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快答

中美达成强化气候行动联合宣言,对全球气候有什么重要意义?将达成什么目标?

中美达成强化气候行动联合宣言,对全球气候有什么重要意义?将达成什么目标?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中美达成强化气候行动联合宣言,对全球气候有什么重要意义?将达成什么目标?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在联合宣言签署的现场,中美两国特使——谢振华和克里都在文件上签下了名字和日期,解特使还专门写下了具体的时间点——16点33分。

为什么?带着好奇,我们开启了《相对论·跨年之问》第三问,一位格拉斯哥气变大会关键亲历者的讲述。在联合宣言达成前的「48小时」里,他见证了两国特使的连续谈判。相信这段采访,能给大家一个新的视角。

那是11月10日,大会即将闭幕,共识却未达成。中国代表团随团专家、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回忆,中美两国气候特使几乎是「连续48小时」谈判,「来之不易」。

徐华清还透露了一个细节,中美谈判中,我方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的意见》及《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中英文版本供美方参考,找到共同点。毕竟,在多次领教对方「退群」的情况下,行胜于言。

核心观点:

什么大棋论,锁死后发国家之类的论调就不说了,过于简单化和陈词滥调。说点实在的。

上一次的中美气候宣言,是在今年4月,当时我说这就是新瓶装旧酒,没有实质性的内容(有兴趣的可以看看以下链接)。现在回过头去看,当时的声明只是拜登政府和中方接触的开端,经过6个月的多次谈判,昨天发布的《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有了不少细节的更新。

这次的声明,开篇就说“中美回顾2021年4月17日发表的《中美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两国致力于该声明的有效实施, 赞赏迄今为止开展的深度工作和持续讨论的意义 ”。即使在现在的中美对抗大背景下,气候变化是双方可以沟通合作的少数议题之一,可以作为别的议题谈不下去的情况下的一个突破口。

然后肯定了今年8月 IPCC 发布的第六次评估报告的结论,将未来10年定义为应对气候变化的“ 关键10年 ”, “决定性的十年” ,提出双方都要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力度。

接下来就是双方合作的重点。

虽然中美还是没有在这里面提出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关的量化目标,但和之前相比有了更落地的执行方向和合作意向。拜登政府的这番表态还算是接住了奥巴马的政策,和中国联手也是实际解决问题的必由之路。中美是第一第二的排放国,中美的表态对于全球谈判的达成至关重要。

不过和一切美国政策一样,我们要担心美国这个目标是不是拍脑袋拍出来了,有多少可实施性;更重要的是政策的延续性,会不会因为政治、政党的变化而变化。毕竟,我们只是在跟半个美国在谈判啊。

对于国内而言,中国承诺的目标基本上都写在了国内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以及《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里面。大家就做好自己的事情,应对气候变化这个话语权,早晚会掌握在我们手上。

这是今年1月写的文章,看了这篇,对于现在的联合宣言的意义应该也就全明白了。

=…==……………………

美国最终还是顺利完成了新老总统的交接,全世界在疫情的阴影中,也跟着有点焕然一新的感觉,那个熟悉的建制派又回来了,世界未来可能要少很多乐趣,新总统上任第一天签的第一批文件,对世界影响最深远的,就是重新加入了《巴黎气候协定》。

这个《巴黎气候协定》听起来很遥远,其实跟我们每个人都密切相关,这是因为中国也是这个协定的主要参与者,而且现在已经开始在我们生活中体现出巨大的影响力了,可以说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这两年就是因为这个协定出现了很多变化,而且不出意外的话,后面的变化还会越来越多。

那美国为什么之前要退出,现在又迫不及待的加回来呢?这一切都是因为围绕着《巴黎气候协定》,将重塑世界的利益分配格局,如果美国退出,世界其他国家都继续坚定不移的推动,那美国就相当于自己放弃了自己的话语权,等到后面体系成熟了,他要再回来恐怕损失会更大。

