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牛奶卖不完宁可倒掉也不免费送人?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假如这个问题真如标签所说是一个经济学问题,而不是故事会问题的话;
那么问题的核心就不在于该不该送人,而是牛奶卖不完该怎么办。
按想当然的日常经验理解,牛奶卖不完可以储存、可以停产、可以改变产品形态、可以互联网营销……干嘛非要倒了,最不济还能送人呢。这么想有什么对?
不对。这是因为现象与问题间存在着一个概念上的差异。提问者所说“牛奶卖不完,为何不送人”中的“牛奶”更多的指向牛奶消费品的概念,而倒奶的奶农所倒掉的牛奶,实际上是牛奶产业链的上游生产资料。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分处于供应链的上下两端面对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市场势态。
作为消费品的牛奶获取方式是方便的(想进货就进),获取成本是低廉的(花钱买就行),变现也是容易的(看多少钱卖呗),这是一个相对而言进退自由的轻资产状态。在行情不好时降价促销就好,还卖不掉也能通过“买1送N”搭送的方式来提高其他产品的销量,最不行的白送手段也是及时止损,反而还能将库存和货架的价值释放,顺便还能恶性打压竞争对手的市场空间。就像跑得快手里抓了个炸,必要时也能拆开凑成顺子,总能溜得出去。总之就是一把的输赢,不需要过于考虑关联的产业生态与后续影响。
但作为生产资料的牛奶情况就不一样了。奶牛厂要生产就必需拥有奶牛和厂房的投入,而一旦将货币转化为奶牛,奶牛厂主的身份便无法轻易转身,毕竟奶牛们除了产奶啥也不会。所以这是一个易进难出的重资产行业。再加上进入门槛低,奶农数量多;而下游奶制品厂却是高度集中的,因此奶牛厂处于劣势,缺乏足够的议价能力。当下游的需求减少时,奶农该怎么办?
A、 降价 。由于奶农的劣势市场地位,所以他们无法通过减少供给来提高价格。面对强势的采购商,在市场萧条时,奶农会通过不断降价来卖出全部的牛奶,直至价格跌破当前奶厂的盈亏平衡点(售价=固定成本/牛奶产量+单位变动成本)。这时,再降价就意味着亏损了。但牛奶厂要运作,牛要吃草,依然需要运营资金维持(营运资金约等于变动成本)。这时,奶农依然要咬着牙低价售出全部牛奶来获取日常营运资金。这种情况将持续到收购价降至 变动成本之时,再往下降所得收入都不够买草吃了。奶农便不再退让,于是牛奶卖不掉了。
B、 储存 ,依然不现实。因为稳定的供货渠道导致奶农无需要建立大型的保鲜仓库。而当奶牛每天都在产出固定产量的鲜奶,需求却在减少的时候,储存是没有意义的。
C、 停产 ,只能是穷途末路。因为牛奶的产出是无法中断的,除非杀死奶牛,倒奶也就产成品损失,只要奶牛活着第二天一样能挤出来;可一旦杀牛,就是损失的就是可盈利的生产资料,伤筋动骨。所以只要现金流还能支撑,奶农们在损失最小化的原则下,依然要继续保持着牛奶产出。
D、 改变产品形态 ,则更加天方夜谭,这意味着前向一体化,去做奶制品厂本该做的事,但奶制品厂本身就是因为市场不景气才降低收购,投钱去开拓一个正在萎靡的市场,真不嫌钱多啊。
E、 送人 呗。说得轻松但这是牛奶产业链,不是dell直销,奶农没有分销渠道呀,投钱建一个送奶分销渠道?脑子有病吧。
因此,在产品价格已低至极限依然卖不出去,也难以长久保存等待增值,还无法停产的时候,奶农面对一堆不再具有市场价值的过剩牛奶,只能采用成本最小的处理方式—— 倒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