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非内脂性网状内皮增殖综合征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小儿非内脂性网状内皮增殖综合征(infantile Hand-Schuller-Christian syndrome)又称为小儿韩-薛-柯综合征或小儿韩-薛-柯病,是小儿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一种类型(慢性进行型),约占LCH的15~40%。本病病因未明,可能与网状细胞内酶的紊乱或遗传因素有关。患儿的典型症状为尿崩、突眼、骨损害,三者同时出现时称为韩-薛-柯三联征。本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本病预后取决于发病年龄大小、受累器官多少,以及是否及时治疗。
infantile Hand-Schuller-Christian syndrome
小儿韩-薛-柯综合征、小儿韩-薛-柯病、小儿黄色瘤病、小儿Christian综合征、小儿尿崩症-突眼成骨不全综合征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可能与遗传有关
小儿科、急诊科
全身
尿崩、突眼、骨损害、皮疹
病因未明,可能与网状细胞内酶的紊乱或遗传因素有关
体格检查、血常规、骨髓象、尿比重、尿渗透压和限水试验、X线、CT、组织病理学检查
本病发病年龄越小,受累器官越多,预后越差,但随着多种治疗技术的开展,本病预后已有所改善,因此,应积极到院诊治。
本病的发病率约为(3.5~7.0)/100万。
好发于2~5岁儿童。
小儿非内脂性网状内皮增殖综合征的病因尚未明确,部分学者认为与网状细胞内酶的紊乱有关,也有部分学者表示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的类脂质代谢障碍有关。另外,不明原因的感染、T淋巴细胞缺陷等也可能导致本病。
约80%的患儿会出现骨损害,为最常见的症状;约50%患儿出现尿崩症;约1/3的患儿出现突眼。上述三种症状可同时出现,也可缺少任一种症状,还有可能全部症状缺如。另外,部分患儿还可能出现皮肤、呼吸道受累表现。
1、骨损害 (1)颅骨缺损:常最早出现,初起头皮表面呈包状凸起,硬而有轻压痛;当病变侵蚀颅骨外板后,肿物变软,触之有波动感;之后,随着肿物的吸收,缺损大者,可触及脑并随脉搏跳动。 (2)牙龈及下颌骨受累:也较为多见,表现为牙齿松动和脱落。 (3)颞骨乳突及岩状部位受累:可导致患儿出现中耳炎样表现,如外耳道流液等,而被发现患病。 (4)其他部位骨损害:肋骨、骨盆、肩胛骨受损也较为常见,长骨、腰椎、骶骨受累少见。 2、尿崩症 约半数患儿会出现尿崩症,表现为烦渴、多饮、多尿等,常见于颅骨和眶骨受累者。 3、突眼 一般发生较晚,通常表现为双侧突眼,这是由于眶骨受累,侵犯眶后脂肪所致。 4、其他表现 (1)皮肤损害:以浸润性斑块最为多见,可形成溃疡,特别是腋窝、腹股沟、口腔等部位;其次,皮损可表现为广泛的鳞屑或丘疹;少数表现为散在的淡黄色丘疹性黄色瘤。 (2)呼吸道受累:肺部受累时,患儿可有咳嗽、气喘等症状。 (3)全身表现:部分患儿可出现发热、肝脾肿大、身材矮小等表现。
小儿非内脂性网状内皮增殖综合征可并发高泌乳素血症、视力减退、病理性骨折、小儿发育迟缓、呼吸功能衰竭、感染性疾病等。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孩子现在有什么症状? 2、什么时候出现这些症状的? 3、孩子出现这些症状前有什么可能性的诱因吗? 4、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孩子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5、孩子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6、孩子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7、孩子平时身体怎么样吗? 8、您家族中有过类似症状的人吗?