说了这么多这个协定的重要性,那《巴黎气候协定》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为什么会这么重要呢?其实它最初的时候就是西方发达国家给发展中国家挖的一个坑,从最开始计划实施到现在已经将近三十年了,分了五步走,才最终达成了这个协定。

第一步,这个《巴黎气候协定》最早的前身,是1992年的时候在巴西里约开了一个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当时通过了一个决议,叫《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个算是给全世界开了个头,核心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大家都来应对气候变暖的问题,实际上大家签了这个公约,就相当于大家都默认了一个前提,那就是全球气候在变暖,而气候变暖会威胁人类的生存,这是第一步。

有了这第一个最重要的共识,后面的事就顺理成章了,首先就是既然气候变暖会威胁全人类的生存,那么我们就得联合起来想办法,于是就有了很多西方科学家发表论文,主要就是论证一个问题,那就是气候之所以变暖,主要是因为温室气体排放过多,所以要控制气候变暖,就要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那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所谓的温室气体,最主要的就是二氧化碳,而这又主要是工业化进程里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现在说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那不就是等同于要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就有了后面的第二步。

第二步,五年后的1997年,在日本的京都就正式通过了一个协定,叫《京都议定书》,这个《京都议定书》的签署,是一个很重要的开始,因为这一次相当于把应对气候变暖提升成了有法律约束的国际公约,这是第二步。

这个公约为什么发展中国家也同意了呢,因为它约定了一个事,就是发达国家从2005年开始承担减少碳排放量的义务,而发展中国家则从2012年开始承担减排义务。这样给了一个时间差以示公平,但是为了不打消大家的积极性,没有明确发展中国家这个减排的义务到底是多少,只是定下了这么个目标,同时发达国家还答应出钱补偿来推动这个事。

后来美国觉得这么搞对自己约束太多,影响自己赚钱,所以在克林顿政府手里虽然也签约了,但小布什政府手里就没批准,相当于事实上就退出了。但是其他国家还是在继续推进,到这个时候,事情就开始变得有意思了,因为从这里开始就有具体的利益纠缠了,是怎么回事呢?因为《京都议定书》约定了几个事,这几个事非常重要,是后来一系列事情的利益基础,也是现在《巴黎气候协定》的运行核心所在。

议定书约定了四种减排方式:

第三步,到这里的时候,就抛出了一个新兴事物:“碳排放权”,世界上本来没有这么个东西,这是在前面这些协议的基础上,凭空造出来的,造出来之后现在还可以交易,那就变成了商品,而且是一个虚拟的商品,它之所以能交易,正是因为前面两步,一步一步的推动给它赋予了法律约束力,然后就开始变得有价值了,碳排放权由此诞生,这是第三步。

第四步,到这个时候,还没有图穷匕见,真正让世界意识到它的威力的时候,是2009年的《哥本哈根协议》,到这个协议的时候,就开始暴露出西方发达国家的真实意图了,他们提出了一个非常过分的要求,就是约定碳排放权的总额,其中发达国家在2006-2050年分配的人均排放权是发展中国家的2.3~5.4倍,但是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却是发达国家的5倍多,这摆明了就是发达国家挖的一个坑,要用碳排放权来剥削发展中国家。

这次会议之后,就有了那次著名的采访,主持人在节目中质问丁仲礼院士的画面,而丁院士回应这个协议的不公平时,就反问了一句:中国人是不是人?

