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快答

世界顶级钢琴大师和普通的钢琴演奏者同时弹一首特别简单的曲子演奏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世界顶级钢琴大师和普通的钢琴演奏者同时弹一首特别简单的曲子演奏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世界顶级钢琴大师和普通的钢琴演奏者同时弹一首特别简单的曲子演奏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车尔尼599,前20条(甚至前10条),够简单了吧!

啥都不说了,直接听就是了!

大师弹的599 (点开链接100条都有):

Carl Czerny, Op 599, 1 示范演奏

一般人弹的599 (随手搜就一大堆):

车尔尼599 NO.1_腾讯视频

如果觉得第一条太简单,还不足以体现足够大的差距的话,不妨听听这个大叔弹的599稍微后面一些的,再对比一下身边普通人弹的。。

弹琴这事儿(或者说所有艺术领域方面),不适合拿做数学题来比喻:小学数学考试,大数学家和小学生做一样的题,都能考满分;可以拿做饭来比喻:哪怕同样一道再简单而寻常的菜,比如西红柿炒鸡蛋,米其林三星大厨和刚刚开始学做饭的人都能做,但是这味道不一样就是不一样,是碾压性的差距!

谢邀!差别很大。即使最简单的曲子,其中个性,气韵,音色,触键,处理方式,细腻程度,统一程度,表现力与感染力等都不相同。

但未经训练的耳朵是无法分辨的!艺术鉴赏是需要很多功力的,甚至是与普通人说不清的,假如能说清,大家都是鉴赏家了。

举个栗子说就像投篮,一般人投十个也能投中一个两个的,好的投手保证六个以上,再好的选手可以偶然全中,顶级的可以保证10个中10个。

说个简单的,演奏中力度是个定性不定量的音乐维度,音与音之间是否能真正均衡平衡。再如好的渐强可以恰当地开始,平滑渐强,就像无级变速,可能其他人只能做到挂档的一样。

其它的像音色、演奏法、速度等等都存在细腻程度与恰当与否的问题,是否高度精确?是否适合作品,是否在整体布局当中?

再说个统一的问题,保证音与音的统一性听起来简单,做起来确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让两个应该一致的音真正一致?你可以试试这不可能的任务。因为世界上就不存在两个完全一样的声音,而顶级演奏家却要一直去完成这个不可能。

另外统一不是同一,如果是同一,用电脑做不就成了。

艺术性就藏在统一中的变化,变化中的统一当中,何时需要什么程度的变化,何时需要追求最严格的统一,是很个性化,没有标准答案,很微妙的。

拿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巴托克《小宇宙》第一卷第一首,谱子如图,8小节,双手齐奏

先看谱面记号: 节拍 , 连线 , 音符 , 休止符

然后要做什么?

节拍 :读节拍器上对应的节奏,读完自己记,直到形成下意识,做到身体放松随便动的情况下默读也很准确

连线 :声音的连接,下一个音和上一个音的音尾要衔接起来。 手指动作不能破坏听觉

音符 : 双手要齐

不同音高之间的距离感要弹出来

音程越远,距离感越大, 不要觉得什么音都在眼前这个地方炸响

休止符 :注意手指离键时候的声音变化,找到换气感。休止符时值要等够

这是初始的。接着注意: 句子 , 声音

句子 :(1)短到长长到短;(2)短音不能比长音重;(3)短音不能墩在原地;(4)不要一个动作弹一个音,而是几个音用一组动作一次性完成。找到感觉后,再控制好动作的速度

声音 :弹出声时耳朵不能只听眼前的声音,要听整个空间的声音,包括脑后,包括房间的角落

可以使用录音设备,录完听效果,自己调整

最后是声音合乎要求了之后,捣顺整套动作的衔接,注意声音和身体分开感觉

反复试验。没有捷径可走

这个是 初学 的东西。要下一步的话可就复杂了:

和声:脑子里给旋律装配好和声(参考和声学教程),用和弦音的感觉去弹这些音

氛围:耳朵对整个空间的声音每个瞬间的跟踪,以此决定下一个音要怎样走,和声要怎样出来

走句:不同的传统对声音的走法不一样,包括声音的开头,声音的过程的利用,声音的衔接方式。这已经涉及到语言和歌唱的层面了

布局:整体地安排声音的走法,例如同一个句子里不同阶段的声音的关系,两个乐句之间的关系,对线条的把握,抓主干音,先找好这些主干音的声音再整体地拼接起来。在本曲中如下图,在了解整个乐曲的结构之后,先找主干音(C-D-C),把这三个音的连接先做好,然后再将中间的音符填进去。

顺便说明一个细节。在巴托克的《小宇宙》里,第30课前都没有加上其他术语。也就是说这还是在 不包含其他术语的理解 的情况下要讲究的东西。各位读者可以大概估算一下自己要练多久。当然,也不是说这个不达标其他就别碰了,还是要在不同的乐曲上多体会的。

现在知道效果的差别能多大吧。你能想象得多大,实际上就会比你想象的更大。

可以听下 @郎朗 的2019新唱片《钢琴书》,小曲目,大制作,环球唱片公司旗下DG录制发行。

可以听听我这个回答里车尔尼的黑胶唱片

一首练习曲能被演奏成怎样? - 千里的回答 - 芝士回答 https://www. zhihu.com/question/2648 37848/answer/285943921

