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为什么从来没有被盗过?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看不下去现有的答案。虽然自己不是专业学考古的,但还是略知一二的。
十三陵在建成以后,明朝时有明政府的保护,清朝时清政府为笼络汉人也加以保护。虽然皇太极烧了定陵和德陵的地面建筑,但官方的破坏也仅此而已。乾隆朝还对地面建筑进行了修缮,虽然拆大改小,但初衷并不是破坏。
民国和日伪时期的保护情况我不了解,不敢妄言。新中国成立以后明十三陵作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然是受到了国家的保护。
所以从历史的角度来讲,明十三陵没有遭受后来朝代的官方破坏或盗掘,明清的更替并没有在北京造成长时间的无政府状态,给民间盗墓者以机会。
从陵墓本身来说,明陵宝城较大,地宫深且墓道弯曲。这一点可以与清陵做对比。清陵的宝城小,地宫埋深浅,墓道笔直,所以盗墓者只要从哑巴院影壁向下挖掘就能找到入口。所以清陵被盗掘的情况极其严重。反观明陵,建国初对定陵进行考古发掘的时候,在宝城部分塌陷,墓道口已知的情况下,考古队还是用了一年的时间才找到地宫入口。明定陵地宫埋深27米,九层楼的高度,而清裕陵地宫埋深只有不到十米。而且经过清朝二百多年的历史,修筑陵寝的工匠和资料早已不在,对于盗墓者来说,盗掘明陵显然是很困难的。
至于定陵的发掘,这的确是科学的考古发掘,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出土文物,我只知道三位墓主人的棺椁和尸骨在文革时被毁,但其他随葬器物都是还在的,可以在定陵博物馆和宝城南侧两栋陈列室中看到。去年首博举办了“走进万历朝”的展览,也展出了不少文物。所以此前两位答主所言“全是复制品”、“宝贝渣滓一个都不剩”,实是谬误。
另,印象中思陵曾经被盗。但思陵作为田贵妃墓改建的皇陵,无论宝城尺度和地宫规模都无法和其余皇陵相比——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明陵的大宝城和深地宫对防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