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快答

网传滴滴公司2018年亏损109亿,补贴司机113亿,你信吗?

网传滴滴公司2018年亏损109亿,补贴司机113亿,你信吗?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网传滴滴公司2018年亏损109亿,补贴司机113亿,你信吗?

2019-02-14 12:01美团/滴滴/独角兽

有媒体报道,滴滴出行内部流传出来的财务数据显示,该公司2018年持续巨额亏损,全年亏损高达109亿元。2018年全年,滴滴在司机补贴方面投入共计113亿元。但滴滴方面并未作出回应。公开资料显示,成立于2012年的滴滴出行6年来累计亏损额约为390亿元,仅在2018年上半年整体净亏损40.4亿元。

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人对滴滴巨幅亏损表示不理解,这么大这么有影响力的公司还亏损,还不挣钱?实际上,不仅是滴滴出行,国内其它互联网公司、新经济独角兽如拼多多、美团、瑞幸咖啡等也大多亏损,很多公司亏损数额还远大于滴滴。对于互联网公司的亏损,要客观辩证来看,不能一概否定,很大程度上这是互联网新经济公司的新模式决定的,亏损也不一定意味着公司不行。但互联网新经济公司也应在经营过程中尽早实现盈利,单纯烧钱也蕴含着风险。

1、滴滴出行6年来累计亏损额约为390亿

根据数据显示,滴滴在2018年处于持续亏损的局面。一整年的亏损金额高达109亿元,2018年光是在司机补贴上的金额就达到113亿元。其实早在2018年9月份滴滴的邮件中就已经显示,2018年上半年滴滴的亏损达到40.4亿元,也就是说下半年滴滴亏损金额已经达到了68.6亿元之高。但是2017年滴滴亏损的金额只有25亿元,这也就是说亏损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加大了。

“6年来我们还没有实现过盈利”,这是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在2018年9月上旬所发布的全员信中透露的信息,并表示公司已将抽成的绝大部分返还给了司机和乘客,整体对应的成交金额毛利率只有1.6%。在补贴战偃旗息鼓后,滴滴给司机的补贴却并未停止,也许正是这种高额的补贴,让滴滴一直未盈利。

“郑州空姐案”、“乐清案”等多起顺风车事故先后发生,滴滴出行被推上了风口浪尖,IPO被曝暂缓,转而开启一系列整改之路。刚刚过去的春运期间,滴滴顺风车仍处于整改期。不仅如此,今年1月底,滴滴出行被曝将裁员25%,涉及产品技术、网约车团队等。

2、美团点评三年亏损140亿,去年三季度净亏损24.64亿

去年11月,美团点评公布了2018年第三季度财报,这家拥有外卖、点评、共享单车、网约车等多项业务的巨头,也是持续亏损。截止2018年9月30日,美团当季收入190.76亿元,同比大增97.2%近乎翻番,毛利润增长33.2%来到45.71亿元,但是毛利率从35.5%大跌至24.0%,净亏损更是从9.55亿元增至24.64亿元,同比扩大了1.6倍。

去年9月,美团点评发布首份上市后的中期报告。根据财报,美团18年上半年总收入约为26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1.2%;经调整亏损净额约为42亿元,亏损进一步扩大。

根据去年美团IPO时的招股书,美团近三年虽一直处于巨大亏损之下,但是从趋势来看,美团的亏损在逐渐收窄。随着业务的多元化发展和研发经费的投入,美团的营业收入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2015年~2017年,美团营业收入分别为40亿元、130亿元和339亿元,同比增长223.2%和161.2%。在巨资收购亏损的摩拜后,美团不得不主动进行战线收缩。招股书显示,仅在2018年4月当月,摩拜收入1.47亿元,亏损4.8亿元。

