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方言纳入高校课程,你怎么看?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四川某高校把四川方言纳入选修课程,猛一看到这个消息觉得反常,但是,细细想来,颇有几分道理。
自古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说,大山与河流使得四川这个盆地,在历史上,与外界多有隔绝。因而,四川便形成了自己有特色的文化和有特色的方言。特别是一些有特色的方言词,如果能够吸收到普通话里来,对于丰富普通话的语汇,提高普通话的表达魅力,本人认为,是能够起到有益作用的。
但是,本人在这里主要想说的是,把方圆纳入高校的选修课,要看是哪一所高校,哪一个专业。因为只有知道这个问题,我们才能搞清楚把四川方言纳入高校选修课程的目的。
据报道,把四川方言纳入选修课的高校,是四川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
我们知道四川是旅游大省,而这所职业学院开设四川方言选修课,对于将来从事航空旅游工作的学生们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
我对四川方言不是了解,但是我可以依据我所在的安徽省的实际情况进行推测,四川地域广大,山水交错,在四川省内,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的原因,各个地市所用的方言词,应该是各有差异的。成都、绵阳、自贡、攀枝花、泸州、德阳、广元、遂宁、内江、乐山、资阳、宜宾、南充、达州、雅安,等等,等等吧,方言词应该各有特色,即便省内的人相互交流也会有不大不小的障碍。
既然能够把四川方言纳入高校选修课,就说明一定有人对四川方言进行过充分的调查和研究。纳入课堂教学的四川方言,应该说是以成都一带的方言,或者是以其他某一个影响比较大、讲的人比较广泛的地市的方言语汇,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一门课程。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就是四川当地的所谓普通话,便于在全省推广,也便于毕业之后从事导游工作和航空服务的学生,更好地介绍四川,更好地为广大游客和乘客提供服务,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服务能力和上岗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所航空旅游职业学院的四川方言选修课,只安排了16个学时,可能有点少了。
中国语言普通话是官方语言,全国推广使用普通话,普通话是全国最权威、最广泛的语言。
但是,除普通话以外,全国各地方语言种类多达几百种,还不算少数民族语种。在这些地方语言中,使用地域面积最大、使用人口最多的要数四川方言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南、湖北等省份,使用人口数多达3亿以上。这么大范围的地方话,就全国而言都是不容忽视的。
一种语言是一种文化。在继承传统文化工作中,让方言传下去,不扼杀掉,这应该是基本方针。在传承文化的高等学校,把四川方言纳入教学内容,也很正常的。
这里要明确的是,普通话的普及和推广,并不意味着要消灭方言,而是普通话与方言和谐并行发展。
一个中国人,要会讲普通话,也要会讲自己的方言。
近日,四川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开设四川方言课,一时刷爆了整个朋友圈,议论纷纷。高校开设《四川方言》课,这在全国尚属首次。
方言,简单明了,就是地方(某个区域)的语言,而且以口头语为主,通俗易懂,老少皆宜。
为什么把方言纳入高校课程会引起如此的“骚动”?
不言而喻,现在的大学校园里除了普通话交流外,地方的方言沟通也是很重要的。再有,就是保护文化层次方面,四川方言就是四川的特色文化。了解某个地方,语言就是个重要东西,这次尝试就是课堂的延伸以及四海之内皆兄弟对四川的再认识,便于大家更好的融入大家庭。
纠正大家一个误区,不要觉得开设某某方言课并不是让大学生学会某种方言,不仅是语境不同,环境不同,而且怎么教,单纯的“翻译”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只是通过这种有趣的尝试和改变,了解语言的魅力,关注方言,进而保护和发扬光大。
再者,高校开设方言仅仅只是选修课,对于中文科专业的大学生建议必修课。尤其是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对于方言更应该着重培养。
其实不仅是四川,武汉大学,山西的忻州师范学院以及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前几年已经开展。忻州师范学院主要针对汉语言文学的开展的方言专业课程,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更是将方言设为必修课。
最后,大学是开放的也是立体的,对于方言的重视不必多说。为了更好地促进方言的传承,仅仅言传身教并不够,我们应该把方言教育纳入到学校课程体系中,通过学校教育途径,培养学生运用方言、掌握方言地域文化的能力,以及研究发展方言的能力,而不是把“方言”作为教学用语开展教育活动。
高校引入方言,你怎么看?你想说什么,你认同吗?
全国各地都有方言,只能是地域性的,在其它各地谁能听懂?为什么要推广普通话?如果这样,那我们的语言太多了,方言在一个省还有细分,不利于人们交流,是狭隘的地方保护。都把方言作为流通语言,那我们岂不是要和伟大而自信的印度一较高低了吗?推广普通话没错,几十年都是这样,近年怎么又泛起这种地方方言?
如果在高校中文系设方言专业,可以研究南方,北方有代表性的方言。其它没有必要。
可以根据学校地理位置和专业开一些选修类课程,语言类和播音类,但不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