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即心即佛?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心有两种状态:真心、妄心。真心就是觉悟、就是佛(佛是觉悟的意思);妄心则呈现六道。 妄心不是在真心之外另有一个,真心迷了就是妄心,二者是一不是二。所以说“即心即佛”,妄心的本质就是真心(佛),妄心不离真心,真心也不离妄心。 举一例: 金矿石中的金原子,和纯金中的金原子是一样的。不能说金矿石中没有金子。这就是妄心的本质是真心,真心迷而成妄心。 金矿石经提纯,成金子。这就是妄心觉悟后为真心。 一旦形成金子,就无法再还原成金矿石。这就是“佛不会有不好的念头”。有不好的念头,是六道众生,是金矿石。 南无阿弥陀佛 \n 意即“见性成佛”。 禅宗讲究相信自己,每个人都有佛性,所谓不假他求。 就是说,佛,不要向外去寻求。佛就在每个人的心里,你能明心见性,你自己就是佛。所谓佛也曾是人,在禅师眼里,自己与佛是应该平起平坐的。 凡读过禅宗七祖谈禅的人知道,佛就是心,佛就是性,心就是佛,性就是佛。
佛=心=性。 我们又从禅院文集和雪峰文集中知道,心本来是没有的,心因境显,无境便无心,但佛是如来,无所从来,无所从去,如如不动,是性,所以,严格来说,佛就是性,性就是佛,说佛就是心,心就是佛,是很勉强的。 释迦牟尼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为什么不可得?因为心随境生,心随境转,心随境灭,境是虚幻不实的,所以,心也是虚幻不实的,是不可得的。 故,佛是无心的,一旦有心,便不是佛。 佛宗用语,是说不须向面外求佛,你的自心即是佛。据记载是马祖道一禅师提出来的。据载:道一"每谓众曰:汝今各信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
另外,也记:道一常说:佛不远人,即心而证。 。 \n :) 是心是佛。 你说的我们的心里的欲望啊烦恼啊什么的,听起来好像和佛离很远。其实,如果我们的心的不是佛心,那我们拿什么去成佛?是我们的心外还有个什么佛心的么?你现在就找找你的那个能成佛的佛心在哪里?再找找那个装满自私和欲望的心又在哪里? 你会发现压根就找不到这个心。其实,不论心是邪是善,其邪其善其心,都是和佛一样是空性的。是本来就解脱的。这也是为何烦恼即菩提。 这个世界有佛国么?有佛果么?没有的。因为他们和心一样是空性的。 心外无佛,即心即佛。 \n 不能不说,上述各位对即心即佛的理解,已陷入纸上谈兵的曲解思辨,几乎达到了合乎逻辑的错误极端。 佛法真谛与正见,从修证来。 原因是,忘了释尊至关重要的一句:“理法双休”,也忽视了佛理修证顶礼只有三个字:“戒、定、慧”。 戒而进入四禅八定,进而开慧,明心见性。即心即佛,指这一路径因人而异,但殊途同归。 大乘或上座部,在国内已经流于书面或口头的机辨禅论,自从广超80年代来华传授了原始佛教的禅定修习,很少见诸禅学文字了。 而质朴的禅定,原本就“念系鼻端”四个字的殊胜途径,被五花八门的禅修遮盖。何谈个体差异的即心即佛? 陈兵《生与死》中有句话可以回答您,“菩提树下禅修后即心即佛的顿悟,很难用文字描述”。笔者有幸略有体悟,才不忍看诸位白费功了。 坐下来,老老实实的修禅吧。没有捷径和奥窍。 \n 还是莫要理解的好。 一个穷人无论怎样智慧,都不能够真正理解富人的。只有成为富人之后,才会真明了,原来贫穷是多么的愚痴。 同样,若知彼岸事,放手登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