面对亏损,滴滴出行与美团点评都在谋求变革,这两家团队都对抽成的比例做出了一定的改变。美团将利润提成提升到了22%,而滴滴则将利润提成提升到了30%。餐饮一直作为美团的主营业务,美团在餐饮外卖这一行业实现收入达到112亿元。不过外卖的毛利率并不高,大部分的利润都给了外卖员,这也造成了美团会提高佣金的一个重要原因。

3、彭博估计拼多多在2018年经营中亏损了12.5亿美元

据彭博估计,拼多多在2018年经营中亏损了12.5亿美元。12.5亿美元,按照目前汇率大概相当于85亿人民币。拼多多也因此预计筹资11亿美元,如果能够得到承销商行认购的选择权,那么这个筹资额将会达到12.5亿美元。这样来看,拼多多这次的再融资活动所投入的金额和它在本年运行过程中亏损的费用大致相当。

最近,拼多多重新制定好了一份再融资计划,这个王牌计划预计在全国市场获利能够超过15亿美元。这次计划的融资总额基本与半年前拼多多首次公开发行时的融资额持平。因此在这个有利时机下,拼多多也为未来和其他电子商业的博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其实在2018年,拼多多并没有实现盈利,虽然成功上市但是却面临着近百亿的亏损,但是拼多多依然是十分的硬气。据2018年拼多多招股书披露,拼多多截至当年3月31日的12个月中的年活跃用户达到2.95亿,而仅2017年单季用户增长就高达5000万左右。不过用户多,亏损却是更多,2016年和2017年拼多多分别录得净亏损2.92亿元和5.251亿元人民币;2018年前九个月录得净亏损77.93亿元人民币(约合11.347亿美元),而2017年前九个月录得净亏损5.387亿元。

4、瑞幸咖啡2018 年前 9 个月净亏损 8.57 亿元

去年12 月 12 日,瑞幸咖啡宣布完成 B 轮融资,此后媒体披露了瑞幸咖啡 2018 年前 9 个月累计销售收入 3.75 亿元,净亏损 8.57 亿元的消息。自此,关于行业补贴、商业模式的讨论再度引发热议,2018 年 12 月 27 日还一度登上热搜榜。

2019 年 1 月 3 日瑞幸咖啡在 2019 年战略沟通会上作出回应,瑞幸咖啡联合创始人、CMO 杨飞称," 用适度的补贴获取这一年的市场规模和速度是非常值得的。可以肯定的是,我们会持续补贴,3 到 5 年内长期坚持。" 对于盈利时间表,他表示 " 现在不考虑这个问题,3-5 年之后再说吧 "。

星巴克用 20 年才在中国布满 3600 多家门店,Costa 在中国打拼 13 年拥有 420 家店,而瑞幸只用一年时间就在中国 22 个城市开了 2073 家门店,并且全部是自营的。这只是开始,在 2019 年的战略沟通会上,瑞幸咖啡给自己定了小目标,再开 2500 家店,到 2019 年年底门店数量要超 4500 家。

5、辩证看待互联网新经济公司的亏损,互联网行业注重的是数据和用户

其实,国外互联网公司很多也是持续亏损。去年优步计划进行首次公开募股。尽管在过去两年中持续亏损了,但优步的估值在480到700亿美元之间。推特(Twitter)在首次公开募股前宣布亏损7900万美元,但它在2013年IPO时的估值达到了240亿美元。

互联网企业往往与烧钱联系在一起。一路烧钱,高歌猛进,烧钱亏损冲上天,我与太阳肩并肩。一边是许多互联网企业不断烧钱,甚至亏损,一边是这些企业还是能融到钱,甚至是投资人争先恐后地往里砸钱。

传统行业注重的是成本和收益,而互联网行业注重的是数据和用户。而为了获得数据和用户,前期只能靠补贴和各种铺天盖地的广告,这些就是互联网行业里面的获客成本和运营成本。马云在创立阿里巴巴之初,曾豪言说公司前三年不盈利。优步曾说过:认为优步不赚钱是因为错在把我们当租车公司了,优步的边界究竟在哪里,我们自己都看不到。而拓展边界就是烧钱,就是亏损。

