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生疮图片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毛囊炎、头癣、脂溢性皮炎均可表现为头疮,但是具体临床症状有所不同。
毛囊炎可发生于头部,皮损初起为红色毛囊性丘疹,数天内中央出现脓疱,周围有红晕,脓疱干涸或破溃后形成黄痂,发生于头皮且愈后留有脱发和癜痕者,称为秃发性毛囊炎。
头癣多累及儿童,成人少见。
根据致病菌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将头癣分为黄癣、白癣、黑点癣、脓癣四种类型。
毛囊炎、头癣、脂溢性皮炎有着各自不同的病因,具体如下:
多为凝固酶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偶可为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假单胞菌属、大肠埃希菌等单独或混合感染,也可由真菌性毛囊炎(如糠秕马拉色菌)继发细菌感染所致。
高温、多汗、搔抓、卫生习惯不良、全身性慢性疾病、器官移植、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等为常见诱发因素。
由于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表面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定植率更高,因此患毛囊炎的危险性也增加,从而导致头生疮。
头癣中的黄癣由许兰毛癣菌感染引起;白癣主要由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铁锈色小孢子菌感染引起;黑点癣主要由紫色毛癣菌和断发毛癣菌感染引起。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与癣病患者或患畜、无症状带菌者直接接触而传染,也可通过共用污染的理发工具、帽子、枕巾等物品间接传染,从而导致头生疮。
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马拉色菌的定植和感染有关。
在遗传性皮脂溢出体质的基础上,马拉色菌等微生物的寄生和繁殖可水解皮脂中的甘油三酯,产生的游离脂肪酸进一步刺激皮肤,发生炎症反应。
精神、饮食、维生素B族缺乏、嗜酒等因素都能不同程度地影响本病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导致头生疮。
无论是毛囊炎、头癣,还是脂溢性皮炎,在明确诊断后均需要积极进行治疗。
毛囊炎患者应注意皮肤清洁卫生、防止外伤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
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早期疖未化脓者可遵医嘱外用鱼石脂软膏、碘酊,亦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
系统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耐酶青霉素类、头孢类、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抗生素,也可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
头癣患者应采取综合治疗方案,服药、剪发、洗头、搽药、消毒五项措施联合。
脂溢性皮炎的治疗分为外用药物治疗和系统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