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快答

温建民谈中医药继承与发展

温建民谈中医药继承与发展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温建民谈中医药继承与发展

温建民:今天这个话题是中医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也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首先看中医在中国的历史,起到一个在维护人民的健康,保证我们中华民族的炎黄繁衍到现在,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西洋医学没有传入中国,我们中国各族人民主要是汉族人民的保健、健康,基本上都是中医中药在起作用的。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洋医学传入中国,当然,西方医学当时传入中国是带有侵略性的思路。

自从西方医学进来以后,中医所遭受的命运,可以说跟中国近代100多年的命运是差不多的,这100多年,我们经过了反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国家的富强这么一个阶段。

到现在,我们又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振兴我们中华民族复兴的历程。

咱们可以看看,在旧中国的时候,中医是被认为戴上一个不科学、封建、落后的帽子,所以在国民党时期,曾经有一段时间是准备取消中医,要把中医消灭掉。

后来遭到了广大的中医业界的从业人员和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反对,最后没有实行。

解放后,当时卫生部以王斌为代表的个别官员,也提出中医是封建,建议取消。

后来毛主席站出来说话了,毛主席说对中医是一个宝库,应该发掘和提高。

中医得以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包括周总理的支持下,得到了保护和发展。

中医到底科不科学一直有争论,到目前为止,也有一些杂音,说到底中医科不科学。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大家知道“和氏壁”这个故事,春秋战国的时候,有叫卞和的人发现了一块璞玉他认为是一块举世无双的好玉,他就献给了当时的楚厉王,结果楚厉王召集了一帮专家鉴定,看它是不是好东西,专家们说它是石头,这个人就被砍掉了一只脚。

楚厉王死了楚武王即位,这个人又抱了这块玉石献给楚武王,楚武王又找了一批专家给鉴定,又说是石头,卞和又被砍了一只脚。

后来楚武王死了,楚文王即位,和氏抱着这块石头在山里哭,眼睛都哭出血来了,这件事给楚文王听到了,让人把那块玉石剖开看,结果是一块上好的宝玉,就是用这块玉料琢成了举世无双的和氏璧。一块璞玉经过了几代的帝王,几代专家的鉴定,本来是好东西,到最后他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才让人家承认它是一块玉。

我说的意思是中医是一块好玉,你没有认识它,你认识了之后就觉得它是博大精深的。

毛主席高瞻远瞩,制止了中医存废的争论。

1955年在周总理的支持下,在北京建立了中国中医研究院。

第二年在全国建了四所中医学院,此后几乎每个省都建一所中医学院。经过这60年,培养大量中医药人才,出了很多的研究成果,中医我觉得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跟解放前是今非昔比了。

但是,目前中医药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一些争论,比如说有些中医学院采用的是西方医学的教学模式,有人认为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象中医,这可能是目前中医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

现在教育部门也在转变观念,根据中医特殊的规律来进行培养人才,这是需要慢慢在转变的,还得有时间。

在科研方面,新中国成立后中医药的科研成果还是不少的,先后获得了很多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像活血化瘀的研究,SARS的研究,还有我们医院的微创技术治疗拇外翻的研究等等,在推广应用都取得了很好效果。

总的来说,目前中医的形势还是很好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医疗方面,中医药在解决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中医药的特点来源于民间很适合在农村、社区医院里面推广应用。

这次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也提出来怎么样建立一个适合农村的医疗保健网络,中医在里面是大有作为的。

下一步可能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出台措施,让中医参与新的医保改革中。

关于中医继承的问题,我觉得是这样的,中医的继承必须熟读经典,多做临床。中医怎么来的?

中医是从民间来的,是来自民间的一些经验,通过长期的一些医疗实践,再结合广大劳动人民与疾病斗争,与大自然斗争中的一些经验慢慢的积累而来的。

中医是一种经验医学,同时体现了很多的人文观念在里面,比如说天人合

一、阴阳五行、藏象等等。很多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的文化,在中医里面得到了体现。具体到中医这一块,将阴阳五行、藏象等运用到人体,用来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及疾病的发生过程,并产生了一整套理论,依此来指导临床的辨证施治。

记者:现在有很多网友有一个担心,我知道您作为北京康复医学会的传统医药专业委员会的会长给我们介绍一下,像一些骨科的手法,还有一些中医独特的验方,随着老中医的去世,是不是这种东西就要失传了,那么作为我们中青年的中医,用什么方法能够很好的继承到它的精髓?

温建民:现在是这样的,国家也很重视这个问题。关于继承老中医的学术思想还有他们的技法的问题,从国家层面现在已经有了师带徒这么一个培养项目,今年第四批老中医师带徒的临床已经开始了。前面第三批已经培养了八百多人。

此外还有一个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的项目,由国家进行考核的,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目前已经培养了215人。因为我本身是这个项目的学员,我已毕业。它要求通过国家入学考试,考四大经典,考临床,考试合格后,你才有资格进行三年培养,这三年要求是做临床,读经典,拜明师,还要做科研,最后国家再进行考核。这样就让这一部分人,在毕业以后,成为一个既能继承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又能结合现代先进的技术的学术带头人,做好人才储备,依此来促进中医的发展。

至于你刚才说的一些中医经验随着老先生的去世会不会失传,我的看法没必要担忧。为什么呢?国家已经给这些老中医造就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他们都有很多学生跟着他们学习。

我觉得这些经验只有发展,不会有倒退。中医的历史上,你不用担心张仲景不在了,中医就不发展了,张仲景不在中医照样发展。六经辨证之后有八纲辨证有卫气营血辨证,所以中药理论是后浪推前浪,跟其他的事物一样。

所以我们现在提出一个建议,是光高层次的继承还不够,还有刚才说的,中医主要是从民间来的,它的灵魂是疗效。对一些在当地有一技之长的,比如说我接骨,,我接骨接得很好,别人都不会干,他就在当地非常有名。现在政府建议有特殊一技之长的人带徒弟,徒弟也不要求他大学毕业,初中、高中毕业就来跟我学,学几年以后,只要通过国家考试,可以给你一个助理医师证或者类似这样的证书就可以合法行医了。

我觉得这样就很好,你不用什么都培养的很高。人才啊,你得有几个档次,有高的有中的有低的。那么这个中的这些低的这些师带徒的,可以以后能在广大的农村、中小城市,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中医的服务,这样能缓解我们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另外也能弘扬我们中医的优秀的疗法,而且能够更好的弘扬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

记者:中医是一个带有个性色彩的医疗方式。比如三个老中医给同一个病人开得方子可能不完全一样,诊断也可能不完全一样。就是他跟西医相比,他缺少那种大家都比较公认的,一致的模式化的方式。

那么这样的话,比如一个老中医带了十个徒弟,怎么能够保证这十个徒弟都能够学到师父身上的精髓?

温建民:这个问题是这样的,都说中医有个体化,西医看病没有个体化吗?也有。

举个例子,一个人得了感冒,我去找中医开方子,有可能三个中医开出来三个方子不一样,但是有一个是一样的,起码你的辨证辨对了,吃了是有效果。

假如开方子又不一样,可以用银翘可以用荆芥,可以用其他的,但都是解表清热的。你找三个西医去看病,三个西医给你开的方子也是可能不一样的,这个可能给你抗病毒的。可能没有那么的细化,但是往往这些可能就起到一个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