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镇江实验高中康华事件?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通过收看该事件的相关资料,我萌发了一些想法。
1、表里世界。
在现代社会,我们在日常的规训与教化而产生的世界是严整、秩序而又单一、静态的;而得以现代技术的进步,我们常常得以一窥世界那个被遮蔽的狂暴、混乱而又繁复、动态的本相,就如在调查员的办公室里一窥古神的影子。当古神低吟之际,旧日的童话不免被打破。此前生活在童话幻想中的孩子不免一时惶惑。然而,面对现实总是好的。就像《黑客帝国》里人类要求自身的自由,第一步便是要回到现实中。回到现实以后,更加发现幻想世界的荒诞不经。只有承认并且认识事物发展的现实规律,才能真正的生活。
2、欲与禁欲
欲求是自然且必要的;禁欲是违反自然且形同自毁的。禁欲是自我规训的极致,本质上是自我消灭。人何以要自我消灭?一是,被阉割而欲求不满,退而求其次,存外道而灭本欲,正如武二之仇妇,正如烈妇之畏男。二是,已餍足而对欲求满不在乎,正如悉达多抛家弃国追求正道。甘地以衰朽之躯与女子同榻而不染,以此仿古人故事,想想也是东施效颦。在阉割与餍足之间,一些生命力旺盛的人,孜孜不倦地埋首于欲海中耕耘,从不抬头仰望满天的星辰,虽不够高级,但总比那些实被阉割而名不在乎的伪君子来得好。毕竟圣贤只是少数,僭称圣贤者,其行鄙于小人。在欲求之下,还有一层是情窦未开的懵懂。就如大学时代一个室友问我为何不找女友,我一时语塞,竟而不知何和作答。懵懂是最不好的,正如石头缝蹦出来的孙猴子,缺乏人性。又如《潘神的迷宫》里喜好摆弄机械表的西班牙军官。懵懂之人,更可能开设集中营,创造法西斯。
《米》是我对苏童作品中印象最深的一篇,该小说后来也被改编成电影。小说中有被阉割之人、情欲旺盛之人及懵懂之人。被阉割之人为情欲旺盛之人消灭,懵懂之人则在懵懂之中自我毁灭。在这则寓言式的故事中,并没有出现一个悲天悯人式的圣人角色。而作者在故事的结局中暗示,情欲旺盛之人具有毁灭性的生命力,却缺乏自我维持的德性;反之,被阉割之人具有生产建设的能力,却缺乏保护自己的力量。狂暴而又有力;秩序而又弱小。这种格局不但出现在小说里,还反映在现实中,就如北九州灭族案里加害者和被害者的权力关系。由此,在自然情况下,如果没有外在的干涉,情欲旺盛之人和被阉割之人之间会形成一种奴役与被奴役的稳定关系。从本质上说,“被阉割”就是被奴役,被阉割者先被一个抽象的体制所奴役,丧失了保护自己的能力,这时半路杀出一个“武德充沛”的“野蛮人”,自然可以把体制的奴隶蹂躏一番。然而,体制并不允许他人染指其奴隶,故北九州案的加害者被绳之以法,康华事件中的康华也被处理。说到这里,不妨总结一下,我们可以声讨情欲旺盛之人的邪恶,但相对而言,更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要认识到,被阉割是可耻的。明清笔记中有载,史学家柯维骐曾效仿司马迁自宫的。在汉朝当作奇耻大辱的事情,在明清却变成某种类似于佳话的笑谈。由此可见千年皇权专制制度对人民心性的摧残。
最后,回到康华事件中,我还是比较认同被绿的潘某的行动的,你可以牺牲一些自己的利益,但无论如何,都不应该软弱。
义而有勇者,即为义人;有义而无勇,隶民而已。套用刘慈欣的话,失去正义,失去很多;失去勇气,失去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