1、孩子的情况严重吗? 2、孩子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 3、孩子需要做什么检查? 4、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5、有推荐的治疗方案吗? 6、会有后遗症吗? 7、平时生活孩子需要注意什么? 8、孩子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当患儿出现尿崩、突眼、骨损害、皮疹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骨髓象、尿比重、尿渗透压和限水试验、X线、CT、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检查。
1、医生通过视诊,可以观察患儿有无突眼、皮疹、牙齿松动、脱落等,有助于初步诊断。 2、医生通过触诊,可以检查患儿是否存在颅骨缺损、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局部压痛等,有助于诊断。 3、医生通过叩诊,既可以检查患儿是否存在腹水、胸水等情况,还可以帮助评估病情。 4、医生通过听诊,可以检查患儿是否存在啰音、哮鸣音、心脏杂音等心肺受累表现,有利于评估病情。
1、血常规 患儿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但不具有特异性。另外,医生可以通过分析白细胞、淋巴细胞结果,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征象。 2、骨髓象 部分患儿骨髓象,可见到特殊的含有脂性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对诊断具有提示作用。 3、尿比重、尿渗透压和限水试验 由于50%的患儿合并尿崩症,因此进行限水试验结合尿比重和尿渗透压的改变,可以确诊尿崩症。
1、X线检查 X线检查是本病的基本检查方法之一,一般用于骨骼和肺部的检查,X线检查可以发现溶骨性骨质破坏和肺间质性改变,有助于诊断,但在骨板障破坏程度及软组织肿块显示上不及CT。 2、CT CT在判断病灶边界、骨质破坏程度、病变内部结构及有无软组织肿块方面明显优于X线检查,并且可以对病灶和组织成分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尤其是高分辨率CT已成为怀疑LCH肺脏受累的首选检查。
病理检查:病理检查是确诊本病的主要依据,当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征表现、鉴别困难时,往往需要穿刺活检或刮除局部病灶,取得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病理检查包括光镜下检查、免疫组化和电镜下检查。当免疫组化发现S-100蛋白阳性,或在电镜下见到Birbeck颗粒时,具有确诊意义。
医生根据患儿出现尿崩、突眼、骨损害、皮疹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骨髓象、尿比重、尿渗透压和限水试验、X线、CT、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本病的治疗目的在于控制病情进展和减少复发,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儿年龄、病变范围及有无重要脏器功能损害,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继发感染者,应给予抗感染治疗。
1、垂体后叶素、鞣酸加压素 适用于出现尿崩症者,可有效改善患儿尿崩症状。 2、肾上腺皮质激素 可暂时缓解患儿各种症状,如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肺部病变等,常用的药物有泼尼松、地塞米松等。 3、环孢素、α-干扰素 相关研究表明,环孢素、α-干扰素对本病具有一定疗效,但仍需进一步证实。 4、分子靶向药物 是治疗本病的一种新选择,目前治疗有效的靶点药物包括维罗非尼和达拉非尼,可快速改善患儿的临床表现及组织学,且不良反应较少,但是容易出现停药后复发,因此具体治疗方案仍需进一步研究。
垂体后叶素、鞣酸加压素、泼尼松、地塞米松、环孢素、α-干扰素、维罗非尼、达拉非尼
对于单系统局限受累(如皮肤、淋巴结、骨)者,可以采取病灶刮除术。
1、化学治疗 简称化疗,是通过化学药物(细胞毒性药物)杀死或阻止癌细胞生长的一种治疗方式。本病是否为肿瘤性疾病,仍存在争议,对于年龄较小者,考虑到本病存在发展为全身病变的风险,因此常选用化疗,但应严格掌握化疗的适应证。可采用单药或联合化疗,常用药物有长春新碱、硫嘌呤、甲氨蝶呤、柔红霉素等。 2、放射治疗 简称放疗,是通过高能射线来杀死癌细胞。 (1)对于合并尿崩症患儿,可以采取放射治疗,放疗后可减少药物的使用剂量。 (2)另外,对于化疗后少数未消退的局部病灶,可选择放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适用于上述治疗方法无效的难治性患儿,目前采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均有治疗成功的报道。
小儿非内脂性网状内皮增殖综合征的治疗周期一般为3~6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小儿非内脂性网状内皮增殖综合征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本病的预后差异较大,主要取决于发病年龄大小、受累器官多少,以及是否及时治疗。一般来讲,孤立性骨、皮肤损害者,预后最好;发病年龄越小、受累器官越多,病情进展越快,预后越差。
1、本病可导致患儿出现尿崩、突眼、骨损害、皮疹,严重影响患儿外观及生活质量。 2、本病可并发高泌乳素血症、视力减退、病理性骨折、小儿发育迟缓、呼吸功能衰竭、感染性疾病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儿身体健康。
本病一般无法自愈,需及时就医。
单系统受累者,经积极诊治,病情可得到有效改善;多系统受累者,治疗效果仍不理想。
部分患儿可遗留尿崩症、下丘脑-垂体功能不全、智力低下、发育不良、肺纤维化等。
患儿及患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生活管理,帮助缓解症状,控制疾病发展。此外,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心理特点 本病患儿可能出现突眼、骨损害以及尿崩症等症状,严重影响患儿的外观,不仅使患儿产生自卑的心理,还会降低患儿日常生活质量,患儿可能会因此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 2、护理措施 家长应多关心患儿,多陪伴患儿,多带患儿参加集体活动,增强患儿的自信心,从各个方面调动患儿的积极性,帮助减轻患儿的不适感,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1、家长应为患儿提供干净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患儿应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促进机体恢复。 3、养成每天锻炼的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4、注意卫生,家长应勤帮助患儿洗手、洗澡,勤打扫卫生。 5、避免患儿抓挠皮疹,防止感染。 6、避免憋尿,保持二便的通畅。 7、避免带患儿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外出时佩戴口罩。 8、对于出现视力障碍的患儿,家长应注意陪护,避免意外的发生。
患儿家长应遵医嘱按时带患儿复查。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饮食。只要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适当进行饮食护理即可。
1、加强营养支持,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2、患儿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提高身体免疫力。 3、应保持低脂饮食,可多食核桃、鹌鹑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4、患儿应合理饮水。
1、患儿要少吃油腻、高糖、高盐、高脂食物,如炸鸡等。 2、患儿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有家族史的人群可进行遗传咨询。 2、妊娠期女性坚持孕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