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子女简介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1、张闾珣
张学良长子,母亲于凤至,1918年出生,1933年张学良下野出国考察,闾瑛、闾珣和闾玗也一同前往。在英国期间,德国法西斯残酷的空袭,导致张闾珣的精神出现严重的问题,1954年逝世,年仅37岁。
2、张闾玗
张闾玗是张学良次子,生于1918年。他继承了张学良的运动天赋,从小喜欢骑马、跑步、打网球。
1929年第十四届华北运动会上,闾玗在万众瞩目之下和张学良表演打网球,球技精湛,令时人大为赞叹。1958年,张闾玗在美国因车祸重伤,不治身亡。
3、张闾琪
张闾琪为张学良第三子(1919——1931),1931年死于一场意外。
张闾琪6岁时就在沈阳大南门帅府内宅启蒙读书,张作霖亲自为张闾琪延请一位家庭教师,名叫邹鹤雕。张闾琪在邹鹤雕的精心教育下,很快熟读了《四书》,唐诗宋词也能朗朗上口。
更让张学良惊喜的是,张闾琪还随邹鹤雕学会了书法。1925年二次奉直战后,张学良住在北京中南海的万字廊,三子张闾琪也随父母进京,张学良特意为邹鹤雕在万字廊东侧辟一幽静小院,专为他教三子功课所用。
在北京时张闾琪的功课也越见优势,甚至连他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都自愧不如。张闾琪在京城读书,直至1928年其祖父张作霖返回奉天在皇姑屯遇难身亡为止。
4、张闾瑛
张闾瑛(Zhang Lvying),1916年出生,是张学良和于凤至之女,其丈夫是毕业于东北大学的中美联谊会会长陶鹏飞,通晓七国语言。
1961年,陶鹏飞、张闾瑛夫妇去台湾参加“阳明山华裔学人研讨会”。趁此机会,张闾瑛向台湾当局提出探望父亲的请求。没想到,台湾当局不予理睬。张闾瑛只好找到张学良的密友张群帮忙。
在张群的斡旋下,张闾瑛终于被允许与父亲张学良见面。二十多年过去,张闾瑛已为人妇,有了孩子。而张学良已头发花白,步入暮年,父女俩见面,相拥而泣,在场人无不感慨万千。
这也是张学良第一次见到女婿陶鹏飞。但由于当局的严格限制,见面的时间仅仅一个多小时,就不得不再次分手。
1990年,张学良重获自由,自此张闾瑛每年都飞回台湾看望父亲。
5、张闾琳
1930年出生 ,是张学良的第四个儿子,母亲是人称“赵四小姐”的赵一荻。张闾琳是著名的航天专家,退休前供职于美国太空署,高级工程师。
1930年11月28日出生于天津。1940年由母亲赵一荻安排,被送往在美国旧金山的好友伊雅格和埃娜夫妇处代为抚养。
在加州大学期间,结识粤系军阀陈济棠侄女陈淑贞,并结为夫妇,婚后育有二子,长子张居信,1962年出生,斯坦福大学电机系毕业,并获博士学位,曾获得美国全国科学奖金。次子张居仰,1967年生,毕业于南加州大学。
直到1955年才在多方联系下与身处监禁状态的父母亲联系上,并于1956年去台湾与父母相见。
1994年5月,张闾琳和妻子陈淑贞第一次经香港、北京回到沈阳。当他们夫妇来到北京以后,坚持要以非官方的身份,即以华裔旅美航天专家的身份进行探亲访问。
当有关方面得知张闾琳先生到北京后,邀请他到航天航空公司去参观我国历次发射的卫星、火箭的实物及模型。参观后,张闾琳对祖国航天工业的迅速发展感到分外欣慰。
作为传奇的世纪老人张学良,已经于2001年驾鹤西游了,享年101岁。那么,他的子女呢?张学良登记在册的先后有3个妻子,其中发妻于凤至为他生育了4个子女,娇妻赵一荻只产1子。
那么,这5个子女的后来命运如何呢?先说于凤至的4个子女,即3个儿子和1个女儿。好像是命运下了咒语一样,于凤至的3个儿子都遭遇了非正常死亡。
长子张闾珣深得爷爷张作霖喜欢。有一次,张作霖走到哪里,张闾珣跟到哪里。张作霖捏着他的鼻子问,你不去玩,跟着我干什么?张闾珣说,我在数,你一天能说几个“妈拉巴子”。
惹得张作霖哈哈大笑。如此可爱的小精灵,在跟随张学良去英国期间,被德国的轰炸机吓出了毛病。1954年,张闾珣终因伤口化脓导致败血症而不治身亡。时年只有37岁。
次子张闾玗是个网球天才,却于1958年在美国遭遇车祸而死亡。时年40岁。三子张闾琪更聪明,长得更像乃父。却在1931年患上了肺结核而夭折,时年只有12岁。也有人说是他是被日本人杀死的。
