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山医院进修学习体会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很荣幸在医院和科室的支持下,我踏上了上海中山医院进修之路。中山医院作为复旦大学最大的附属综合性教学医院,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其内镜中心是亚洲一流的专科之一,特别是内镜下肿瘤的治疗走在全国的前列,所以我特别珍惜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入院第二天就开始岗前培训了,也就为期一天,偌大一个会议室坐满了300多名新进修生,来自全国各地,大家黑压压坐在一起,好不热闹,不得不感慨进修队伍庞大。虽然医院内住房异常紧张,我们还是按照惯例被统一安排在院内住宿,弱小一间宿舍“填鸭式”塞满了6个人,常常是转个身不小心都会“亲密接触”,幸好热水、冷气、宽带全部免费供应,为了不让寝室内变成“蜘蛛网”,还配备了WIFI上网,并且被服等床上生活用品全部统一提供,还定期免费换洗,看得出中山医院对庞大的进修生队伍还是蛮“以人为本”了。参加完培训后我就去内镜中心熟悉下环境,内镜中心在新门诊四楼,临近下午下班,遇见了内镜中心姚主任,自我介绍后姚主任很高兴的带我简单参观了下科室,介绍了科室情况,知道了这里新获批卫生部内镜培训中心,去年共完成内镜下检查和治疗7万多例,有8间独立内镜检查室,每天要接待200多例病人,数量上算是稳居世界第一了;而中山的特色在于内镜下治疗走在全国前列,这也是全国各地来这里进修的主要目的。因为我们科开展的是肠镜的诊疗,所以我的学习范围相对集中,整天呆在肠镜室,上午两个进修生一组轮流完成肠镜,基本上都是无痛肠镜,科室的一位老师基本上就是在旁边监督,闲来无聊时偶尔在院内网看看有什么新闻,遇到困难老师就会过来帮忙或讲解一下,感觉动手机会还是蛮多的,但是由于病人太多,时间所限,感觉检查还是有点粗糙的,没有在我们科室看的仔细,通常5-10分钟检查就结束了,上班就跟打仗似的,而因为赶时间,上午检查发现息肉或肿瘤都只是取个活检,等病理回报后安排在下午进行治疗,有时候即使是容易切的小息肉也会留待下次切除,而这都是病人太多的缘故,就如老师说的,如果上午进行治疗的话,每天都要拖班了。所以,每天学习的重头戏就在下午的治疗了。中山在国内最新开展ESD(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对于肠道全层的肿瘤他们也可以切除,刚开始还有些怀疑,等看过之后就只剩下佩服了,尤其是周平红主任,手术简直就是表演,平均完成一例手术30多分钟,没有多余的动作,干净利落,层次清楚,感觉就好像“人镜合一”了,大家看了以后都心悦诚服,大呼过瘾,而且即使术中出现大的动脉搏动性出血,他也镇定自若,沉着冷静,充气、压迫、冲水、暴露视野、APC电凝、观察、再止血、就在大家都捏着一把汗时,最终都被搞定了,颇有大师风范,而对于大的肿瘤,除了出血,更麻烦的就是肠穿孔了,为了把肿瘤完整切除,往往是眼睁睁看着穿孔还要继续切下去,真是“艺高人胆大,穿孔也不怕”,重要的是肠腔保持干净,视野良好,这时候金属夹(包括Boston的大夹子)、尼龙绳等轮番上阵,最后都能“查漏补缺”了,难怪全国这么多人涌到这里学习、看来真是名不虚传了。除了内镜下治疗,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每年要完成急诊肠镜400余例,内镜下肠梗阻支架置入150余例,现在我们科室也常规开展肠梗阻支架置入,但目前经验积累尚有限,也需要进一步学习。中山医院每年完成这么多内镜治疗,并非没有出现并发症,但他们对并发症的处理有强大的后备力量支持。我体会如下几点:
1)内镜中心每间内镜室配有监护仪、无影灯、麻醉机和专职麻醉师和护士,已经按照手术室的标准进行了设置,出现突发情况可以及时处理;
2)不仅配备了普通肠镜,还配备了专用的治疗肠镜,除了有NBI、放大内镜等功能外,还有独立的冲水孔,配合水泵可以使治疗过程中随时保持视野清晰。在治疗设备上配备了德国ERBE的高端能量工作平台,如APC等,使操作更快捷有效;
3)内镜中心的部分医师是外科出身,本身可以完成腹腔镜和开腹肠癌手术,一旦肠穿孔内镜下无法修补可以由同一个医生接下来在手术室完成腹腔镜下肠穿孔修补手术,增加了主动性和协调性,而腹腔镜下肠穿孔修补不属于医疗事故。并且病人术前谈话已告知尽量内镜下微创切除,出现穿孔则需进一步手术,病人已有心理预期,有效减少了医疗纠纷发生;
4)内镜中心配备了独立的日间病房,由内镜中心管理,病人出现迟发性出血、穿孔仍然可以及时处理,治疗后的管理使并发症发生后仍然可以及时处理。有了这些保障,加上技术上的领先,他们走在全国前列也绝不是偶然了。背倚复旦大学,又是多年的教学医院,中山医院现有四位院士,深谙教与学相长的道理,医疗质量的稳定提高非一日之功,源于日常扎实工作的积累。内镜中心每周科内学习,数年来风雨无阻,每次一小时左右。有时是疑难病例讨论,有时是文献回顾,有时是专题讲座,图文并茂,题材新颖,形式多样,教学秘书负责考勤,全科人员都参加,这已经从制度变成了习惯,大家各抒己见,非常踊跃,最后主任总结点评,我从中受益匪浅。而中山医院里也弥漫着浓郁的学术气氛,从宿舍到门诊,壁报栏里总是贴满了各种讲座和会议海报,从基础到临床,从国际性交流到研究生汇报答辩。如今学科越分越细,彼此之间又互相渗透融合,所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要想了解相关专业的现状和进展,你就可以把周末安排满,也可去其他医院听讲座。几个月的学习如白驹过隙,一晃而过,大家犹如吃“营养快线”,为了尽早消化吸收,白天在科里观摩,大家互相交流切磋,积极向老师们请教。晚上“猫”在宿舍看专业书籍和视频,短暂的一月增长了知识,开拓了眼界,初步与老师们建立了联系,确实受益匪浅,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