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快答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是谁写的?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是谁写的?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是谁写的?

王昌龄所写,全诗是

出 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2.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3.但使:只要.

4.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5.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6.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

[简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但使卢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两句诗意思是说:只要有李广这样英勇善战、忠心为国的统帅来镇守边庭,外敌就不敢轻举妄动.这两句,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抒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 .同时,这两句又语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有弦外之音,使人寻味无穷.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是一种乐府旧题。唐朝许多诗人都以《出塞》为题写过诗,王昌龄的这首作品,可以说是最出类拔萃的一首。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两句既写景,又抒发感想:明月和边关还是秦汉时期的老样子;古往今来,不知道有多少人远道出征,却没有活着回来。

自古以来,明月关山都让人想到戍边征战。 “秦时明月汉时关”,并不意味着只有秦代才有明月,也并不代表汉代才有边关,这是一种互文手法,其意思是:秦汉时期的明月,秦汉时期的关。诗人由秦写到汉,目的是强调战火连年,经历朝代变换而不停息。这种神妙的笔法,让人油然产生一种沧海桑田的历史苍茫感。

从秦朝到盛唐,接近一千年时光,如果说,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着眼于千年的时间跨度,那么第二句“万里长征人未还”,就是书写万里的地域范围。时间加空间,也就是说,征夫不归的悲剧,是跨越时空的存在,是古人、今人、南人、北人共同的悲歌。这从一句当中,我们可隐约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反战立场,以及对征人的同情。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龙城,有三种说法:第一种是匈奴祭天的地方,第二种指卢龙城,它是汉代右北平郡的治所。第三种是匈奴重镇“笼城”,卫青当年曾经率军打到这个地方,斩杀了不少匈奴人。飞将,可能指汉代名将李广,他曾担任右北平郡太守,匈奴人称之为“飞将军”。也可能指大破匈奴的卫青,或者两人都有所指。无论是谁,泛指一流的名将,这是肯定的。

王昌龄为何会发出“但使龙城飞将在”的感慨呢?它生活的年代,是在武则天和唐玄宗统治前期,这个时期唐朝国力空前强盛,但确实缺少像汉朝李广、卫青、霍去病和初唐的李靖、李勣这种超一流的名将,在戍边战争中也经常吃败仗,整体战绩明显逊色于李世民的贞观时期。所以,王昌龄感慨当代无良将,也期盼名将能够出现。

阴山,是北方边境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大部分都在现今内蒙境内。在古代,阴山是游牧和农耕文化的分界线,北方游牧民族入侵,必须翻过阴山,因此,它是汉族防御外敌的天然屏障。

“不教胡马度阴山”,结句这七个字,可谓掷地有声,是显著的盛唐骨格。它传递了什么信息?

第一,这是诗人对国家的期待——良将戍守,边疆和平。

第二,这是诗人内心的追求。在盛世大唐,人人都想保家卫国,建功立业,即便是一介书生,心中涌动的也是热血,王昌龄也不例外。

第三,这是诗人战争观的一种流露。就像杜甫的诗里所写,“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边塞战争的根本目的应该是防止侵略,而不是掠夺征服。王昌龄也有这种觉悟:我只是要守住边境,不让胡人入侵,而不是翻过阴山,占领胡地。显然,这种战争观是正义的。

《出塞》这首诗看似语言平实,但意境开阔,格调高远,可以说是“七绝圣手”王昌龄众多绝句中最让人叫绝的那首。

作者:王昌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