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华林有什么好玩的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1、大水的店,老武汉画本。对于一个武汉文艺青年来说,没有到过大水的店,就不叫去过昙华林。在昙华林驻扎了一年多,大水的店已经成为豆瓣文艺青年,来武汉旅游的必经之地。而它的创意,都是围绕两个字:武汉。大水的店并不起眼,如果第一次到这里,很容易就错过深院里的招牌。穿过庭院,推开窄小的玻璃门,一家别致的咖啡小店便在眼前。
2、融园咖园,百年大宅北欧风。在胭脂路与昙华林三岔路口,凤凰山南麓,耸立着一座气势宏大的大坡顶北欧风格建筑,古树环绕,绿草如茵,廊灯幽明……百米之外喧嚷拥塞的城市乱象,哪怕几米外文化街人来人往、电动车的尖喇叭,都好像不关它什么事,它兀自纤尘不染,遗世独立。
3、罗克慢递 。昙华林73号的这家店,经营的是给未来某个人写信的服务,而投递的时间完全由寄信人决定,可以是1年,也可以是10年,甚至更久。你可以在这里给未来写一份计划、一种期望,又或者只是记录下此时的心情,由罗克慢递的慢递员传递到你手上。
老在昙华林因为文艺小店为人们所熟知前,在老武汉人的记忆中它是一条历经了百年风雨的老街。创办于1903的武汉第十四中,拥有68年历史的昙华林小学,1861年传入的西式教会医院仁济医院,古教堂,钱钟书之父钱基博故居……数不清的沧桑建筑都在这条街上。
1楼说的不错,我就住昙华林这边,有蛮多文艺气息的店可以去逛逛,比方说昙华林14号的66杂货铺啊,影约黄昏啊等等。
没有什么好玩的,稀稀拉拉几座欧式建筑,还不能进去参观,有些在拆迁,路窄车多,别被照片忽悠了,扯上几个名人,文化搭台经济先行,商家炒作,十分钟就可以看完。
去武汉不去昙华林肯定会遗憾,昙华林是武汉很有情调的地方,昙华林的店铺取名都很有文艺气息,装修也特别,也很有情调,去了昙华林心情自然就放松舒适了起来。
昙华林3字,昔指此地多有小型庭院,并善植昙华,因古时花、华2字相通,故名。明清时期,这里曾是湖北全省各县秀才下榻与此、苦心研读备考的地方,是清廷负责地方军事衙门的所在地,并有以戈甲命名的营盘。
昙华林
1861年汉口开埠后,昙华林一代逐渐形成华洋杂处、比邻而居的地域特色。先后又意大利、英国、美国和瑞士的传教士在此传教、办学、施医。受西方文化及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中国第一座公共图书馆学科在此建立;一批民主战士在此组成了湖北最早的反清反封建的革命团体。吴禄贞领导的“花园山聚会”,刘静庵领导的“日知会”,熊十力领导的“黄冈军学会”,梁耀汉领导的“群学社”相继在这里诞生。这些团体催生了一大批辛亥武昌起义的仁人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