当年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这个《哥本哈根协议》就是发达国家插在发展中国家身体上一根吸血的管子,那个时候我们加入世贸组织不到十年,也是美国遭遇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世界格局面临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那个时候欧洲国家锋芒毕露,想一口气吃成个胖子,所以咄咄逼人的想达成这个极不公平的协议。

这个事遭到了我们坚决反对,因为我们工业化进程正处于关键发力的时期,同意这个协议就是给自己挖坑,本来美国对这事就不是太热心,如果我们再退出,这个事基本上就要凉凉,所以最后《哥本哈根协议》虽然达成了,但没有约束力,约等于没成果。但是各方通过激烈的争吵,最后摸清了彼此的底线,为达成最终协议奠定了基础,这就是第四步。

第五步,终于在2015年12月,《巴黎气候协定》达成了,这次跟之前有个关键的变化,就是不强迫大家定碳排放减少目标,而是转为各个国家自己定目标,叫国家自主决定贡献,这样一来就相对公平多了,所以这个协议就正式达成了。

那么这么一个由发达国家发起的,明显有给发展中国家挖坑嫌疑的协议,我们为什么最后不仅签署了,还要大力支持呢?

我们之所以大力支持搞这个协议,主要是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个是国内因素,一个是国际因素,我们先说国内因素吧。

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后,全世界的央行联合起来救市,我们当时也参与了救市行动,其实主要就是信用扩张,俗称放水,但我们没有去搞金融市场,主要是搞工业产能和基础建设了,在之后几年,我们的工业产能增长特别快,各种项目上的很多,大家可能还记得2012年-2015年那几年雾霾的情况很严重,这跟工业产能增加其实有很大关系。

而正是在《巴黎气候协议》通过的2015年,我们也提出了一个行动计划,就是要进行供给侧改革,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去除过剩的工业产能,而这个行动目标跟《巴黎气候协定》在方向上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我们国内自身就有非常迫切的改善环境,转变发展方式的需要,正好利用这个机会,一举两得。

所以在2015年6月,我们正式向联合国提交了“国家自主决定贡献”目标:

这些是国内的发展需要,而国际因素对我们来说也很重要。这是因为碳排放权体现的是另一种国际势力。我们都知道美国现在的财富源泉就是美元,而美元是通过石油来锚定的,而石油在工业上的应用,就是最大的碳排放来源,可以说碳排放权和石油美元本质上就是竞争对手,碳排放权崛起的另一面,就是石油美元地位被削弱。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不通过《京都议定书》,后来特朗普又退出《巴黎气候协定》的核心原因,这是对美国石油美元的釜底抽薪。但反过来,凡是可以削弱美国实力的国际行动,我们岂不是正好应该大力支持么。

所以我们以转变发展方式为内部需求,同时又承担了大国的减排义务,一下子就占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这个协定过去最主要的主导者,一直是欧盟,而现在我们是和他们一样重要的主导者,毕竟我们的贡献大。

欧洲国家一直想摆脱美元的控制,所以一直是核心推动者,就是想搞个像美元那样可以一劳永逸收获财富的东西,碳排放权从道义上来说高大上,在现实中经过三十年的推动,终于开始步入正轨了,欧洲可能没想到将来会有人来摘果子,但这也是没办法,一步步推动到今天,他没想到我们真的做到了那些减排目标。

当然长远来看,欧洲国家始终还是受益者,让渡一部分权利和义务才能使得这个协定更稳健,毕竟这个世界变化是这么快,不是三十年前欧洲想象的还能争霸的时代了,未来的世界他们可能只能打辅助。

由于我们把减排任务作为一项庄重的承诺,所以我们势必会完成,这对我们的能源利用方式和发展方式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恰好我们在化石能源的供应上,就有短板,发展新能源,既可以完成减排目标,又可以引领世界向新的方向发展。

为什么我们现在大力推动新能源的利用,其实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因为条件成熟了。我们看下最主要的两种新能源,风力和光伏发电的成本走势就知道了。这十年来,风力发电成本降了一半,太阳能发电几乎降了90%,而这个趋势还在往下降。这里发生了什么?

