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快答

唐朝官话是否就是今天的粤语吗?

唐朝官话是否就是今天的粤语吗?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唐朝官话是否就是今天的粤语吗?

1,粤地因为受北方蛮族影响相对较少,因此粤语保留着较多古汉语的发音乃至词汇,这是自然的。但说广东话(主要是指广州白话)就是唐朝官话,也不尽然。

汉唐时期,南粤等地肯定尚未开化,当地土著的语言,在长安和洛阳人听来,肯定很难懂。随着中原文化对南方的一步步侵入,包括人口迁徙以及帝国派出机构的驻扎,广州城里的官民逐渐地以中原官话为日常交流语言,很有可能,也很好理解。而随着历史的演进,语言也会流变,最大的可能是与当地方言交汇融通,甚至会形成新的语言(方言)。这也是很正常的。

所以,我认为粤语肯定保留了很多唐宋甚至秦汉时期“国语”的音韵与词汇,但说它就是唐朝官话,并不准确。

2,说粤语就是唐代官话,不如说客家话保留了很多唐宋时期中原官话的神韵,它或许更称得上古汉语的活化石。

在广东梅州的客家博物馆,有这样的文字介绍:

“客家人之根在汉族。客家人之源,传统的观点认为是在河洛,所谓河洛,指的是黄河、洛河。广义上的河洛就是黄河中游、洛河流域这一广阔的区域;狭义的河洛就是洛阳。根在河洛的依据有三:1,家谱记载,很多客家族谱都记载先祖居住于河洛。2,泰山石敢当的传说。3,客家文言是一种官话,很像中州的河南话。河洛的范围应包括黄河以南、长江以北、汉水流域以东、淮河以西的中原旧地,其核心在河洛。”

(长卷画作《从围龙走出的客家人》局部)

大体上,客家人有过5次大规模南迁。第一次是西晋时期,因内部纷争导致中原帝国衰落,一部分有文化的人“衣冠南渡”。第二次是唐末五代,因安史之乱、黄巢民变、藩镇割据、胡人内迁等等战乱之故,汉人再一次南迁。第三次是两宋时期,因金人南下、元末民变、蒙古入主,致大量中原汉人空前南迁。第四次是明末清初,满人入主中原,大量人口从江南等地迁至广东中部以及沿海地区甚至台湾。最后一次是清同治年间,太平天国被平定后,大批客家人逃往港澳及海外(因太平军多为客家人)。

这其中,主要是前三次大迁徙的客家人,到了闽中、岭南等地后,发现平原富庶地区已无立足之地,只好扎根山乡,客观上令客家话得以基本保留了中原的古音古韵。因此,称客家话更接近唐宋时期的官方语言,是说得过去的。

关注巨蟹朱达志,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朝皇族出自陇西李氏,一说十六国的西凉开国君主李暠是其远祖,在当时李氏家族也是北魏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重要成员。但无论怎样都是西北地区人,唐定都西安,自然官方会多用西安话,毕竟入乡随俗,就像目前中国的普通话其实就是北京话的延伸,从此看粤语作为官话可能性不大。但是因为古代交通不便利,各地经济交流不密切,全国推行统一官话难度大,唐朝时期粤语也许是当地的官话,毕竟唐朝时期广东还有很多少数民族。

粤语就是广东和广西的部分广府人说的汉语方言,当地叫白话。据说是秦朝五十万驻军的后裔,时间远早于唐朝,不可能是唐朝官话。

不是 是闽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