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快答

如何评价网络剧《识汝不识丁》?

如何评价网络剧《识汝不识丁》?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如何评价网络剧《识汝不识丁》?

除了红衣作嫁,还有红尘繁华(各种剧透,纯主观评价,慎入)

早早地入坑了,因为在B站看到这个标题“那一抹倾世芳华,你许我红衣作嫁”的视频,那首China-X绕梁三日,至今仍在我的歌单列表里并为我开启了古风电音的大门。撸了原著和番外,断案、架空、古风、文言加一点耽美,简直完美戳中我所有萌点,一个时差党在等剧的时间里把各种宣传片翻了几百遍也是略悲催。好在剧出来的那一刻,感觉值得。

如果说最初吸引我的,的确是古风耽美这个梗,那么看完以后,便觉得,即便已经是这样剪得支零破碎的剧情,仍然有这么多值得我脑洞与深思的地方,真的是意外收获了。

目不识丁,有些傻气的陶墨在家庭遭受巨大变故后,发愤图强,要做好官,学认字。屡受阻挠但赤诚之心未改,又常心怀感激,礼待众人。

相府出身的的顾射有倾世才华,却隐居一隅,屡屡出手帮助官位未稳的小县令断案却背负长兄深仇,性格清冷孤高。

身份成谜,却感恩图报的老陶代行父职,在陶墨身旁时时提点,思虑周到;吃货出身的郝果子机灵调皮,与少爷一同长大相互扶持又常常带出岔子;衷心护主的顾小甲服侍少爷无怨无悔,却常常言辞犀利祸从口出与厨房不离不弃;经常互开脑洞的金师爷和崔主簿,各种眼神言语层层试探,硬是把陶墨简单的心思缕得山路十八弯,一正一反地影响着陶墨的为官生涯。还有不停旋转跳跃no zuo no die的卢振学大公子,吐槽自己老公不留情面的一锤夫人,乃至戏很足的蓬香姑娘,总能想到好多人物的鲜明个性,留下一个个记忆点, 而这些,却是现在很多其它剧集都做不到的。

对IP的改编与重新演绎,如何能做到既便于戏剧展现,又能尽量终于原著,还能在有限的预算内(土豪也是有预算的)连贯起剧情,光想想都知道绝非容易的事情,而布丁作为一部网剧,最让我欣赏的反而是这点-剧情是有逻辑的(只有耽美没有逻辑剧情我也是完全看不下去的),说说我对剧里几个改编感到有意思的点:

初识:剧中设定顾射与陶墨早在刑场斩首时便见过,只是顾射是知情的,陶墨不知而已。而原著中不是。感觉这个改变挺巧妙。自己的孪生哥哥与他的父亲被同斩于刑场,有冤却不能伸,大雨瓢泼之际见到他悲纽欲绝的面庞,必然刻骨铭心吧。正是有这种羁绊,高冷如顾射,初见时对陶墨的关注与重视便有了解释,可以是来自于同病相怜,来自于心有愧疚,又或者来自于自己有“闲事”所托,无论哪一种,终究有了别于他人的联系。与陶墨那句“总觉得前世好像兄弟”也有了呼应。当然,也许有观众也会理解为一见钟情。只是在我的认知里,如果作者设定陶墨平平无奇,又无惊人之举,如无任何原因能让天下第一才子顾射一见钟情,那还真是挺玛丽苏的。当然这也让后面真相大白后虐顾射有了基础(果然虐虐更健康)。

申诉:在顾射去公堂告宋明义被打之后,原著里顾小甲是直接当庭喊出顾射相府公子身份,剧集里却是想喊被顾射制止了。不当庭喊出的好处是可以让知府私下采取动作掩人耳目,毕竟当时各种衙役和闲杂人等都在场,如果直接因此就放人服软,怕也于理不合,这也与顾射不愿明着借自己公子身份施压有关,符合他清高的人设,毕竟要让知府自己醒悟才更有回圜空间。

双公子案:原著斩的是舅父,而这里斩的是孪生兄弟。两人有鸿鹄比翼的远大志向,又有文韬武略的治世之才,本可携手笑傲天下,却一个蒙冤“已折”,这番打击,足以让曾伴朝堂左右的顾射心灰意冷,选择“空弦”,将一腔雄才伟略寄于海上。我原来对顾射因舅父之死的隐世也有些疑惑,在剧中倒是完全能理解这个情绪了。同时,这也与后文顾射为陶墨挡箭后的一段对话相呼应。顾射当时在床上问他“你不想报仇了吗?”“不想”,还回放顾射与连箭的一段过往,以顾射帮连箭收起戾气之箭暗喻陶墨的话让顾射放下仇恨。这个穿插个人非常喜欢,听到网上有种说法是说陶墨是顾射的救赎。是啊,如果一直纠结于兄长所受的冤屈里,知难以翻案,却又放不下,此生始终郁郁,觉与红尘不容,便是“出世”。反而是有相同经历的陶墨用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影响了他,不求复仇,但求完成亲人期许,好好在世为官,告慰先人,才是正道。顾射被影响了,因此才会在陶墨说“你总是会救我的”这句话时似乎明白了自己该选择的方向,微笑认可,终能“入世”。