其实原因很简单,过去尤其是太阳能发电刚起来的时候,产能都是欧美主导,价格很高,产量也上不去,直到中国开始在这些领域发力,这个格局就被颠覆了,从下面的图可以看到,我们是从2005年才开始起步,到现在已经基本实现了光伏发电全产业链的国产化,把价格做成了白菜价,然后每年大量装机并网发电,一举奠定了我们世界第一的地位,而且领先优势还在不断扩大。

在风力发电上也是如此,我们现在每年新增装机容量差不多将近全世界的一半,以后大家都按《巴黎气候协定》来搞绿色能源,搞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只能是从中国进口这些设备,而这些,就是我们的条件成熟了。

此外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变化,新能源汽车就是其中之一,现在新能源概念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的资本市场上都受到热捧,资金源源不断的涌入,在过去这往往被视作一个发展陷阱。以往每一轮石油暴涨,总会催生一轮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热潮,然后美国主导的石油价格再来一轮暴跌,就把这些新能源企业全部消灭了,这一次还会这样吗?

时代不同了,因为新的大玩家出现了,去年石油价格暴跌,但是新能源汽车却在石油暴跌的废墟上狂飙突进,而我们就是最大的支持者,从引入特斯拉作为竞争的鲶鱼,到现在我们作为全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这里面有泡沫,但是背后有更大的战略。

那就是这一次石油不但不会消灭新能源,反过来我们要通过新能源的推广,全方位降低对石油的依赖,这将在全世界形成一个趋势,而最终的目标,就是打破锚定在石油上的美元霸权。在这一点上,大部分国家有共同的利益述求。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巴黎气候协定》也可以为我们所用,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组成部分,而美国在过去四年已经尝试过要脱离世界了,但是他们同时也发现,不是世界离不开他们,很可能是他们离不开这个世界,所以新总统上任第一天,就回到了《巴黎气候协定》,从这个角度讲,他们已经注定错过了在新的世界格局里,担任领导者的机会。

过去在美元锚定石油之后,美国人担心石油越挖越多会引发人们对美元价值稀释的担心,所以他们提出了一个流传甚广的假说,叫石油枯竭,80年代说石油再过三十年就会用尽,90年代说50年会用尽,实际上过去40年了,现在石油不但没枯竭,反而随着勘探和开采技术的进步越挖越多,别说五十年,可能200年也用不完,所以现在也没人提这个假说了。

现在在欧洲最初的推动下,又利用气候变暖搞了这个碳排放权,这个一直也有争议,但不管怎么样吧,既然是为了全人类,我们也不好反对,现在我们已经在广州搞了碳排放权交易所,未来可能还要推出碳排放权期货的全球化交易,利用我们在绿色能源产能上的优势,搞不好我们会成为未来的全球碳排放权交易中心。

迎难而上化危为机,这一点估计是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我们主动参与,然后实力碾压,最后把这个协定,变成了我们的舞台,这可能是他们始料不及,又无可奈何的一件事。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六爷阿旦。

谢邀,说句不好听的话,这方面中美利益高度一致,都是希望能源价格能下来。对中国的好处:

1.中国是贫油国家,所以很讨厌油价大涨,早就想能源升级了。

2.中国光伏、风电、核电都属于全球应用非常成熟的国家,可以多出口。

3.增加新能源汽车需求,中国这方面和美国领先全球。

对于美国的好处:

1.能够降低增加页岩气的需求;

2.能够增加美国新能源汽车的需求,美国这方面也是绝对的领先。

3.能够打击俄罗斯。

4.能够减少中东的价值。

总之这是中美两国少有的利益一致的地方,所以两国都很积极推动这一块。

更多股市、财经知识可以关注我公众号: 博弈论者, 里面有股票方法分享

这就好比做买卖

买方是美利坚为首的发达国家,说好1000亿美金。钱没有到位。说努力凑凑吧。

卖方是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钱没有收到。。。会给货么?

