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王平:功勋卓著名将风范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提示:23年前的今天,1998年2月8日,开国上将王平将军因病在北京逝世。
他,是唯一一位黄石籍开国上将,一身正气,铁肩大义,“军政兼优”,“文武双全”。他是优秀的军事指挥员,更是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60多个春秋的革命生涯,铸就了他的名将风范,他,就是功勋卓著的开国名将王平。而“王平”这个名字还是他请毛主席帮忙改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王平,本名王惟允,1907年生人,是湖北省阳新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的孩子。王平家境非常贫困,兄弟姐妹六人中他排行最末。出生后不久,他的两个哥哥因病夭折,三个姐姐都送别人家做了童养媳。王平不满周岁时,母亲病故了,父亲只好把大姐从婆家叫回照顾他。当时只有10来岁的大姐,回家后整天抱着这个小弟弟满村子转悠,像要饭的一样,哪家大娘有奶就把小弟抱到哪家讨奶吃。后来小弟能吃米糊糊了,大姐就每天煮米糊糊喂他。直到王平6岁时,姐姐才回到婆家去。
1926年,鄂东南地区的大冶、阳新、通山、崇阳等县都先后建立了党组织,工农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不久,王平所在的乡也成立了农民协会。19岁的王平被推选为乡“农协”委员,成为大湖地村农民协会负责人,从此走上革命道路。
王平上将
第一次改名
1930年,王平终于遇到了组织上的鲍顺明,在他介绍之下,便加入了红军,在红五军的第五纵队中继续革命。投身革命不久,王平后又转到第一纵队。
当时王平的所在的部队中的连长余钧是地地道道的广东人,也不会说普通话。每次连队点名时,都把“王惟允”念成“王翁翁”,让人忍俊不禁,有时甚至引来哄堂大笑。
为了不让自己名字产生不必要的笑话,王平找到了连长,请求帮他改个新名字。当时红军识字都不多,名字不能太复杂,于是余连长和王平商量改个好念的名字,便改名叫“王明”。自此,再也没人拿他的名字取笑他了。
第二次改名
1933年9月至1934年夏,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在中革军委博古等领导人实行军事冒险主义、军事保守主义的战略指导下,屡战失利,苏区日益缩小,形势日趋严重。
此次反“围剿”持续1年之久,中央苏区军民全力以赴,为保卫苏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代价,给予国民党军大量杀伤。但由于中共中央实行错误的军事战略和作战原则,使这次反“围剿”作战始终处于被动,以致在红军遭到严重削弱、中央苏区大部丧失的情况下,被迫进行长征。
193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此时王平已改名“王明”,因此不幸地与这个左倾的王明撞名了,每次大会上批判的时候,王平都非常尴尬。一直想要改名,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就被搁置了。
后来王平参加红军大学,1936年12月下旬,王平红军大学毕业,准备到新的岗位上任,毛主席找他和贺晋年谈话。交代完任务后,毛泽东见王平欲言又止,就问他:“有什么困难吗?”王平见主席问自己,就站起来说:“主席,我要改名字。”
毛主席听后既风趣又幽默地说:“叫王明这个名字很好嘛,国际代表啊!”王平见毛主席这么开玩笑,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正因为这样,别人老拿我开玩笑,所以我要求改名!”“那好吧!”毛主席当即同意,并顺手从笔架上拿起毛笔,在一张宣纸上笔走龙蛇:“命令贺晋年任二十七军军长,王平任二十七军政委。”从此,“王明”正式改名为“王平”。
查看更多历史大事件请点击 “ 非常历史 ” 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