3个儿子都没有保住。幸亏于凤至还有一个女儿张闾瑛。张闾瑛通晓7国语言。据说,有人曾想把她介绍给孔祥熙的儿子,张闾瑛深感豪门的炎凉无情,说,要嫁就嫁给布衣。
(中间是张闾瑛)
后来,张闾瑛嫁给了陶鹏飞。张闾瑛生于1916年,如今,也已过百岁了,寿命超过了父亲张学良。美貌与智慧并重的“赵四小姐”赵一荻嫁给张学良后,只生一子张闾琳。
张学良出事后,把张闾琳送到美国朋友家寄样。在美国长大的张闾琳成为航空专家,高级工程师。他的妻子是当年广东军阀——南天王陈济棠的侄女陈淑贞。如今的张闾琳年近九旬,看来也是个高寿的苗子。
一、张学良与于凤至及其子女
原配夫人于凤至,年长张学良三岁,与夫情深意笃,也是张学良关键时刻的得力助手。1938年,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被蒋介石监禁在溪口,于凤至在丈夫人生最困难的时候,又匆匆赶往溪口,陪伴囚禁中的张学良。
后来,张学良的囚禁地不断地被转移,她也不辞艰辛地陪伴丈夫转于安徽、江西、湖南及贵州等地,时间长达三年之久。在贵州期间,于凤至不幸患了乳腺癌,于1940年孤身赴美国治病。从此,定居美国再也没有见到丈夫张学良了。1990年的春天,于凤至女士已是93岁高龄的老人,她在弥留之际仍念念不忘张学良,并告诫后人:“在我的坟墓旁边,替我掘下一个空穴,那里是留给他的……”
张学良与于凤至育有一女三子:长子张闾珣,次子张闾玗,三子张闾琪,女儿张闾瑛。
张闾珣,生于1917年,亦系张作霖的嫡长孙。二战晚期,德军对意大利残酷的空中大轰炸,张闾珣的精神出现严重的问题,1954年逝世,年仅37岁。
张闾玗继承了张学良的运动天赋,从小喜欢骑马、跑步、打网球。1958年,在美国的闾玗因车祸重伤,不治身亡。生子张居仁。
张闾琪生于1919年,从小聪明伶俐,文思敏捷。天有不测风云,1929年,闾琪染上了肺结核。1931年死于沈阳,年仅12岁。张闾琪死后,各种各样的传说非常多,有说是日本人害死的,还有说是医生操作不当导致X光机爆炸,被炸死的。闾琪死后不久即爆发“九·一八”事变,令闾琪的死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各种传说亦流传至今。
女儿张闾瑛,生于1916年,是于凤至唯一的安慰,几十年来,是她在美国一直陪伴照顾着母亲。张闾瑛精通多国语言,并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随母亲于凤至一直生活在美国。女婿陶鹏飞,曾任中美联谊会会长,现任美国加州圣旦克兰大学教授。
此外,于凤至还有养子、养女各一人:养子萧朝智,由于于凤至所生三子均早于张、于二人去世,故晚年收养东北故旧之子萧朝智养老。养女张桂兰,黑龙江人,曾任黑龙江华侨商会会长。
二、张学良与二夫人谷瑞玉及其子女
1922年4月第一次奉直战争爆发,当时谷瑞玉刚刚18岁。这年7月间,谷在出席二姐夫的家宴时,有幸与张学良结识。
1925年春节前,她随少帅返回沈阳,张学良在沈阳的经三路28号购买小楼一幢,作为谷瑞玉来沈阳时的住所,直至她与张学良解除婚姻关系为止,谷瑞玉始终未能名正言顺地住进沈阳大南门张氏帅府。
1931年1月,张学良在张作霖的干预下,与谷瑞玉解除了婚姻关系。张学良在天津的英租界为谷瑞玉购买小楼房一幢,又给她10万元作为生活之资。
俩人未曾生子,谷瑞玉独居时收了外甥女胡文秀为养女,得到张学良认可。
谷瑞玉有个绰号叫“大洋马”。据一位东北军将领后来回忆,用“大洋马”来形容谷瑞玉,主要是因为她身材高大,而且体态丰满,加上是中俄混血儿,绰号并无贬义之谓。
三、张学良与赵一荻及其子女
赵一荻,她出生在1912年的香港,因此也叫“赵香笙”,据说她出生的时候,天空出现了一道霞光,所以又得名赵绮霞。她小时候的英文名字是“Edith”,谐音即为“一荻”。她还有两个名字:赵媞和赵多加。在家中姊妹排行为第四,所以家人亲友都唤她赵四,后来,一些社交圈人士也跟着称她为赵四小姐。赵四小姐身材颀长,体态婀娜。
赵一荻是经大姐赵绛雪(即冯武越夫人)介绍,与张学良相识的。但两人一见钟情,很快坠入爱河。父亲赵庆华时任北洋政府交通部次长,得知小女儿和有妇之夫的张学良在一起,气得脸发白,手发抖,就此软禁于她。后毅然私奔与追随自己心目中的男人来到奉天。 其父赵庆华登报声明,自此断绝父女关系,并立誓永不做官。 1929年,赵一荻有了自己唯一的儿子—张闾琳。