雪衣郡主:当众多看过嬉闹江湖系列的读者认定雪衣侯就是雪衣郡主,大呼反对时,我倒是因为没有看过其他系列而没有代入障碍,完全把她当做一个独立人物来看。个人觉得在这里雪衣郡主的人设有几个作用:一是揭顾射身世履历,性格成因及感情发展。剧集中有句台词说射儿像姨娘,与其说是外貌,倒觉得是性格,他们看似一个外放,一个内敛,却都有天性自由不愿受拘束之意,否则不会一个逃婚,一个谢绝皇上邀请,执意不为官;她从一个侧面观察,或者帮助顾射理清了他心里对陶墨的想法(有些主人公自己无法表明的心绪,其实是需要借第三者之口来呈现给观众的)。比如开始和顾射讨论需要好官,反映了顾射对陶墨的认知评价;后又说顾射隐心,与原著里顾射对自己是出世还是入世的定义相呼应;然后又请射儿下棋他不下,对比他一直等陶墨下;她说木春去救陶墨时顾射笃定地说“这狱怕是劫不成了”;直到12集里莞尔笑顾射一口气说那么多,却是有病在身还担忧陶墨的处境。她和顾射的对话,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了顾射对陶墨的情感变化,从认可,到逐渐敞开心扉,到愿意共处,到心有戚戚,再到担忧紧张。如果我没有看错,记得之前放的丹砂宴片段里,雪衣郡主甚至在前面引新人入堂,所以我可否猜想,其实雪衣郡主把原著中岳凌的活也干了?等全剧情验证……二是反映朝堂自身,朝堂与魔教关系,她是皇上赐婚给凌阳王的,为什么要赐婚,当然有安抚之意。逃婚了,但与凌阳王互相伪装成夫妻和睦的样子,证明朝堂上各方势力需要平衡,大家各自都心知肚明却又各有算盘。她和木春有互动,能经常互通信息并配合采取行动,老陶到的时候她也有所察觉,显然有一定的魔教势力基础,至少有一定人脉。而朝堂与魔教之间这种隐隐的联系,也证明了时势的复杂凶险,为后文助顾射抵抗反军买下伏笔。

木春:原著中的木春是清冷的翩翩佳公子,同时有同一系列其他书本的联系,很多原著读者不能代入。但我同样是因为没有其它文的背景,代入无碍,所以只单纯从自己的观感说说我的理解。剧里木春两个身份,暂代老陶的陶府管家,魔教教主(原著中是魔教长老)。作为陶府管家,木春做的几件事,把醉酒的县太爷飞檐走壁地送到顾公子住处,这一是为了自己方便行事,不必照顾个拖油瓶,另一面也是心有所觉,知两人关系不同寻常。后又把县衙屋顶踩塌为了让顾公子留宿陶墨(顺便方便自己调戏雪衣郡主),在县太爷和商露见面的时候言语不善地赶商露走,拖县太爷去见顾公子为了说清楚,在陶墨入狱时去救他却正应了顾射那句”只怕这狱是劫不成了”,以及在马车上因为两人的异口同声而扑哧一笑等,这一切行为完全属于观众们喜闻乐见的神助攻形象,他在某些事件上的作用和雪衣郡主类似,是从陶墨角度给出的反馈。还有另一个身份是魔教教主,在这个身份下,他要因为不得已的原因将老陶逐出教派,又要在需要时亲自前来召老陶回教处理帮务,要帮皇家出力,打凌阳海战,又要与雪衣教主等皇家势力联手,随时盯梢可能的谋反派的迹象并保护陶墨顾射。感觉无论是魔教内部还是魔教与朝廷之间,都是几方势力的相互牵制。如果我没记错,皇上和皇姐在船上还有一段关于魔教的对话,也侧面证明了魔教现下的势力分庭。在这部戏里似乎木春戏份较原著更重,应该与剧集需要突出谋反这条主线有关,让木春深入参与各个主线才能更好地了解全景。

黄广德:原著中黄广德直到最后都没有和陶墨正面接触过,但在剧里,不仅见面了,还主导了刺杀,谋杀等一系列事件。甚至原著中若有似无的谋反事件,在剧中也被一封缝在衣服里的谋反小篆揭露了,让阴谋论达到高潮。这个缝在衣服里的小篆的设定也是巧妙,原著设定陶墨他们被追杀是拿到了旖雨公子私藏的,黄广德收受的凌阳王的一匹御马,而当朝天子忌讳凌阳王的谋反意图,只要沾边的人都要处死(我在想那岳凌呢?)。但我原来看的时候就觉得,即便收了,如果解释为普通赠礼或者同批仿制品,终究也是个借口可以推脱,况且,只要黄广德一口咬定不是他的,即便皇上知情,又何以定罪?但设计这样的情节后,一方面增加了波折,即知府杀晚风,陷害陶墨要夺玉马。而夺到后又发现不是,需另寻证物,增加悬疑度;另一方面,如果是白纸黑字写的谋反契约,那便百口莫辩,想尽办法也要刺杀到底不仅陶墨,所有相干可能看到的人都要赶尽杀绝的理由便可成立(包括顾射这样的官二代),毕竟后果太严重。

