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进口汽车政策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近日有外国媒体报道称,中国正计划修订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汽车产业的政策法规,并允许外资车企在中国自贸区内独资建厂生产电动汽车。
根据新规定,外资车企将被允许在中国的自贸区里建立自己独资的电动汽车公司。而自1994年起,中国便要求外资车企必须与中国本土车企建立合资企业才可以在中国设厂,若新规定开始实施,这将是中国汽车政策的一重大转折。但是该计划目前能否最终敲定仍属未知,一旦确定,估计最早将于明年付诸实施。
如果此政策能够被实行,对现行法规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目前现行法规大多要求国外汽车制造商与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化竞争为合作,建立合资企业。而放宽后的政策,则将使如特斯拉等国外电动汽车制造商有机会在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市场发展独资生产经营。
其实,中国之前已经慢慢的开始有计划的向国外车企跑出了橄榄枝,负责制定外商直接投资政策的中国商务部表示: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中国将“积极落实新能源制造领域向外国人开放的措施”。上个月,国务院发布通知,鼓励各政府机构继续利用外资以促进经济发展、深化改革,而其中“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也成为对外资开放的领域。现在,外国车企也正扎堆涌入中国,建立电动汽车合资工厂以抢占市场先机,比如福特正考虑与众泰汽车建立电动汽车合资工厂,而大众也已经与江淮汽车建立了电动汽车合作伙伴关系。此外,上汽通用则表示,合资公司的新电池工厂将于今年年底前正式投产
先说一个大前提:发改委对车企股比的开放并不意味着国家对于汽车生产资质的完全开放。
理论上外资可以在华申请独资建厂,但实际操作起来这是一个漫长的困难的过程。不是一个今天提出、明天就能落实的事情。
你去问问在中国创业好几年、坐拥各大资本拥抱的李斌先生,蔚来汽车有没有自己的生产资质?再问问李想的车和家有没有资质?答案都是没有
资质不是你想有,想有就能有——国家的考虑很简单,如果这玩意随便放开,每个省都会搞出起码3家新汽车公司,最后搞的汽车行业比钢铁水泥还要产能过剩,给国家造成很大的包袱。
历史经验无数次告诉我们:在目前中国的体制下,产业政策还是有必要存在的。
【拓展资料】
“股比开放”在目前的汽车环境中约等于允许外方来和中方坐下来谈,让股比调整。
这不代表外方可以命令中方立刻分享股份,更不代表一旦调整就是“从50:50变成100:0”,彻底把公司让给老外。
100%独资的外资车企,短期内,屈指可数
我们觉得,几年之内,你很难期待看到那多100%控股外资车企。无论是全新组建的、还是原有合资公司调整股比后形成的。
原因是为什么,我们对照股比开放政策的三个过渡期逐一来分析下。
1)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本土新车企都还在为牌照争得头破血流,外资绅士们记得领个号排个队
_ 新能源市场
目前已经发放的15张造车牌照中,最后一张是去年5月颁发给江淮大众的。在最近一年时间里,国家连一张新牌照都没有颁发。
看得出来,目前中国本土品牌或者新的中外合资公司,要获得生产资质的,尚且不容易。
迅速把新能源生产资质授予新组建的外资车企是小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