这里要实名感谢沈文裕老师。他没事上传了好多初级练习曲的视频。

我娃初学钢琴,弹得真叫难听,开始我想这种简单曲子可能就是这么难听的吧,熬熬就好了。熬到大汤一了,我想这种曲子应该多少有一点儿好听了吧?怎么还这么难听呢?有一天不知怎么忽然手痒想在视频网站搜一下有没有别人弹的,在众多业余爱好者,普通琴行老师的视频中,我忽然发现了这么一个年轻人,他看起来有点单薄有点憔悴,但手指好神奇,弹出来的简单小曲子非常动听。刚开始我不知他是谁,但他录的视频总是从一个固定角度拍摄他弹一台三角钢琴,侧脸颇有辨识度,很容易从众多视频中辨认出来。就开始专门看他的示范。有些视频开始出现他的名字,沈文裕,孤陋寡闻的我好奇百度了一下这三个字,这下受到了震撼。我比较感动地是,他这样一个演奏家,肯为初学者录这些简单曲子的视频。

从那以后我开始要求孩子的钢琴老师,能不能把进度减慢一点儿,在把音弹对的基础上,教她弹得好听一些。可以说几乎所有曲子,那时候我女儿弹得和沈文裕的示范,听起来简直是两首不同的曲子。和钢琴老师磨合了很多次,她还是做不到。我才起了换老师的念头。后来证明换老师是明智的。

感谢默默在家录简单视频的沈文裕老师,他告诉我们这些小白家长,简单练习曲也是可以弹得非常好听的。

顶级大师弹错音了,我们会笑一下;

普通学生弹得全对,我们会笑一下。

本人不才,无论音乐、工程都是样样稀松。

但是我打算从工程的角度出发聊聊弹钢琴。

先从钢琴出发。

有多少类变量可以输入钢琴呢?

方便起见分为四类:

音高、时值、速度、力度。

对于同一个谱面,似乎这四类变量完全一样!

然而对钢琴来说真的是这样么?

不要忘了,谱面是面向演奏者的接口,而不是面向钢琴。中间隔了一个演奏者。

谱面→演奏者→钢琴→听众。

对于同一架琴,演奏者的变化势必会导致输入量的变化。

那么有哪些变化呢?

1、音高。

不好意思,这个没有区别。

2、时值。

包括音符时值与节拍。

设:时值偏差率Tc、平均节拍偏差率Tl。

Tc = |演奏音符时值 - 谱面音符时值| / 谱面音符时值 * 100%

Tl = ∑(节拍偏差音符时长 / 小节总时长) /小节数

这两个由演奏者决定。

3、速度

可由音符时值和小节时长计算。实际上由演奏者决定。

4、力度

指单音符的力度大小。由演奏者决定。

以上四类变量的改变会导致演奏效果的改变。

我打算提出以下猜想:

1、钢琴大师的平均Tc、Tl较他人更低,弹奏速度曲线图较为平坦或错落有致,力度曲线可能更丰富。

2、钢琴大师对每一个或几个音符在变量2,3,4的控制上拥有自由意志。(对于他人并不是每一个)

钢琴将这些变化忠实地反映出来。有些耳朵灵,接受过训练的听众可以根据此逆推演奏者的演奏心情。

比如强音表愤怒啊,渐强表由远及近啊。演奏者会加一些谱面上没有的私货。

懂的听众甚至会听出这些私货。

当然我等木耳怎能听出来呢?

唉。

以上。

基本功扎实的话,无所谓好坏,音乐是主观的。基本功扎实不扎实倒是很容易听出来。

你可以自己对比下,舒曼的梦幻曲。霍格维茨和朗朗版本的。都非常好找,百度即可。我认为非常明显,感情,阅历,心态,层次,包括技术。如更不要说和普通人比了。如果你听不出来。那我也和你讲不明白了。

同一首简单的曲子,

大师弹出来。天呐!原来这曲子可以这么美!

普通演奏者弹完。 嗯??完了?? 嗯。。。

没有简单的曲子,只有简单的演奏。

同一首复杂的曲子,

钢琴大师那是演奏,观众听下来的感受是:虽然不知道是什么但是很喜欢,美,艺术,好像被感动了,被震撼了,很享受,果然古典乐可以陶冶情操。

普通演奏者那是弹奏,观众听起来的感觉可能是:听不懂,很复杂,不知道旋律在哪,跟不上,好多音,好长,怎么还没完,想睡觉,果然古典乐很难懂。

一种感觉吧 顶级的大师曲在心中,能够很自然的弹出来,而普通的是照着谱子弹,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感觉。

题主估计都没听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吧,不然怎么会问这种问题,哈哈哈。

流行钢琴弹奏者比如马克西姆和理查德克莱德曼等这种就是弹的响,弹的快,或者弹的“好听”。

古典钢琴大师弹的......“难听”?额,至少对于喜欢听个热闹的国内听众是这样的。

实际上呢。。。两者间存在着天堑。

为了考级而弹钢琴的人和喜欢弹钢琴的音乐才子不能比。

但喜欢弹钢琴的音乐才子和5岁开始就几乎不碰业余曲子的艺术家更不能比。

听古典音乐还是要全神贯注的去听,不能分心哪怕一份一秒,否则就很可能“难听”。

好像有句话是这样说的:郎朗可以在一个琴键上弹出108种声音。那么施坦威在郎朗手上可以弹出88×108=9504种声音!

这9504种声音是一个手指只按单个键产生的!

而认真听听郎朗的钢琴协奏曲的人可能会认为郎朗有13个手指。

~~~~~~~~~~~~~~~~~

当然,也不能完全说主观的“好听不好听”就是错的。

即便是莫扎特这种骨子里就会作曲的几百年一遇的天才,你给他听马勒和肖斯塔科维奇他也听了懵懵的啊,因为中间这近200年的音乐他都没接触过。

六分钟左右,你们感受一下。。。

听说过小星星变奏曲的故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