不过是双方说几句漂亮话而已。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有钱有技术,也是世界气候问题的罪魁祸首。

但是她们第一不认错,第二不给钱。

这事情就没戏

我认为 背后的意义 在于,美国与中国在“ 接受中国加入工业化俱乐部 , 共同遏制其他发展中国家推动产业升级 “方面达成了 初步共识。 尽管美国常常虚虚实实、出尔反尔,在中美激烈竞争的当前,两国缓和下来“ 谈天说地”,总是件好事 。

结合11月7日,美国安顾问沙利文称:「美国过去错了,将不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这是否意味着 中美竞争到了动态平衡的相持点 ,美国在贸易战中无法一举击倒中国。美国受其内部通胀等经济压力,开始向中国喊话,虚以委蛇寻求策略变通。(参考11月3日: 美国著名投资人芒格称:中国在经济繁荣时表现得比美国更明智,如何看待其发言? )

另外10月16日, 华为公司光储整体系统 项目在沙特上马。电力储能技术(包括低成本的电力输送技术),电动车技术(主要是锂电池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氢燃料汽车(氢燃料电池技术),将是未来国际上科技和工业角逐、能源争夺战的核心科技竞争及合作谈判筹码。 华为的电力储能技术为中国能源科技补上了一块重要的拼图。 这也增加了中国与美国对等谈判、争取合作的筹码。

根据京报网11月10日,中国和美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格拉斯哥大会期间发布《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

双方赞赏迄今为止开展的工作,承诺继续共同努力,并与各方一道,加强《巴黎协定》的实施。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考虑各国国情的基础上,采取强化的气候行动,有效应对气候危机。双方同意建立“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推动两国气候变化合作和多边进程。

联合国秘书长:中美气候行动相关宣言是“迈向正确方向的重要一步”

当地时间11月10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社交网站上发文,欢迎中美两国达成的强化气候行动联合宣言。

古特雷斯称,应对气候问题需要国际合作和团结,宣言达成是“迈向正确方向的重要一步”。

当天,中国和美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格拉斯哥大会期间发布《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双方赞赏迄今为止开展的工作,承诺继续共同努力,并与各方一道,加强《巴黎协定》的实施。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考虑各国国情的基础上,采取强化的气候行动,有效应对气候危机。双方同意建立“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推动两国气候变化合作和多边进程。

2021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尾声,美国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排放国,突然在10日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将在未来十年携手减缓全球变暖,并确保这场在英国格拉斯哥(Glasgow)举办的气候变化大会圆满落幕。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10日在记者会宣布与美国的联合声明“2020年代加强气候行动宣言”(Declaration for Enhanced Climate Action in the 2020s),表示中美两国将重申巴黎协定确定的升温限制目标的重要,即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尽可能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

美国气候特使克里(John F. Kerry)说,美国和中国存在诸多差异,但在气候议题上,合作是把事情做好的唯一出路。

地球上最大两个碳排放大国,表示将在未来十年携手减缓全球变暖。 背后的合作利益点在哪里 ?

气候议题是欧美通过建立全球碳交易市场,遏制发展中国家推动产业升级的高级黑做法 。

现在的中美气候合作是否说明,美国与中国在“接受中国加入工业化俱乐部,共同遏制其他发展中国家推动产业升级“方面达成了 初步共识 。

尽管美国后续出尔反尔是常态,但无论怎样,在中美激烈竞争的当前, 两国缓和下来谈天说地 ,总是件好事。

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与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能够就《联合国气候公约》》和《巴黎气候协定》设定的控制全球气温增长在2℃和最低气温增长限制1.5摄氏度达成共识,这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应对全球温室效应变化。

中国通过自身新能源技术的输出帮助发展中国家逐步脱离碳燃料的能源体系,发展中国家正在经济体系构建关键阶段,如果没有清洁能源可以保障他们国计民生需要能源,那么发展中国家就会向印度那样随意给出2070年或许会实现碳中和承诺。

