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快答

如何评价 Geforce Now?

如何评价 Geforce Now?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如何评价 Geforce Now?

2019/6/25:

好久没上来了,看还有断断续续的赞决定告诉大家最近不怎么用geforce now了,去年搬出学校之后就上了个显卡坞,用1070带了四块屏幕,不过前几天因为懒得下游戏用了一次geforce now,现在没有学校专线加护,延迟明显高了些,画面还是有种蜜汁颗粒感,不过用起来没什么大问题(除了不能语音)。那就这样吧~

2018/5/20:

恭喜英伟达,进行了beta1.8.2.3更新之后,geforce now 终于用不了了,串流窗口启动会自动消失,之前有过一个什么报错没注意到,现在整个GFN论坛都炸了。然而开启超串流模式之后就又可以用了?期待nvidia赶紧放出热修

给个论坛链接,可以随时关注最新玩家反馈2333:

2018 4/27添加内容

今天看见一个高中同学用大学网跑出1g带宽,突然就开了脑洞,如果用geforce now跑speed test会怎样呢?

于是马上随便打开了一个没有的游戏,进去之后随便下载了个库里的小游戏,进入小游戏之后shift+tab打开steam内嵌浏览器,然后打开了speedtest的链接。。。然后开始测试。。

本来就知道肯定会很恐怖,但看见数值的一瞬间还是惊了一下,带宽4Gb也就是说上下载峰值大概在500MB左右(手动区分B和b),作为一个大学一年生,这是我活18年肉眼见过最高的带宽值了,要知道万兆带宽已经是我国主干网的水平了,当然这个带宽是虚拟机下的跑分,带宽肯定是遭到端口限制的(我猜),当然我也觉得nv应该考虑到我这种手贱用户了,所以应该是用了负载均衡吧,北美下午两点应该不算网络高峰期,晚上八九点我再试试看嘿。

2333现在才发现2:22:22pm,秒都卡准了2333

然后看ip

↑没错,由于我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肯定是给我匹配到nv老家的机房了,关于it大牛们到底拉了多少带宽还是个迷,不过我们至少知道nv已经大方到给测试用户下放接近4g带宽了。。。也就是说可以跑一半的万兆网卡,可以几乎跑满sata固态硬盘,家用千兆网线只能成为瓶颈。。。嘛毕竟人家是企业级我们也不能这么比就是了。。总之就是很强就对了

说起来上次骑车去san jose顺路看了眼苹果的新总部但是竟然没想起来去nv总部看眼所以这里只能放个google到的照片了

芝士回答编辑器真的蠢死了,还有莫名其妙给我加上个水印干啥啊。。都标了引用链接了,再给我上个水印。。。无fa♂可说了

最近试了一下这个东西,发现其实对网速要求一般,对延迟和稳定性要求很高。

下面是个人体验:

坐标加州,用的AT&T千兆网,实际上到我房间5Gwifi只有不到200mbps,用rmbp连上试了下全境封锁,吃鸡,黑色沙漠,文明6。

体验上:fps游戏基本是没法好好玩的,因为网络不稳定的时候右上角会跳latency is high,然后会出现明显掉帧,操作不跟手,或者直接1080p降到720p推流的现象。rpg和策略类型的游戏是勉强能玩的。

顺便get了nvidia实际服务器的配置:

后来买了个ac1900标准带high gain天线的usb无线网卡,插rmbp上。网速没什么提升,但是延迟和稳定性好了不少。 http:// speedtest.net 测试上下行都稳定在200mbps左右,ping从20ms+降到不超过12ms。 这样再试了试Geforce Now,结果让人惊喜: 试了4,5个游戏画质拉满1080p 60帧,玩了好几个小时只出现过一两次latency is high。 基本所有游戏的体验和本地运行的没有任何区别了。

总结:Geforce Now对网速要求不需要很高(官方推荐只需25Mbps以上)。对网络低延迟和稳定性要求很高,全程延迟15ms以下差不多才能和本地运行有一样的体验。所以国内的朋友暂时不用考虑这个了,跨海的200ms+延迟的体验是非常糟糕的,期待Nvidia早点在国内部署服务器吧。

我认为这个模式在未来会成为主流,因为上述这个网络条件在北美基本算是很普遍了。 这样的低延迟网络在国内普及应该也就是未来几年内就能实现了。技术上不存在限制,唯一的问题就是定价了。我觉得对于我这样的轻中度玩家来说是个很好的选择。

对于文明类的游戏其实是个福音阿,这样的话就可以用类似deep mind量级的ai来设计各套系统,终端只是一个控制界面而已

收到Mac版Beta,试玩心得:

本萌新有一个想法,不知道可不可行,按Geforce Now的方法,如果网速足够快且稳定(5G),那如果手机游戏厂商提供一个类似的服务,手机游戏的功耗瞬间就下降了呢?

