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快答

寻访《北京一夜》背后的故事

寻访《北京一夜》背后的故事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寻访《北京一夜》背后的故事

“one night in beijing ,我留下许多情”是很多朋友们喜欢的一首歌曲,无论是久居皇城的土著,还是拼搏奋斗在北京扎根的外地人,抑或挣扎徘徊的北漂,包括来北京旅游的人,宴罢离席,酒意正浓,听到这首歌曲,总会引起大家的共鸣。这首歌穿越古今,刚柔并济,给人一种时空交错之感,战争、爱情、命运,地安门、老情人、绣花鞋、腐锈铁衣、征战男儿……随着沧桑的声音,伴着京剧的吊嗓,让大家体验到浓浓的北京味道,有人想到的是历史车轮下个人的渺小,有人抒发的是远离故乡的离愁别绪,当然也可能会勾起有的人希望来场艳遇的遐想……

“不敢在午夜问路,怕走到了百花深处”。百花深处,这个富有诗意的词,很多人以为是虚指,其实这个地名是真实存在的,现在是一条胡同。相传明万历年间,有一对张姓夫妇,在新街口以南购地种菜为业。后又遍植牡丹芍药荷藕,春夏两季,香随风来,菊黄之秋,梅花映雪之时,也是别具风光,引得文人墨客纷纷赏花踏青,称其为“百花深处”。后花园荒芜,遗迹无处可寻,但是百花深处的名字流传至今。

胡同西口在新街口南大街,东口接护国寺西巷。胡同西面是著名的京城乐器一条街,商铺林立,分布着大小近百家乐器商店,同时也是先锋音乐人的聚集地。胡同里的百花录音棚是当时最好的录音棚之一,很多歌星大腕都在这里录音。

陈升回忆《北京一夜》的创作过程,带着宿命一般的戏剧性。“全世界都知道我在北京录音,要是弄不出好的东西,我还不如自杀算了”,当时一直找不到感觉,心情十分低落,于是一群人去喝酒, 陈升喝高了,忽然找到了创作的灵感。看着那些厚重的城门,怀想两三千年的历史,多少故事、多少悲欢离合都发生在这些城门之下,便有了这首经典之作。

顺便多说一句,陈凯歌导演曾拍过短片《百花深处》,是电影《十分钟年华老去》中的第七部,讲述的是一个荒诞不经的滑稽故事。由冯远征饰演的冯(疯)先生请人为自己搬家,而所要搬的那个“家”实际上却是不存在的,在短短的十分钟里表现了虚与实的交错、历史与现实的传承,以及对于过往细腻而繁杂的怀恋。

“不敢在午夜问路 怕走到了地安门”,老情人、绣花鞋、出征的归人、腐锈的铁衣又是怎么回事?

天安门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与天安门对应,地安门是北京中轴线上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之一,是皇城的北门,天安门则是皇城的南门。南北互相对应,寓意天地平安,风调雨顺。地安门1955年被拆,据说要重建。

这里有个凄美的爱情故事。相传一对夫妇,因为战争丈夫被紧急征召到前线。按照惯例,丈夫出征妻子都会亲自缝制一双绣花鞋,以喻平安,然而因为太急,妻子没来得及缝制绣花鞋。临行前丈夫说我一定会回来,妻子说我一直等你回来,他们就此在地安门分别。 然而战争是残酷的,丈夫不幸阵亡。丈夫的阴魂过奈何桥喝孟婆汤投生的时候,说自己不能喝,娘子还在等他回去。丈夫的魂魄又回到的人间,可他白天不敢出来,晚上出来城门已闭。于是,他天天晚上都来到地安门,守在那里,希望能够进去。 妻子在丈夫走后,缝制了一双绣花鞋,每天都跑到地安门等丈夫,可是等到老死,丈夫还是没有回来。地府的人来带走妻子的魂魄,妻子对地府的人说,我不能走,我走了我相公回来找不到我。就这样,妻子的魂魄每天晚上都拿着绣花鞋到地安门内等丈夫,可是,城门紧闭,她看不到城门外的丈夫。就这样,过了千年,每天晚上,丈夫都在城门外,妻子在城门内,彼此思念对方,但都不知道彼此是这么近。

这个美丽的传说,可以描述成一句诗: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今天,北京出租车司机之间有这么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晚上地安门附近,不按车喇叭,怕打扰这一对等待了千年的孤魂。

《北京一夜》有着这么一个传说背景,不知道你读了以后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再看一看歌词,再听一听旋律,你是否又有新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