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疼痛科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一、疼痛医学的发展史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就有麻醉科医生开设疼痛门诊。
50年代开始,国外许多医院又相继开设了疼痛科室,建立疼痛研究治疗中心。
随着1976年国际疼痛学会的成立,标志着热衷于疼痛医学的医务人员可以自主地研究和开展疼痛疾病的诊疗方法。
中国疼痛医学的发展,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中国出现了针刺麻痹(针麻),治疗各种慢性顽固性疼痛。
1989年成立了国际疼痛学会中国分会,相继1992年成立了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
随着国内疼痛医学的兴起,各大医院疼痛科的开设,2007年07月16日,卫生部签发了关于《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疼痛科”诊疗项目的通知文件,并确定“疼痛科”为临床一级诊疗科目,我国二级以上医院率先开展疼痛诊疗服务。
二、什么是疼痛:
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
是一种主观感受,是人类最原始、最普遍存在的一种痛苦;被列为继唿吸、脉搏、血压、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
三、疼痛科业务范围:
慢性疼痛的诊断治疗,主要包括:
头痛:颈源性头痛、偏头痛、枕大枕小神经痛、外伤后头痛等
骨关节痛: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膝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
软组织疼痛:肩周炎、腱鞘炎、网球肘、急慢性腰扭伤、棘上韧带炎、腰背肌筋膜炎、足跟痛
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急性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遗痛、三叉神经痛、臂丛神经痛、神经损伤后疼痛幻肢痛、残端痛、糖尿病性神经痛、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
缺血性疼痛:雷诺氏症、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血栓性静脉炎、红斑性肢痛症
癌性疼痛
手术后瘢痕痛、创伤后疼痛
非疼痛性疾病:突发性耳聋、急性面瘫(面神经炎)、过敏性鼻炎、顽固性呃逆、面肌痉挛、失眠、更年期症状、缺血缺氧性脑病早期康复
四、疼痛科治疗特色:
针对疼痛源头,对因止痛,标本兼治;
是介于传统内科和外科治疗的交叉性新型学科,微创介入治疗手段是其长处和特色。
常规特色治疗方法包括:神经阻滞(外周神经、颅神经、交感神经、内脏神经)、关节腔和滑膜囊注射、软组织激痛点注射、关节骨骼肌粘连松解、神经射频、神经电刺激、椎间盘介入(射频、臭氧、化学溶核、等离子)、椎间孔镜、吗啡泵植入(鞘内、硬膜外、静脉)、体外冲击波治疗等。
五、了解现代疼痛医学内涵,纠正疼痛治疗认识误区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知识的局限,大多数患者,包括一些医务人员都不了解疼痛医学的真正内涵,认为疼痛治疗仅仅是一种对症处理,“治标不治本”。这种想法显然显然已经过时。
近十余年来,疼痛医疗的进展得益于现代社会伦理学的发展、疼痛基础医学研究、镇痛药物开发与改进、影像学诊断和导航技术、微创镇痛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引入了众多先进的微创介入技术,可以在CT、X线、超声、电刺激器的精确引导下,对出了问题的神经进行营养、解压松解、调理甚至毁损治疗;对关节、肌腱、腱鞘等炎症性疼痛可进行靶点注射消炎镇痛治疗;对椎间盘源性疼痛可采用热凝、消融等减压、抗炎、松解等治疗,从而从根本上切断疼痛病因,治疗疾病,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因此问因择方,去因止痛是现代疼痛医学治疗疼痛性疾病追寻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