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快答

花鼓灯的起源

花鼓灯的起源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花鼓灯的起源

花鼓灯艺术主要盛行于安徽省境内的淮河中游地区。作为一种地方民间艺术,安徽花鼓灯完整存储了淮河流域人民独特的文化观念、审美情趣、民风民俗, 再现了江淮儿女对自然、社会、神灵的敬畏与理解, 体现出舞蹈上的粗犷奔放、锣鼓的欢快热烈、灯歌小戏的抒情优美等。因此, 对安徽花鼓灯历史渊源,艺术构成与传承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安徽花鼓灯是传播于安徽省淮河流域的一种以舞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安徽花鼓灯早在2006年就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社会迅速发展变革,花鼓灯生存环境急剧变化,播布范围迅速萎缩,传承人老化,艺术特征被淡化或被同步化,真正保持花鼓灯原生态的花鼓灯班子已濒临消失。

(一)安徽花鼓灯的历史悠久

1.民间传说安徽花鼓灯的起源

(1)治水说。相传大禹在治水期间,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的妻子因思念的丈夫,每天抱着儿子站在涂山上向外愿望,期盼着丈夫早日归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大禹的妻子最终化作一块石头,后人称“启母石”,又称“望夫石”。人们为了讓纪念大禹和其妻,每年的三月二十八在禹王庙前载歌载舞,玩花鼓。

(2)惊蛟会。相传在古时候,怀远城南的荆山上隐藏着一条巨大的蟒蛇,每年惊蛰后会苏醒,到山下吞噬人畜,闹得山下人家不得安宁。一年,人们商量着决定在三月十五这一天,男人带着棍棒,妇女和孩子带着铜盆等物品,一边敲打一边呐喊,蟒蛇听到响声后便吓跑了。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天,每年的三月十五便会玩花鼓,传说花鼓灯的锣鼓就是从此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