坐标北美,刚刚试了一下at&t的网实在是不敢恭维,会直接loss导致鼠标瞬移(滑稽),等到以后去网好一点的地方再试一下。

之前2015年左右也有关注过类似的平台,感觉其实挺不错的, 当时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拯救了万千”超极本“,但是当时我就想到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版权的问题。当时国内有一个某平台很火,一些主机大作被他们移植上去了,体验其实还不错。不过最近看到他们被某企鹅收购了,不知道未来会走向什么样的方向。

说的有点跑偏,Geforce Now 首先第一点就解决了盗版的这个问题,因为它可以被理解为一个真正的云处理平台,而不是游戏平台,你想玩的游戏首先你需要先拥有才有资格在这个平台上继续体验。第二点其实解决了一个痛点+痒点的问题,因为有时候身边只有一台mac,却手痒痒想来上两把,其实真的体验不需要多完美,只要还能接受,还是能带来一种游戏的愉悦感(顺便炫耀一下你的mac可以吃鸡)。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最近使用的人比较多,前几天用了一下体验极差…莫名提示我网络高延迟+丢包,分辨率强行降到720p以下…

看来无主3出的时候还是升级个人设备比较靠谱……

地铁离去 已成功云游戏通关,可惜不支持开启光线追踪。

目前分辨率只能限制在1080P,同时因为偶尔网络不稳定降低分辨率(即使网线连接),画面在显示器上看经常是糊的,比较适合笔记本等小尺寸屏幕。(顺便吐槽Macbook Pro 2018 13的Wi-Fi,还不如自己十几刀买的笔记本无线网卡)

很适合不打算紧跟潮流升级设备的轻度玩家,看到感兴趣的大作,买完游戏后,不用下载游戏平台和游戏本体,直接就能玩。

不能修改本地文件(比如通过配置文件改fov)和不能打mod也是局限,让PC玩家体验到了主机玩家的感觉。

主流大作基本都有第一时间支持,可惜不支持橘子平台。

唯一的时间限制是单次时间不能超过4个小时,目前非常良心(20190331)。

来,相信这个视频能让所有说now 不可能实现的, 质疑的 都能闭嘴了。

在家里拿wifi玩,WiFi是正经WiFi, 可是练了一个ps4, switch, 四台电脑,n个手机

刚刚进的时候有点卡, 可以明显看出卡顿,后来射击的时候开始好多了

网速?延迟?

不存在的,唯一的延迟就是电脑和N家的延迟, 从游戏里看到的延迟(N家到游戏服务器)延迟都是10ms还是多少

满打满算 60 ms 够不够?

3840 x 2160 够不够

200fps 够不够?

辣鸡笔记本能玩4小时不用充电不发热 够不够?

唯一缺点就是没有EA游戏,劳资要玩APEX!!!!

mac用户表示挺好的。自己的情况是3A游戏主机游玩,想玩的pc游戏仅限于文明,大菠萝以及部分rts。

自从前年出掉了pc后在家只有台旧的rmbp,macos下没法跑,windows下也没法跑。有GeforceNow后能解馋,想玩的游戏大部分平台云存档,串流视频的耗电也小于本地游玩,简直是太太霸占电视且强制要求自己坐边上时候的福音(笑)

没有用过。不过用膝盖也能想得到。这玩意游戏体验恐怕并不咋样。

一个是串流画质的问题。50m100m网速就能行?低码率镜头一快画面一复杂怕不是各种糊。

还有一个是延迟问题。用互联网延迟不可避免。加上怎么都需要播放解码时间和同步时间。同步时间往往会按照最高延迟计算。不然就会出现类似于丢包的现象。

这就和在有延迟的电视上玩游戏一样。光标和镜头不能完全跟着鼠标。像主机游戏一样的,用手柄倒是还可以忽略些延迟。鼠标会很难受。尤其竞技fps。

特别是现在几千来块的主机都大量支持4k了。这个云技术能有多少分辨率?4k太遥远。

现在本地的千兆路由都不能做到高质量的分享画面。这个也不行。瓶颈并不在于老黄的本事。

而且这个最优秀的,无非是在于苹果本的低性能以及移动性。

但是一旦移动,谁能找到稳定50m+独占宽带和5g网络呢?

这就表示必须得固定使用了。然而固定使用,还不如去开发苹果本专用的typec低功耗甜品显卡外接扩展坞。

我很欢迎这些新技术。但我觉得想要有实用性,十年之内都没什么可能。除非真的是非游戏玩家无所谓画质和延迟。

也不是不可能的。毕竟ns的冷饭和4399卖的那么好,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ns的新玩家以前并不怎么玩游戏。

拿自己举例子。

本人mac用户,因为是3d+平面设计工作者,所以一直在用mbp。去年换了13寸touchbar版本,坐标法国。本人不是专业geek,本子可以带动文明,但是偶尔也会想玩守望先锋,fortnite解压,尤其身边有pc用户的朋友,可以享受与他们的游戏时间。对于我这种人来说,geforcenow很够了。

开始用2.4gzh的wifi发现丢包严重,卡得惨不忍睹,开始用网线,拿掉蓝牙鼠标后就尤如本地。

我觉得,geforce now对我们这种mac用户是最实用了,让我们感人地偶尔玩一些平时不敢想的游戏。当然玩游戏是绝不会成为本人购买电脑所考虑的主要要求,这种情况下加上mac的rerina 4k屏幕,锦上添花地多了一个休闲手段。

自己身边这样的人很多。所以评价的话,就是一个可以让我开始花钱买游戏的功能。

(灬ºωº灬)♡

網絡環境:家裏的wifi網絡, 網速大概50M -100M左右。

坐標: H.K.