互联网公司发明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只要能够获取用户,就算不能盈利,还是可以拉到风投,日后上市还是可以获得一个很高的市值。在2016年出版的《会计的终结》(the End of Accounting)一书中,纽约大学教授巴鲁克•列夫(Baruch Lev)称,在过去的100多年里,金融报告在资本市场决策中变得不那么有用了。最近的研究让我们提出了更大胆的主张:会计利润实际上与互联网公司无关。我们当前的财务会计模式无法捕捉互联网公司的主要价值创造者:增加无形投资的规模收益。

但互联网公司持续亏损也蕴含风险,公司的现金流同样重要,如果处理不当也容易出现问题甚至倒闭。最近的ofo小黄车就是例子,国内互联网行业繁荣背后也有危机。今年,上交所将推出科创板,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到时候肯定有不少亏损公司IPO。如何为这些亏损公司估值,如何看待这些未盈利企业的未来,对A股投资者成熟度将是考验。

滴滴巨亏是确定的,但绝大多数钱用在司机补贴上我觉得不太可信。

2018年的滴滴可谓四面着火,之前是正面影响力的大火,碾压一切的感觉,从技术上,商业模式上,强悍执行力方面等雄霸全球了,好似突然就被约谈了,好似事故不断被曝光,司机也怨言一片,乘客因打不到车也很有意见。

平时我打车不多,春节出行打车,不用挑选不需思考就选了滴滴,响应也比较快,我突然感觉滴滴这垄断地位是确定了,几千亿的投入估计都撼动不了它了。它只要稳住,做好内功就行了。

亏损是必然的,技术、人员、运营、公关等,都需要大投入,但它不是开始抽司机的钱了吗,如果说100多亿都用在补贴司机上,可信度太低了吧。除非,它把宣传费用(招司机加入),安全平台打造,培训,培训基地等一大串花费都算在司机补贴上。

司机没挣到额外的钱,怎么就成了被补贴的对象了呢。

18年是网约车平台颇为尴尬的一年,因为某家公司顺风车出现巨大的安全问题,导致妙龄女子香消玉殒,引发社会巨大关注,引发监管持续关注,最后叫停了顺风车项目。

至于滴滴平台出现亏损,楼主材料是平台对司机补贴百亿元所致,平台之所以补贴司机,在于跟出租车行业竞争,滴滴平台就是依靠烧钱抢夺市场份额,并扩大自己行业影响力,希望打造行业霸主。

互联网业前期烧钱抢夺市场是一个必然过程,关键在于有足够钱可以不断进来、也就是有烧不完的钱,才能延续公司运转,另一个是不断增加的市场份额和持续现金流进,有稳定的现金流,并有明确的盈利模式,两者具备就是优秀互联网公司。

嘀嘀打车未来盈利模式,需要进一步清晰,只有盈利模式清晰,去年亏不亏钱不是问题,甚至有可能亏越多补贴越多,未来市场话语权越大,盈利能力也越来越大。

互联网时代不仅仅只是流量时代,也是一个需要流量能够变现的时代,不能变现的流量没有任何用处

谢谢邀请!

我信,113亿算什么?三千万司机一人一年也才不到四百块,一天一块多!而一天却要从每个司机身上赚几十到一二百元不等!

百分二十几以上的高抽成不说,特别是晚高峰期明明那么多的空车在乘客身边不派,却要让乘客选拼车,而且是从两三公里以外给乘客派车来,真的很畸型的派单系统!

拼车知道吗,司机只能拿起点到终点的车费而且还要去抽成,途中拼车下客的车费全平台得了。

羊毛出在羊身上……而且是史上最黑的平台,大言不惭的大叫亏多少多少,可笑之极!你是买了一台车了还是发一分钱给司机当工资,不都是平台的人自己在刮分?!

