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快答

米国是什么意思?

米国是什么意思?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米国是什么意思?

米国,日本人对美国的称谓。

日本用“米”来代表American的me,所以称“米国”。日语假名:べいこく,罗马读音:beikoku 为什么把美国称为“米国”也是很多普通日本人常常感到困惑的问题。我在网上就看到日本网民提出这样的问题:America为何是“米国”——米的国家?不是米作为主食的国家怎么会是米的国家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还要从回答为什么中国人把USA称为“美国”,从“发现”美洲大陆开始。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Cristoforo Colombo)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怀揣着给中国皇帝和印度君王的国书横越大西洋,经过70多天的航行终于发现了陆地,还以为这就是亚洲大陆的东部。此后1499年至1502年间另一位意大利航海家Amerigo Vespucci来到这里探险,经过考察确认这里并非人们已知的亚洲大陆,而是一块对欧洲人而言未知的“新大陆”。航行归来之后,Amerigo Vespucci通过两封信将他的发现和结论公之于众。1507年,德国地理学家马丁·瓦尔德塞弥勒(Martin Waldseemüller)在新出版的世界地图上首次将这块大陆标为America,正是航海家名字Amerigo的变形。 60多年之后的1583年,意大利传教士Matteo Ricci(中文名利玛窦)抵达中国的澳门。在那里利玛窦首次接触到了与西方拼音文字完全不同的方块字,很是兴奋,开始下功夫苦学汉语。在这期间正好有来自日本的遣欧使节团路过澳门,好学的利玛窦还趁此机会还学了一点日语。1583年利玛窦获准进入广东肇庆,并在次年制作并印行了中文世界地图——《山海舆地全图》,这是中国人首次接触到了欧洲人眼中的世界地理,唯一的区别是利玛窦为了讨好中国人把中国画在了地图中央。此后利玛窦多次重复绘制中文世界地图,1602年在北京刊行了《坤舆万国全图》。在《坤舆万国全图》我们可以看到利玛窦给世界各大洲所起的中文名字:亚细亚(即亚洲)、欧逻巴(即欧洲)、利未亚(即非洲)、南、北亚墨利加(即南、北美洲)。尽管中国人很可能先于欧洲人知道美洲的存在,但是在当时中国最权威的世界地图标出“亚墨利加”属于与世界接轨,成为America在明朝时的中文标准译名。所以,当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在1776年独立之后,便名正言顺地被称为“亚墨利加合众国”。也许是因为“亚墨利加”说着绕口,老百姓便借着“星条旗”说事,把“亚墨利加合众国”称为“花旗国”。“花旗”作为国家的名称在中国没有成气候,只是留下了一个“花旗银行”(想来当年Citibank在门口一定是打出了星条旗)的洋老字号。只有深受汉文化影响的越南人不知深浅,至今还把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称为Hp Chúng Quc Hoa K螅写成汉字就是“合众国花旗”。 然而,明朝人曾经认可的利玛窦译文到了大清朝却招致了猛烈批判。同治元年(1862)有一个进士名叫平步青,一生著述宏富,在他的著作《霞外攟屑》中有一段“汉语胡言”的妙论:“璱耽幼侍其父,远历西洋,周知夷诡,谓:利玛窦《万国全图》,中国为亚细亚洲,而西洋为欧罗巴洲;‘欧罗巴’不知何解,以‘太西’推之,亦必夸大之词,若‘亚’者,《尔雅·释诂》云:‘次也。’《说文解字》云:‘丑也。’《增韵》云:‘小也。’华语‘次小次洲’也,其侮中国极矣!元昊改名‘兀卒’,华言‘吾祖’,欧阳文忠上札子为朝廷乃呼蕃贼为‘我翁’;而明人甘受利玛窦之侮慢,无人悟其奸者!” 也许是America的翻译也使用有贬义的“亚”字,平步青“文革”式的大批判只涉及了“欧罗巴”和“亚细亚”,并没有直接没有评论“亚墨利加”的翻译。但是,我们却注意到在清朝在咸丰八年(1858年)与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签订的《天津条约》并没有使用“亚墨利加合众国”国名,而是“大亚美理驾合众国”。《天津条约》的序言中第一句就是:“兹中华大清国与大亚美理驾合众国因欲固存坚久真诚友谊,明定公正确实规法,修订友睦条约及太平和好贸易章程,以为两国日后遵守成规,为此美举。”也就是说“亚墨利加”正式变成了“大亚美理驾”,其中的“为此美举”的“美”意,耐人寻味。40多年以后,到了光绪27年(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的时候,“亚美理驾”的“亚” 字在人间蒸发, “大亚美理驾”悄然简化为了“大美国”,与“大清朝”工整对仗。此后,当“大清朝”寿终正寝的之后,“大美国”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美国”,与“中国”相得益彰。 