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快答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在临床中又称面神经炎,中医称为口僻、口眼歪斜,是最常见的面神经疾病,该病的发生包括外感和内伤两个方面的因素。

《黄帝内经》将面瘫称为“口㖞”、“僻”、“卒口僻”。而在《金匮要略》将面瘫记录为“㖞僻”,《诸病源候论》则将面神经麻痹称为“口眼㖞斜”,《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名为“吊线风”。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中医辨证与治疗~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主要根据患者的面部症状、体征、病程和全身兼症等方面进行辨证。

临床以口角向一侧歪斜、眼睑闭合不全为主症的病症。主症为口眼㖞邪。本病起病急,表现为一侧面部肌肉麻木、瘫痪,额纹消失变浅,眼裂增大,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患侧不能皱眉、闭目。

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乳突区压痛,还可以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消失或减退,听觉过敏等症状。

辨经络

足太阳、足阳明经筋分别为“目上网”和“目下网”,故眼睑不能闭合者多与之相关;口颊部为手太阳和手、足阳明经筋所主,故口㖞者责之于此三条经筋。

耳前、耳后隶属于手、足少阳经筋,故该部位疼痛属于手、足少阳经筋病变。

辨病期

急性期以实证为主,后遗症期以虚证为主。

部分患者病程迁延日久,可以因为瘫痪肌肉出现挛缩,口角反牵向患侧,形成“倒错”现象,严重者可能出现面肌痉挛。

辨兼证

一般而言,发病初期,面部有感寒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者,为风寒外袭;继发于风热感冒或其他感染性疾病,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者,为风热侵袭。恢复期或病程较长者,兼肢体困倦无力,舌淡苔白,脉沉细者,为气血不足。

部分患者平素过食肥甘厚味,痰浊内蕴,郁久化热,外受风寒,则为风寒外束,内有痰浊或痰热。表现为恶寒、畏风、舌淡、苔白腻或黄腻、脉浮滑等。

此外,亦有外伤或手术后所致面瘫,以瘀血阻络为主。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神经修复治疗临床指南(2022版)建议,根据中医辨证原则,可以将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分为以下四种证型,临床中需要随症加减,对症治疗。具体用法用量需谨遵医嘱,避免自行服用产生不良影响。

中药治疗

风寒袭络证治法:袪风散寒,温经通络。以葛根汤合牵正散加减。药物:麻黄、桂枝、白芍、葛根、白僵蚕、全蝎、制白附子、白芷、炙甘草、生姜、大枣等。汗出多去麻黄;兼吹风后头痛等,可加川芎、羌活等。

风热袭络证治法:疏风清热,活血通络。以大秦艽汤加减。药物:秦艽、甘草、川芎、当归、白芍药、细辛、羌活、防风、黄芩、石膏、白芷、白术、生地黄、熟地黄、白茯苓、独活等。

带状疱疹引起的,局部红肿灼热,可用龙胆泻肝汤合瓜蒌红花汤加减。

风痰阻络证治法:袪风化痰通络。以涤痰汤合牵正散加减。

药物:胆南星、竹沥半夏、枳实、茯苓、橘红、石菖蒲、竹茹、白僵蚕、全蝎、制白附子、丝瓜络、炙甘草等。

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活血通络。以补阳还五汤合牵正散加减。

药物:黄芪、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地龙、白僵蚕、全蝎、制白附子、炙甘草等。

恶寒者,加桂枝、生姜,甚则加熟附子。

穴位注射

适用于临床各期患者。

选定的腧穴按照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GB/T12345~2006)的穴位进行定位。

取穴、穴位注射药物配制以及具体的用法用量需要遵医嘱。

膏摩疗法

适用于临床各期患者。

膏摩疗法是发挥推拿和药物的综合治疗作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治疗面瘫时,推拿手法在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同时可以充分促进中药膏剂内有效成分经皮部络脉、皮部卫气、皮部经穴的途径吸收进入体内,进而增强疗效,以达到补益气血、濡养筋脉的功效,从而可以改善面瘫患者面部肌肉运动功能及结构。

