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自闭症能治好吗 自闭症有什么表现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该病病因复杂,现在医学界并没有治愈方法。到目前为止的研究进展表明,即使自闭症患者到了成人,恢复得比较好的还是不可避免存在自闭倾向,比如他们与人接触的方式不适当,不能顺利使用语言与别人交流。
精彩推荐:如何让自闭症小孩正常说话
一般推估大约每10000人中有2—5位为自闭症患者,因诊断标准的不同自闭症的出现率有许多差异,后来因诊断基准的改变及人民知识的提升,目前以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诊断标准筛检,约是每10,000人中有4—5位为自闭症患者。
且在性别方面男性多于女性,男性与女性的比例约4:1,但女性患者的症状比男性严重。
有关专家认为治疗好的自闭症患儿在语言表现、微笑、爱情表现、幽默感、学习新事物的能力等各方面,与正常人还是存在差异性。即所谓恢复正常只不过是一种症状的缓解和改善。
自闭症是一个终身性的疾病。只有早发现早干预,还要走对路才可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让自闭症儿童能独立生活。
自闭症的治疗没有捷径,只有父母和孩子在医生的指导下努力地做康复治疗才是正确的路。
1、言语障碍突出
大多数患儿言语很少,严重的病例几乎终生不语,会说会用的词汇有限,并且即使有的患儿会说,也常常不愿说话而宁可以手势代替。
有的会说话,但声音很小,很低或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有的患儿只会模仿别人说过的话,而不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交谈。
2、不会模仿
“模仿”是孩子学习的最重要工具,孩子就是通过模仿学习说话,学习运用无声的身体语言、手势和表情进行沟通的。
但是自闭症患儿不懂得模仿。
3、语言迟钝
轻度自闭症的患儿,大多数都会出现言语的减少,或者是终身不说话的情况。并且,疾病患儿说话,也大多数都用手势进行交流,而且常常会分不清你我。
4、交际困难
即是缺乏与人交往、交流的倾向。
有的患儿从婴儿时期起就表现这一特征,如从小就和父母亲不亲,也不喜欢要人抱,当人要抱起他时不伸手表现期待要抱起的姿势,不主动找小孩玩,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
5、社交障碍
这是自闭症患儿面临的最大问题。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难以体会别人的情绪和感受,也无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自闭症患儿存在“思维盲区”(mind blind),他们似乎认为凡存在于他们自己脑子里的东西,也一样存在于别人脑子里,彼此没有什么区别。
即他们通常认为自己的感觉就是别人的感觉,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感情。
6、兴趣狭窄
自闭症儿童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地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儿童电视,电影则毫无兴趣。
有许多患儿会出现每天吃同样的饭菜以及走同样的路线,并且每天所做的所有的事物都是一样的。
而且患儿还出现无目的的活动,甚至会出现自伤的情况。
7、行为刻板
兴趣狭窄,对环境要求严格,不容许有丝毫改变。
患儿通常会较长时间地专注于某种或某几种游戏,经常重复一些固定刻板的动作,甚至有自残行为。
8、智力障碍
70%的患儿智力落后,但在某些方面可能有比较特殊的能力。
20%智力在正常范围,约10%智力超常,表现为对音乐、美术等十分敏感或者记忆力超常等等。
但是,令人费解的是,即便患儿能毫不费力地阅读或背诵,但他无法用他掌握的语言与人正常交流。
虽然孤独症的病因还不完全清楚,但目前的研究表明,某些危险因素可能同孤独症的发病相关。
引起孤独症的危险因素可以归纳为:遗传、感染与免疫和孕期理化因子刺激。
1、遗传因素
双生子研究显示,孤独症在单卵双生子中的共患病率高达61%~90%,而异卵双生子则未见明显的共患病情况。
在兄弟姊妹之间的再患病率,估计在4.5%左右。这些现象提示孤独症存在遗传倾向性。
研究显示,某些染色体异常可能会导致孤独症的发生。
目前已知的相关染色体有7q、22q13、2q37、18q、Xp;某些性染色体异常也会出现孤独症的表现。
如47、XYY以及45、X/46、XY嵌合体等。
较常见的表现出孤独症症状的染色体病有4种: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结节性硬化症、15q双倍体和苯丙酮尿症。
每年均有新的关于孤独症候选基因的报道。近年来新报道的孤独症候选基因有clock,PRKCBl、CNTN4,CNTCAP2、immune gene、STK39、MAOA、CSMD3、DRD1、neurexinl、SLC25A12、JARDlC、Pax6。
另有研究报道,在汉族孤独症患者中,NRP2基因存在遗传多态性。
繁多的候选基因提示了孤独症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即孤独症可能是在一定的遗传倾向性下,由环境致病因子诱发的疾病。
2、感染与免疫因素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有研究发现,孕妇患病毒感染后,其子代患孤独症的机率增大。后来数个研究均提示,孕期感染与孤独症发生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目前已知的相关病原体有: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梅毒螺旋体和弓形虫等。目前推测,这些病原体产生的抗体,由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正在发育的神经系统发生交叉免疫反应,干扰了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从而导致了孤独症的发生。
3、孕期理化因子刺激
受孕早期孕妇若有反应停和丙戊酸盐类抗癫痫类药物的用药史以及酗酒等,可导致子代患孤独症的机率增加。
根据这些研究,对怀孕12.5 d的大鼠一次性高剂量腹腔注射丙戊酸钠,其子代鼠表现出类似孤独症的行为学表现。
还有研究发现,孕期大鼠暴露于反复冷冻刺激中,也会增加子代患孤独症的机率;对孕鼠进行反复冷冻刺激,其子代也表现出孤独症的行为学特征。
一般说来,孤独症患儿的预后好坏与发现疾病苗头早晚、疾病严重程度、早期言语发育情况、认知功能、是否伴有其它疾病、是否用药、是否训练等多种因素有关。
心理学研究发现,孤独症的实质的损害是认知障碍,表现在早期的分享性注意和扮演行为上。
分享性注意是指与他人共同分享对某种事物的兴趣,当孤独症面对一种物品时不是与他人分享兴趣,而是要得到它,这种障碍是孤独症的早期症状之一。
一部分患儿到青春期以后症状可有改善,古怪刻板的行为减少,社会交往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或多或少地提高。
但仍表现为与人交往困难,独来独往,回避他人;在不涉及社交能力时,也能干好某些简单、机械的事情。
早期或在确诊为孤独症之前已有较好的语言或言语功能者预后较好。
尽管疾病本身使他们发展语言的潜能受到限制,但他毕竟是具有这种潜能或基础,使用药物效果比较好。
观察到高功能水平孤独症预后较低功能水平为好,报道16名6岁以下,IQ大于65的孤独症患儿,有半数可完成大学学业,能独立生活。
即使是高功能水平孤独症儿童,其业余活动面或活动内容也是有限制的,不会做建设性的决策或提建设性意见。
伴有其它疾病者如严重先天性心脏病、癫痫、肝肾损害、结节性硬化等预后较差,伴有听力受损、特殊生活技能问题者预后较差。
自闭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靠药物就可以治疗的,在进行药物控制的同时,还需要一直有耐心的进行心理辅导,当然家人的陪伴和耐心的沟通也是很有必要的,也要给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比如画画、弹琴等等,这样比较有助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