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快答

冬病夏治三伏贴

冬病夏治三伏贴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冬病夏治三伏贴

冬病夏治的治疗原理“冬病夏治”是根据“春夏养阳”与“治未病”的中医理论,针对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利用夏季气温高、人的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疾病发作缓解这样的有利时机,通过内外结合的手段,来进行扶正培本治疗,使人体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状态,以达到治疗、调养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的治疗方法冬病夏治的具体方法有多种,如内服汤药、膏方、药膳,外用敷贴、敷脐疗法,针刺疗法、艾灸疗法、拔罐疗法、熏蒸疗法等,这些方法既可改善临床症状,又可为秋冬储存阳气,提高机体免疫力,使冬病不易复发。

其中穴位贴敷最具有代表性,被习惯称为“三伏帖”。

“三伏贴”正是在“冬病夏治”理论指导下,借助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甚至起泡,以激发经络、调整气血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通过将特殊调配的药物在特定的时间贴敷于特定的穴位,可使药物持续刺激穴位,使药力直达脏腑,通经入络,达到温经散寒,调节脏腑、扶助正气以祛邪的效果。

冬病夏治的适应症:主要针对两周岁以上虚寒体质的人群,患有冬天容易发作或遇冷易加重的疾病。

1.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体虚易感冒、反复呼吸道感染者。

2.消化系统疾病:脾胃虚寒性的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引起的胃胀胃痛、胃肠功能紊乱及各种虚寒性的慢性腹泻。

3.妇产科疾病:虚寒性痛经、产后头痛、体虚腰痛。

4.儿科疾病:反复感冒、小儿夜啼、厌食、遗尿、流涎。

5.骨科疾病:寒性或者慢性的颈肩腰腿痛、骨性关节病(风湿性、类风湿)。

6.其他:体质虚弱者,常年四肢寒凉怕冷、免疫功能低下,阳虚性的阳萎、前列腺增生症、中老年人小便滴沥不畅。

冬病夏治的禁忌症:

1.患者皮肤创伤,溃疡,感染者,对贴敷药物或敷料过敏者,疤痕或易过敏体质及皮肤病患者;咯血,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

2.控制不佳的糖尿病、高血压,血液病,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恶性肿瘤患者,孕妇,两岁以下婴幼儿。

3.热证患者,即咳黄浓痰、关节热痛、发热(超过38.5℃)、不怕凉反怕热等病人。

冬病夏治的注意事项:1.贴敷期间,禁食易化脓食物,如牛肉、鸭、鹅、花生及其他煎炸食物;慎食辛辣、生冷、油腻、海鲜、羊肉、蘑菇等食物,忌烟、酒。

2、贴敷期间尽量减少当阳下户外活动,避免大量出汗。

3、贴敷当天禁止游泳、淋雨、使用冷气。洗浴时,局部用温水冲洗即可,不宜用肥皂、沐浴液等。

4、常见皮肤不良反应:贴敷后局部皮肤出现发红,微痒及烧灼感,属药物正常反应,一般无需处理或外用抗过敏软膏即可;少数病人皮肤贴敷部位出现浅色印记或遗留色素沉着,一段时间后可自行消退;

个别病人贴敷部位出现起泡、起疹、化脓,禁止抓挠,可局部涂擦红霉素、烧伤软膏,泡大、溃烂等严重者应到门诊就诊。为防止起泡,贴敷前可在贴敷处涂一层防护油。

冬病夏治治疗时间:一般在头伏、中伏、末伏的前两天贴敷。有的年度两个中伏,需贴敷4次。一般成人4-6小时,儿童2-3小时,每次4-6穴,根据个体差异,贴敷时间也可以做适当调整。每年贴3-4次,连续3年一疗程。若用原始贴敷方的,成人贴敷1-2小时,儿童20-45分钟。

注意:由于人体阳气在上午比较旺盛,午时(11-13点)最盛,故午时前贴敷效果更佳。选择针灸拔罐中药等调治的,不必拘于此治疗时间,三伏天内皆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