在半个多世纪的幽禁生活中,赵四小姐一直是张学良生活上最大的支柱,1964年,于凤至主动与张学良解除婚约,成全了张学良与赵四小姐的爱情。同年7月4日,即张学良64岁那年与51岁的赵一荻终于在台北市正式结为夫妻,从此赵四小姐才在两人同居36年之后获得了正式的名分。
儿子张闾琳,长期在美国太空署担任工程师,1990年正式退休。妻子陈淑贞是粤军名将陈济棠之女。张闾琳和陈淑贞共育有两个儿子,他们的中文名字分别为居信、居仰,均为祖父张学良所起。张居信,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子承父业,主攻电脑工程。次子张居仰,英文名为Robert,毕业于美国南加州大学,主攻新闻学。
张学良于2001年病逝于美国,享年100岁,而他的最后一任妻子在他最后的征程中早一年先他而去,时年88岁……
人道是:赵一荻对张学良的世纪真爱,堪称爱之绝唱。赵一荻不仅在张学良叱咤风雨的岁月里,而且在他“平生无憾事,惟一爱女人”的晚年生活里,给了他不尽的温暖、幸福和力量。因此,张学良口中的赵四小姐常是“这是我的姑娘”,而在他的心灵深处,赵一荻则应以《泰坦尼克》中那句经典台词送给他:“不管为什么,我只要你好好地活着……”
文尾附录:于凤至写给赵四小姐的一封信
荻妹惠鉴:
时间过得真快,自从1940年我赴美医治乳腺癌,已经廿余年不曾见面,真是隔海翘首,天各一方!记得是1928年秋天,在天津《大公报》上看到你父亲赵燧山因你和汉卿到奉天而发表的《启事》,声称与你断绝父女关系。
那时虽然我与你还不相认,但却有耳闻,你是位聪明果断,知书达礼的贤惠女子。你住进北陵后,潜心学业,在汉卿宣布东北易帜时,你成了他有力的助手。
为了家庭和睦,你深明大义,甚至同意汉卿所提出的苟刻条件,不给你以夫人名义,对外以秘书称谓。从那时开始,你在你父亲和公众舆论的压力下,表现出超人的坚贞和顾全大局的心胸,这都成为我们日后真诚相处的基础与纽带!
你我第一次见面,是1929年的冬天,那天沈阳大雪纷飞,我是从汉卿的言语上偶尔流露中得知你已产下一子。这本来是喜事,但是我听说你为闾琳的降生而忧虑,因为你和汉卿并无夫妻名分,由你本人抚养婴儿实在是件困难的事情。你有心把孩子送到天津的姥姥家里,可是你父亲已经声明与你脱离了关系,你处于困窘的境地。我在你临产以前,就为你备下了乳粉与婴儿衣物,那时我不想到北陵探望,令你难为情。我思来想去,决定还是亲自到北陵看你,我冒着鹅毛大雪,带着蒋妈赶到你的住处,见了面我才知道你不仅是聪明贤惠的妹妹,还是位美丽温柔的女子。
你那时万没有想到我会在你最困难的时候来“下奶”,当你听我说把孩子抱回大帅府,由我代你抚养时,你感动得嘴唇哆嗦,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滚下来,你叫一声:“大姐”!就抱住我失声痛哭起来……汉卿后来被囚于奉化,你已经由上海转香港。我非常理解你的处境,你和闾琳暂避香港是出于不得已!经我据理力争,宋美玲和蒋介石被迫同意我去奉化陪狱,嗣后,我随汉卿辗转到了许多地方,江西萍乡,安徽黄山,湖南郴州,最后到了凤凰山。
转眼就是3年,获妹,我只陪了汉卿3年,可是你却在牢中陪他二十多年。你的意志是一般女人所不能相比的,在我决心到美国治疗时,汉卿提出由你来代替我的主张,说真的,当时我心乱如麻。既想继续陪着他,又担心疾病转重,失去了医治的机会。按说你当时不来相陪也是有理由的,闾琳尚幼,且说香港生活安逸,我知你当时面临一个痛苦的选择,要么放弃闾琳,要么放弃汉卿,一个女人的心怎能经受如此的折磨?后来,你为了汉卿终于放弃了孩子……
荻妹,回首逝去的岁月,汉卿对于我的敬重,对我的真情都是难以忘怀的。其实,在旧中国,依汉卿的地位,三妻四妾也不是为怪(以先帅为例,他就是一妻五妾)。可是汉卿到底是品格高尚的人,他为了尊重我,始终不肯给你以应得的名义……闾琳和鹏飞带回了汉卿的信,他在信中谈及他在受洗时不能同时有两个妻子。我听说后十分理解,事实上二十多年的患难生活,你早已成为汉卿真挚的知己和伴侣了,我对你的忠贞表示敬佩……现在我正式提出,为了尊重你和汉卿多年的患难深情,我同意与张学良解除婚姻关系,并且真诚你祝你们知己缔盟,偕老百年!特此专复,顺祝钧安!
姐:于凤至
张学良一生有5个子女,3个儿子早死,唯一活着的儿子却不会讲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