除了中国帮助发展中国家建立新能源体系,更重要的是要有赤足国际资本和资金来助力发展中国家进行环保和绿化及清洁能源的完善。

格拉斯中美联合公告有一条是美国承诺集合各国内部为抗击温室效应为发展中国家筹集千亿美元,每年集合千亿美元一直持续到2025年。印度总理莫迪说发展中国家有权力使用碳燃料,他认发达国家在环保和生态治理方面负有历史责任,他认为发达国家至少要补偿发展中国家万亿美元才行。

中美两国在气候问题还针对气候变化联合检测和新的方案设计,这里面重要讲到两国对气候变化的新能源甲烷的技术合作,要知道中国刚刚与美国天然气公司达成长达三十年的供应协议,这数百亿美元的合同将极大带动美国页岩气的开发。同时,拜登宣布大规模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新能源计划也将带动中国相关供应链产业发展,还有就是拜登万亿美元的新基建计划对于基建狂魔来说是一个巨大机遇。

这一次中美围绕气候合作再次确立共识,这将是两国再挂钩的合作基础,虽然美国国内对华鹰牌主张脱钩中国供应链,但是现实角度美国需要时间来梳理自己供应链体系,目前美国供应链紧张除了疫情原因导致美国人力资源短缺因素外,更主要就是特朗普团队四年执政期间设立各各种对华制裁的法令阻碍中美贸易正常进行。

中美气候合作确立给世界温室效应治理注入更多确定因素,世界主流气候治理合作不会受政治化原因再陷入剧烈动荡,要知道即使美国2024年换了总统让特朗普回归,他要无法再次退出百拜登政府确立的一揽子中美合作气候治理的承诺,其他国家也不会容忍美国瞎搞。

综合而言,格拉斯哥达成中美合作是人类重回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转折点,对于后疫情时代各国执行《巴黎气候协定》承诺具有重要保障意义,美国出钱,中国出技术,世界一道共享未来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中国梦和美国梦都有实现的空间与时间。

印度,越南这些国家为什么在中美之间掺和进来,因为看到了机会,希望中美争斗之下,供应链迁出中国来到自己的国家。但这个东西既不符合中国的利益,也不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国希望这些供应链回家,中国希望甩掉一部分低效供应链,仅此而已。同时占两个大国的便宜,想的真太美了,两个大国是这么容易被占便宜的吗?

气候协议有其保护全球环境的一面,另外一面,同时也是限制中美争斗之下,让别人占了便宜,印度,越南这些国家的算盘算是白打了。 直接把你工业化之门给堵死,看你还怎么占便宜?

中美达成联合宣言对气候的意义我不知道. 但从此刻开始,冷战结束后持续了30多年的一超多强国际格局正式完结. 世界进入了G2+G20的时代.

从这份宣言开始,不管美国愿不愿意,都将让出自己国际社会唯一领导人/裁判/最大股东三合一的身份转而开始与中国分享权力,共管世界秩序.

为什么这么说呢,很简单. 按照丁仲礼院士的说法,排放权就是生存权. 中美成立“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就是为了监督,审查,惩罚其他非中美国家的过度排放. 以现如今的国际格局来看,无论中美都无力独自拥有这份权柄,两国只有合作才能共赢.

好多读者问那个热平衡的时间以及热平衡的分享,这里集中贴一下。

声明: 很多技术型选手比较喜欢钻牛角尖,大致看看,了解一些宏观概念就行,数字计算,相信中国人加减乘除不是问题。

如何判断这类宏观问题是否理解,个人想到了这样一个门槛石:一氧化二氢是温式气体之一。如果理解了这个门槛石的意思,说明看官理解了这个热平衡基础。

============

三国的现代版,甚至是两个加半个玩家的意味浓厚。

欧洲各零散的邦国,在意志、行为上无法实现步调统一,就算法德有一些激进的表态,就欧洲整体而言,不如中美的这个报告更加有说服力。

虽然美国比欧洲好一点,但是其州际联盟的国体,很怀疑其各个加盟州府是否能步调一致的执行联邦的对外承诺,毕竟这个气候承诺会形成新的州际贫富分组,之前的分组成员总会迟滞这一变化的过程。还有美国的东亚仆从国,如何辅助这一承诺的达成,怕是只有通过人口的下降来实现。