建议到正规中医院就诊,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

推拿疗法

推拿疗法首先需要辨经络。眼睑不能闭合者沿足太阳、足阳明经筋在头面部循行部位行轻柔推拿手法;口㖞者于手太阳和手、足阳明经筋在头面部的循行之处行手法操作;耳前、耳后疼痛者沿手、足少阳经筋在头面部循行部位施推拿手法。

治疗过程中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必要时予以调整治疗方案。

建议到正规中医院的推拿科就诊,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治疗时手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

避免多重方法进行治疗,尤其是损伤刺激性治疗;

治疗期间忌食白酒,辛辣食物及有兴奋刺激作用的保健品或药物,以免加重病情,甚至引发对侧不适;避免热敷、外敷发泡药物等;嘱患者遵医嘱,治疗方案根据个人病情而定,切勿模仿。

针灸

基本治疗治法为祛风通络,疏调经筋。

取局部穴、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可以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辨证选择攒竹、丝竹空、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合谷、太冲。

配穴:风寒外袭配风池和风府;风热侵袭配外关和关冲;气血不足配足三里和气海;瘀血阻络配血海;痰湿阻络配丰隆、三阴交;味觉减退配足三里;听觉过敏配阳陵泉;鼻唇沟变浅配迎香;人中沟歪斜配水沟;颏唇沟歪斜配承浆。

其他治疗包括皮肤针法、电针法和刺络拔罐法。

建议到正规中医院的针灸科就诊,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针刺早期局部取穴宜少,手法宜轻。如果患者处于急性期,患侧局部不建议行电针治疗,恢复期可配合电针治疗。如果患者伴有有耳后疼痛及偏头痛等症状,可以配合翳风拔罐刺络放血。急性期过后,可以遵医嘱进行功能恢复锻炼。如对镜子做蹙眉、闭眼、鼓腮等动作。如果是儿童面瘫,可以采用毫针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对于3岁以下,不能配合的儿童,可采用快针点刺不留针来治疗。取穴同成人,进针宜浅、手法宜轻。如果是孕期面瘫,禁止针刺水沟、合谷、太冲、三阴交及下腹部等孕妇禁用或慎用的穴位,手法宜轻缓,忌重刺激,注意胎动。面瘫后遗症可根据症状选择面部闪罐等治疗。

耳穴

适用于急性期和恢复期患者。取穴依据是指依面神经麻痹的部位取穴,可以疏通面部之经络,调和面部之气血,濡养经筋。

三焦是面、舌咽和迷走神经混合支刺激点,是治疗的主要穴位。皮质下即可增加对神经功能的调节,也可以调节血管的舒缩功能,改善神经血液营养。

肾上腺可促进炎症、水肿的消退,同时抗感染。脾主肌肉,人体的肌肉依靠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来营养。口为脾之外窍,脾其荣在唇。取脾以助脾气健旺、气血充足。肝“肝主疏泄”为“风木之脏”,取肝有畅达气机、养肝熄风和调节精神情志的作用。

微创穴位埋线

主要用于后遗症期非痉挛型患者,具体穴位及操作需要经专业医生的诊断与评估。

参考文献

卜云芸,陈琳,戴宜武.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神经修复治疗临床指南(2022版)[J/OL].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1-12.

朱玉华,郑雪丽,塞娜,等.贝尔面瘫的研究进展及诊疗现状[J].中华耳科学杂志,2020,18:768-773.

湛昊宸,李华南,张玮,等.膏摩疗法应用现状文献分析[J].中医杂志,2017,58:255-257.

李军,焦琳,肖源诣.针灸治疗急性面神经麻痹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药,2019,50:78-80.

孙慧琳,刘双岭.针灸治疗周围型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21,13:89-90.

张雪莲,罗琳,胡杨,等.电针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随机对照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21,44:53-57.

沈梦霞,吴江霞,商雯芳.中医外治法治疗妊娠期贝尔面瘫临床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5:83-86

黄海珍,杜永怡.桂枝加葛根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J].内蒙古中医药,2020,39:115-116.

丁敏,冯骅,靳长旭,等.微创穴位埋线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21-24.

[声明: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未注明来源为“转载”,版权均归巢内网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巢内网”。

本网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