就在1858年大清朝与“大亚美理驾合众国”签订《天津条约》的前4年,也就是1854年(嘉永7年),日本也与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签订了一个《神奈川条约》,条约中使用的正式国名为“亚墨利加合众国”,与明朝利玛窦的正式翻译文本无异,只是在“亚墨利加”后加了一个括号,用片假名注明了アメリカ(America)。显然,在大清朝已经改“亚墨利加”为“大亚美理驾”的时候,日本官方依然坚持使用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亚墨利加”。至此,中日两国对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的称呼已经开始分道扬镳。 那么,“亚墨利加”又如何在日本成为了“米国”的呢?说来说去还是与中国人有关。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文人志士痛定思痛,认为中国人对世界的无知是失败的重要原因。著名思想家魏源(1794-1857)是林则徐的好友,曾先后任江苏布政使和巡抚的幕僚,是个主战派。魏源在《都中吟》这首诗写道:“筹善后,筹善后,炮台防江防海口。造械造船造火攻,未敢议攻且议守。船炮何不师夷技,惟恐工费须倍蓰。江海何不严烟禁,惟恐禁烟激边衅。为问海夷何自航?或云葱岭可通大西洋,或云括尔咯印度可窥乌斯藏;或云弥夷佛夷鄂夷辈,思效回纥之助唐;或云诸国狼狈叵测可不防,使我议款议战议守无一臧。呜呼!岛夷通市二百载,茫茫昧昧竟安在。题本如山译国书,何不别开海夷译馆筹边谟。夷情夷技及夷图,万里指掌米沙如。知己知彼病家策,何人职司典属国。”(《魏源集·都中吟十三首》第676——677)。 请注意这首诗中“弥夷佛夷鄂夷辈”,“佛夷”指“佛兰西”(即法国)人,“鄂夷”指“鄂罗斯”(俄罗斯),而“弥夷”中的“弥”字则指“弥利坚”,就是官方指为“大亚美理驾”的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以魏源对夷人的态度,所以不用“美”字,而用“弥利坚”代替“大亚美理驾”。 1843年魏源编撰的50卷本《海国图志》正式出版,是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介绍世界各国情况的巨著。魏源在书中说编撰《海国图志》的目的是“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在这部书中,魏源将美洲称为“墨利加州”,但称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为“弥利坚”。魏源在书中写道:“以海夷攻海夷之法如何?筹夷事必先知夷情,知夷情必先知夷形,请先陈其形势:英夷所惮之仇国三:曰俄罗斯,曰佛兰西,曰弥利坚。” 然而,《海国图志》问世后遭到政府非议和学界冷落,却在同样遭到夷人欺凌的邻邦日本大红大紫,成为日本维新派的启蒙读物。梁启超先生在回顾明治维新的成功历史时,曾评价说日本维新派前辈,“皆为此书所刺激,间接以演尊攘维新之活剧”。我认为,就在这本书的影响之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在日本的翻译就成为了“弥利坚合众国”,取代了“亚墨利加合众国”。因为“弥”稍显生僻,笔画又多(“弥”字的繁体为“弥”),所以“弥利坚”又演化为“米利坚”。1783年冈千仭、河野通之翻译出版的历史书《翻訳米利坚志》已经把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称为“米利坚”了,简称“米国”。 其实日本人为什么把美国叫“米国”这个问题,蒋介石先生早在70多年前就已经回答过。1934年7月蒋介石在对庐山军官训练团发表的题为“抵御外侮与复兴民族”的演讲中说过这么一番话:“日本为要并吞我们中国,而须先征服俄罗斯,吃下美国,击破英国,才可这到他的目的,这是他们早已决定的国策。他叫我们中国叫‘支那’,这‘支那’两字,照日本话是什么意义呢?就是半死人!可知他眼中就没有我们中国,所以不称我们中国为中华民国,而始终叫我们为‘支那’。其次,他叫俄国叫什么呢?他叫‘露西亚’,露是雨露的露,这个‘露’字,是表示什么意义呢?他就是自比日本为太阳,将俄国看作是露水,太阳一照到露水,那露水马上就要乾!由此可见日本的国策,早已决定,他非消灭俄国不可。再看他叫美国叫甚么呢?我们是叫‘美利坚’,而他日本则叫‘米利坚’,亦叫做米国。米原来是人们一种必需的食粮,他拿这个字来叫美国,意思就是决心要把美国吃下去!” 不知道是不是美国人相信了蒋委员长的说法,反正战后日本与美国签订的所有条约中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的日语正式翻译是“アメリカ合众国”,即不美,也无米。 当然,蒋介石说日本吃“米国”还真有些预见性。不说美国在珍珠港事件中被日本狠狠地咬了一口,而且战后饥饿日本人还吃上靠美国运来的救济面粉。所以在日本,面粉也可以称作是“メリケン粉”(Merikan 粉)。既然是美国America运来的面粉,可是为什么不称为アメリカン(American粉)而叫“メリケン粉”(Merikan 粉)呢?很简单,Merikan就是 “米利坚”,所以“メリケン粉”就是来自“米国”的面。所以,从粮食的角度看,日本把“米国”叫“面国”可能更合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