試玩游戲:看門狗2, csgo ,metro, 大革命等

幀數: 感覺在50-60幀左右,偶爾會掉幀但不嚴重

畫質: 網絡變差時會糊掉。

題外話:

對於其他國外的雲游戲平臺只知道google的stadia, Geforce Now是和steam等平臺做連接,不用重複買游戲。而 stadia 則需要額外在平臺買游戲,某些游戲還會比其他平臺貴,目前很多人都接受不了這種閉環模式,但等到雲遊戲真正成熟時,google 這套才會讓更多人使用。

前几天正式推出,来讲一下在大陆的体验吧。

NVIDIA 旗下云游戏服务 GeForce Now 在经过 2 年多的 BETA 版本测试后,近日宣布正式上线,提供免费版本和首年 US$ 4.99/月的付费版本,游戏串流品质最高可达 1080p/60 fps。 目前服务刚推出,选择付费可以限时享受 3 个月的免费时长。

根据 Wikipedia 介绍,GeForce Now 1080p/60fps 的串流推荐 50 Mbps 的网络连接速度,但服务器也可在 720p/60fps 的情况下以 25 Mbps 的速度传输,而 720p/30fps 的串流仅需 10 Mbps。 GeForce Now 在美国和欧洲都设有自己的数据中心,此外,在韩国、日本、俄罗斯与当地电信运营商合作,保证当地玩家的游戏延时体验,详情可查看此处: GEFORCE NOW™ SERVICE STATUS 。

鉴于身处大陆,到美西和欧洲中部数据中心的延迟相差不多,我首先选择加速至美西体验。官网下载安装包,安装 GeForce Now 客户端,登陆账号,进入官方提供的网络测试,包含三个维度:带宽 ( Mbps )、丢包率 ( % ) 和网络延迟 ( ms )。

经过几次到美西数据中心的不同的加速尝试,149 ms 是最好的网络延迟结果,而且考虑到大陆到美西固有的延迟,已经非常满意 (尽管饱受 GeForce Now “不推荐在您的网络环境下串流游戏”这行红色大字的嫌弃)。

经过网络测试后到首页挑选游戏,值得注意的是, GeForce Now 本身仅提供类似于远程桌面的游戏串流服务,串流的前提是你拥有这款游戏,这一点上和另一家云游戏服务 Google Stadia 有根本区别。

任意选择一款游戏,比如《巫师 3》,GeForce Now 会先让你登入 Steam 账号再开始游戏。画面清晰度和流畅度对于我这种剧情玩家来说是足够了,但是如果想玩射击类游戏明显不现实。欧洲地区的延迟同理。

于是我想到,既然 GeForce Now 在韩国、日本、俄罗斯有相应合作伙伴,对于大陆应该更加友好才对。

准备好韩国地区加速,GeForce Now 提示用 LG U+ 账号登陆,确认进入后出现了韩国几大电讯运营商的选项,搭配着谷歌翻译大概理解为注册账号的前提要有手机号,故放弃。我尝试用自己的 NVIDIA 账号在韩国地区登陆,发现网络测试的数据中心是美国和欧洲没有变,看来必须通过 U+ 账号登陆才可以享受韩国的服务器。

接下来我到 GeForce Now JP 日本官网 。GeForce Now 在日本的合作方是 Soft Band,新闻公告栏赫然显示日本地区 2019 年 12 月17 日开始内测,2020 年 1 月 21 日第 2 批内测人员招募结束,暂时无缘。

所以最后到 GeForce Now RU 俄罗斯官网 进行最后一次尝试。GeForce Now RU 看上去和美区官网基本一致,提供直接的账号注册和会员订阅功能。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区域的 GeForce Now 价格较美区更为昂贵。订阅会员后, 到 GeForce Now 客户端用俄罗斯账号登陆,可以看到网络环境测试的数据中心从美国和欧洲变成了俄罗斯, 说明该方法有效,可以从大陆连接俄罗斯服务器。

接下来进行几番网络测试,结果比较令人失望,网络延迟并没有明显优于美西,想必体验也大概一致。

以上就是我这次在大陆折腾 NVIDIA 云游戏服务的体验。3 个月的时间,白嫖当然很幸福,但是否会续订,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毕竟现阶段 GeForce Now 并未在亚洲自建数据中心,我们也无法轻易拥有韩国、日本的服务账号,网络延迟实在难以做到接近完美。 根据 GeForce Now Forum 论坛上的 BETA 玩家们的讨论,NVIDIA 曾经提供印度服务器,已取消,希望未来能有好消息。

而且,许多游戏都已经支持 4K 分辨率,当家里有 4K 显示器的时候,究竟是选择电脑呈现更清晰的画质,还是到电视大屏幕用 GeForce Now 使用手柄,恐怕选择因人而异。或许这款服务更适合出差在外想用 MacBook 玩 macOS 不兼容的游戏的客群呢。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