会忽略了其他绿叶。
第一印象很重要,这才能更让人对这座城市产生兴趣。
正如北方某座滨海二线城市,除了海边一条线,打造地特别亮眼,其余大部分地区和温州拆迁前的梧田没区别,被称之为镶着金边的抹布。然而正是这条金边,给这座城市带来了良好的口碑。
温州,浙江省辖地级市,简称"瓯"。
1984年,城市建设几乎全部在瓯江边上。
当时,温州的水田是真的多。
所谓的城区,确实也只有鹿城一个区,东到环城东路,西到西城路,北到瓯江,南到人民路。
1991年,鹿城区向南扩张明显。
西边有了一条大马路,估计是丽水过来的330国道。
连接机场的机场大道还没建好。
1995年,温州的变化非常快。
鹿城区大肆扩张,东边已经到了上陡门这里了,南边已经到了下吕浦,黄石山北边的扶贫开发区开始发展,露出了黄色的泥土。
状蒲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肆建设,看起来都是黄土。
蒲州边上的小岛和陆地似乎连在一起了!
2000年,城市向东、南,两个方向发展。
温州的城区规模与10年对比,大了一倍。
可以看到,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已经有了大片的建设用地,填海的规模也进一步扩大了。扶贫开发区的建设也有了很大的规模,皮革等产业在这里得以群集,扶贫开发区虽然赚了钱,但也老被投诉污染了空气和土壤。
温州很多企业拿不到地的现象有了很大的缓解。
温州的大学城建设已经如火如荼。
这个时候,发展真是一日千里啊。
2006年,延瓯江一侧几乎全部发展完毕。
这时候,温州开始向南方全力发展。
扶贫开发区开发接近尾声。
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园区规模扩大了很多。
填海有了一定的进展。
2011年,温州发展速度放缓。
新的瓯海中心区、龙湾中心区,开始新建了。
灵昆到向东拓展比较明显。
瓯江北侧、沿海一侧已经发展颇具规模。
西南部平原的建设开始崛起。
一年后,陈书记来到了温州,喊出了五年之内把温州建成大都市的梦想,也主导了洞头的撤市设区工作。
2017年,温州的卫星地图上,除了山地以外,全部都是建筑。
在这一年,温州的GDP达到了5453.2亿。
在这一年,温州是中国一百强城市第37名。
在当下的城镇化下,凡是有梦想有追求的城市,都在抓紧撤县设区,例如人口不到500万的安徽芜湖,十年以来对5个下属县市进行撤县设区。
要想成为大城市的温州,必须要努力了。
温州加油。
中国印刷之都,第一农民城龙港市在苍南,离温州六七十公里;中国电气之都在柳市,离温州二三十公里;中国阀门之都在永嘉,离温州几十公里;中国塑编之都在肖江,离温州七八十公里;中国摩配之都在塘下,离温州二三十公里;还有其他县镇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