新能源汽车小桔车服每台赚多少自己说,奖励还卖奖励卡等等这类变相先套现,我的天阿!这是在收孝敬费吗

反正对滴滴平台死心了,没上岸的司机是被生活所迫一时还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或按揭没还完,拿一天十几个小时去换那一两百或两三百块也是被逼无奈!

要不来个司机大胆跟大家说说你一个月下来平均每天能赚三四百的有没有?是净赚不是流水!

有!很少数。大多是十几个小时流水四百左右。

合规双证的我马上去上班了,为了多活几年告别滴滴吧。

一个不出车,不出油,不出人工,抽成高达20%~75%(拼车)的平台好意思说亏损?一定是程维、柳青贪腐太严重!

对于滴滴宣称的『亏损』和『高补贴』,网友们一直持质疑态度。但是,我想说,亏损和高额补贴应该都是实情。

由于接二连三的安全事故,滴滴出行的运行模式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被社会大众高度重视,滴滴在各方面的压力下进行了整改。

这件事是极其关键的,在分析已经成熟的滴滴出行为什么需要高额补贴来维护市场,以至于造成巨额亏损。

经过激烈的补贴战和繁杂的资本运作之后,滴滴出行基本统治了国内的网约车市场,由此具备了良好的盈利前景。

在去年之前,滴滴也是这么想的。而且在成功抢占市场之后,滴滴积极布局各种业务,并且尝试国际化。为了满足公司扩张需求,滴滴降低了补贴,提高了抽成比例,服务质量则不升反降,由此引发了很多司机和用户的不满。

在这种前提下,接连发生数起跟滴滴出行有关的安全事故。彻底引发众怒,滴滴为了维护市场需求,不得不采取补贴来挽留用户。

除此之外,包括美团打车在内的搅局者,也逼着滴滴推行高额补贴。

最终,为了保住好不容易才获得的市场,滴滴耗费巨资进行补贴,并且由于创收乏力而导致亏损。

与其说滴滴在亏损的情况下还补贴司机,不如说滴滴高额补贴没有起到理想的作用,以至于巨额亏损。

2018年,我对滴滴做过估算,估算结果就是滴滴每年净利润最少每年120亿元,并且这是非常保守的算法。所以,我个人认为,网传滴滴2018年亏损109亿元是个假新闻。

滴滴司机补贴时间早已结束,现在滴滴已经是独家垄断,每一秒都在稳稳当当地进行平台抽成,即使有补贴,也只是按抽成金额的一部分返还给司机,并不是滴滴平台不仅不抽成,还掏钱给司机!所以不可能亏损!

其实滴滴的情况基本是透明的,只要问跑滴滴的司机,他就可以告诉你有没有平台抽成,抽多少比例。滴滴司机讲的才是真实的情况,网传的根本就不可靠。

只有竞争阶段,抢占市场份额的时候,才需要大力补贴司机,免得司机去竞争对手平台,这叫补贴大战,很明显打车市场的补贴大战2017年之前就打完了,所以2018年不用以补贴的形式留住司机!司机2018年如果不用滴滴平台,就没别的平台可以用,所以用不着补贴司机!!补贴司机113亿元也是假新闻。

连续亏损六年,还要继续经营,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建议国家税务局介入调查看看是否把资金都转移了?

我信你个鬼,你个糟老程子坏的很!