在这里,可以顺便缕一下剧集里几大势力,魔教,皇家,谋反派,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魔教是帮当朝天子的,从靖公主与老陶的牵绊,木春与雪衣郡主的对话可知(只问损失不问胜负),但各自内部都或有问题要处理(或都有反对派),反派暂时以黄广德为首(史太尉未出兵可能反心已灭),加上郡守和县太爷,凌阳王作为原著中的反派boss之一在剧中只露脸几秒,正邪未定,但从前期宣传有单人照看应该也有较重戏份,而原著反派终极boss九王子不知道是会存在台词里还是压根没有出现机会。

结合前期连箭被顾相亲斩,累及醉乡楼老板陶正淳(陶老板知道有人要救他,却直接用摇头暗示回拒了,证明他认为自己必须死,这个是与原著不同,原著陶正淳并不知道有人要救自己,这个知道自己要死的bug不知道全剧情会不会有解释)。被斩时史太尉家聚集四大将军请求出兵,靖公主与老陶、顾射的对话,顾射那一番有冤却无处说的表述,陈王在船上说史顾两家的纠葛,姑且作出猜测如下,连箭被斩是冤屈,但却是将军府不得不承担的冤屈,甚至有可能双公子之死,都是有人刻意为之的,为稳固皇上根基,平复史太尉反心以及削弱顾相势力(原著提到,顾相与连家结合,文武并举,对皇上确有威胁,而这一结合却是顾夫人执意为之,为此背叛家门,因此最后亲人被斩,顾夫人或认为是自己造成的恶果,才悬梁自尽),要让其表忠。联想皇姐对顾射那句:“国之重器,属国不属家”。我猜想这里的国之重器,应该指的是他们手上的兵权吧。

以这样的发展铺垫,12集怎么可能够?全剧情到底拍出了多少?我的脑洞已经赶上崔主簿了。深深觉得,其实导演原来是想拍一个系列的,你看它官方微博的名称是叫“识汝不识丁系列剧”,只是被某局这样一剪,确实对后续续作的信心会影响很大吧。但即便这样,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故事,好的剧集了。鲜明的人物。古风的台词。被夸烂的服装道具和置景(那棵万年不变,虽然导演号称买了40多颗却看不出区别的梅花,众演员同一色调的口红,永远重复利用的亭子和顾射唯一的一套睡衣我就不吐槽了),还有各种音乐配乐,大气的片头曲,温情的片尾曲,虽然题目叫“感谢妈妈”却意外地和剧情神契合的背景音乐。确实,如果有这么多支线细节加在一起,即便没有两人的感情线,剧情也足够丰满。

有时候在弹幕里看到类似为什么看了12集他们还没有亲热戏的时候我总是有点哭笑不得的心情,其实想看这些尺度大的戏多的是,如不能保持发乎情止乎礼的暧昧,不能体会言语眉目间的脉脉情愫,又怎能体现古代士子的风流与矜持?若只单纯为了耽美而看它,确实有点委屈这部剧了,虽然bug仍然大大的有。比如几个情节:第一集,陶墨起床肚子饿,郝果子明明是叫他出去吃,后来陶墨说想喝粥,怎么郝果子又突然想起自己在煮粥了呢?第十二集,黄广德派人埋伏楼上准备射箭,这么大个人站在这么矮的楼上拿这个箭对着下面,是人都知道要暗杀,能不能隐蔽点?还有背部中箭居然仰躺之类的还是需要改进细节,但也许因为殷殷期盼太久,出现成品居然失望不大(对比各种我钟爱的小说被改变后的那个尿性),也算瑕不掩瑜了。

不过,我特别想表扬的是,这部剧没有在里面弱化或者丑化所有女性。有比一锤先生还慧眼识人,狡猾机灵的师母,有为求真爱不惜出家的梁春花,有虽然曾狠心辜负,但最终体谅温婉的商露姑娘。即使泼辣如蓬香,略任性如一锤先生的女儿,也并没有那种令人生厌的反感,更不要说端庄大气的靖公主和潇洒干练的雪衣郡主了。既然说平等,为什么有些耽美剧里女生都这么令人厌恶?不是丑得不忍直视,就是性格扭曲得一塌糊涂,而且每个都是这样,作者是有多恨这个性别?我不否认有这样的人存在,但是如果一方的美好一定要以丑化另外一方为代价,又何谈平等?我希望耽美剧以后的发展也可以是这样的良性趋势吧。

顺便在这里推一下微博上一篇梁羽大大续写的剧集同人文《识汝不识丁 续 丹砂宴》(非原著同人,是关于电视剧的后续发展),文风情节都与剧集相当连贯,基本完美填补我前面开的各种脑洞,虽然如此还是想说,导演你挖了这么多坑让观众开了这么多脑洞你不赶紧放全剧情版你对得起我们吗!!!!!!!下单等收货且呼唤续集的人的怨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