【嘀嘀2018年亏损109亿的商业深思】滴滴模式根本就是不赚钱的。其基因不正,能盈利才奇怪呢。抛除政治原因不谈,单说商业,滴滴靠撼动几乎整个中国风投资本圈疯狂烧钱,企图用资本实现规模化,让资本家实现IPO后套现离场。可人算不如天算,规模越大,其模式的弊端越明显,市场亏损越严重。资本方面只能靠不断融资输血,本想靠规模化的舆论造势上市,谁想赶上股灾,之后证监会过会异常严格,根本不可能让一个亏损的企业上市套现;美股也已经对中国讲故事那一套的概念股毫无兴趣。没办法,嘀嘀从2018年开始希望利用行业的垄断地位提高利润率,但马上遭到司机端拒接单抗议,嘀嘀只好降低司机端的审核门槛,其后果就是出现服务质量不断下降,甚至不断发生治安案件和刑事犯罪。所以,这是一个无解的伪命题,现在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嘀嘀只等瘦死。。

经营企业犹如做人——心不正、德不端,其心越大对他人的危害就愈大;企业经营亦同。项目本身基因不正,就算披上创新的外衣,再大的资本投入,市场也一样会使之有来无回,这就是坚持市场化的魅力所在。这只是一个嘀嘀的案例,中国前几年很多这类企业,原因就是有人怂恿“互联网风口”、“互联网思维”等伪命题、伪创新,致使让所有信奉这种靠资本推动“迅速崛起”,使自己“一夜成名”的创业者几乎都葬身商战,甚至还误导了一批地方政府部门的决策者。比如所谓的共享经济,从单车开始,VC风投借助互联网风口的舆论疯狂烧钱,相互助推,其本质还是和嘀嘀趋同——最终通过IPO套现离场,同样也遭遇了嘀嘀上市无望的劫难,单车再吹嘘“新四大发明”也前景暗淡,最后资本家调停企业间的价格无序竞争,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转嫁给了阿里和腾讯,资本家狼狈离场。(顺便提一句:OfO单车创始人戴威没看懂战场,或者过于蔑视资本的能量,丧失机遇,以至于今天ofo无人问津)

至此,中国的资本市场逐渐回归理性,除了部分伪创业者们还在思索着怎么忽悠风投(或者和风投一起忽悠散户)的钱之外,实干创业家才真正成为市场主角。

不得不说资本家的投机和资本掠夺是中国前几年市场化的悲哀,尤其是坑害了一批年轻有梦想、且富有激情的创业者。

可惜,那个时候全民皆疯,个个谈创业眉飞色舞、高谈阔论,却没几个真正的创新。

创新是很难的,难度指数从创新产品开始到创新商业模式,再到创新科技技术,不仅仅是一个创意想法,更重要的是落实推动,还要在市场推动中不断根据市场变化去调整和优化,更要承担对未来市场的风险。所以创新不是结果,是一个过程,更非可以复制。

创新具有唯心主观性(唯物主义教育难出创新人才)、市场独特性、行业颠覆性和商业推动性等四大特征。一个真正创新项目除了初创前期,无论是成长期、扩张期还是成熟期,每一步都应具有盈利点,都能实现盈利,并非靠单一的资本推动或实现规模化后才盈利,规模化越大,盈利能力就越强。从另一个角度说,资本推动只能缩短市场培育周期而已,而不会亏损越来越大。这不得不提阿里和腾讯,他们才是真正的创新,其平台几乎是用盈利点堆出来的,几乎每个栏目、每次的点击、每上线一个客户端,都可以赚钱;既有商家参与又有个人的乐此不疲,客户群非常稳定,粘度非常高。

这才是值得让人尊敬的创新实干家。

最后谈谈企业和资本间的关系。在产业资本链中,企业经营处于收益链的最终端,单一为融资而使企业经营成本上升,甚至导致亏损的企业是畸形怪胎,这种玩法不仅企业家自身难以自拔,且还会被资本吞噬,而资本最终皮之不在无可附。2019年是中国经济更为严峻的一年,创新创业者要向老一辈实业家们虚心学习——先修身后潜心,不急不慢去创新,切勿着急火燎抢所谓的“风口”,更不要向恶意资本献媚,踏踏实实去创业,稳扎稳打去创新,才能为自己负责,为社会负责,为国家负责。总之,靠短期炒作赚快钱,一夜暴富的高收益时代已经过去,大家要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