就中国而言,不担心其全国上下一盘棋的执行力,但是从竞争风险而言,过于步调一致才是最大的风险,因为背信的成本很高,而前两者则要低很多,有很多潜在的弃子来承接背信成本。

最可能的局面:美国金融集团出手,整合西方的能源集团做背后大股东,中国出人出力出技术做新老能源系统替代,这样全球再吃到2060年,也即世界和平的又一窗口。

承于上,气候承诺的最终目的,极可能落脚点是世界总人口的控制,降低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的影响才是根本。然而管理到个人或者小人群的生活行为很难,你看疫情的控制就知道了,因此只能在宏观层面加一道锁,既封装人道风险也降低底层民众的警醒和政治风险。

芝士回答上有人分享过地球气候内循环的模型计算,目前距离平衡点大约还有175~250年的时间,是不是现实版的心理史学不得而知,宁信其有吧。

我担心的永远不是纸面上的内容,我们的谈判官的专业能力我并不怀疑。

我担心的是美国政府是否有能力履约。

现在估计全世界都有这个疑问: 拜登政府能不能做主?即使能,下一届是否会180°转弯?

比如跟你签一个协议,双方约定时间点去做。我们做的比较快,做到了五成,美帝嘛,国内扯皮多,只做到了两成。

我们内心里也理解,毕竟国内情况不同。

但是如果下一届政府上台,直接把协议干掉了。

我们是不是血亏?

我们多做了三成,对方直接不做了。而且,我们并不能像美国一样不顾脸面,签了的协议多半还是要执行下去,至少不能做到一半不做了。

好了,又变成单方面约束我们的协议了。

在美国国内没有共主的情况下,签任何的协议都亏啊。

他们干的都是无本的买卖,两党无非是左手倒右手。

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是不是快变成一张废纸了?美国人在意了吗?

大家都挤过公交车吧。

在车下的时候,都是拽着车门:我不上去,谁也别走。

上了车,转身就说:你别挤了,等下趟吧。

这车能不能走,就看拳头大的人在哪。

《联合宣言》的一个亮点是中美两国特别认识到甲烷排放对于升温的显著影响,认为加大行动控制和减少甲烷排放是21世纪20年代的必要事项。

中美两国计划合作加强甲烷排放的测量,并计划在2022年上半年共同召开会议,聚焦强化甲烷测量和减排具体事宜,包括通过标准减少来自化石能源和废弃物行业的甲烷排放,以及通过激励措施和项目减少农业甲烷排放。

在温室气体的排放中,二氧化碳的占比排第一,大概占80%的比例;甲烷占比位列第二,大概占16%-17%的比例。

测算数据显示甲烷排放对当今人为气候变化的“贡献”在30%左右。国际能源署IEA专家则认为,减少甲烷排放是近阶段最直接、最有效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之一。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气候与清洁空气联盟在今年5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人类活动排放的甲烷中,有超过95%源自三个行业:化石燃料产业排放约占35%;废物处理约占20%,主要包括垃圾填埋和废水处理;而农牧业的甲烷排放也占到40%。

由于农牧业关系到粮食安全,所以不太可能减少排放。因而控制甲烷气体的排放主要应该着力于减少化石能源的开采,做好废物处理和利用。

现在将控制甲烷排放摆上议事日程,将有助于实现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提出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1.5摄氏度内的目标,推进我国“碳中和”的进程。

据科学家分析,可能造成的影响主要包括:

1.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极端高温事件每10年发生的次数将从1次增加到5.6次,暴雨、干旱增加。

2. 两极的冰盖可能崩塌,海平面则有可能上升多达10米。

3. 超过99%的珊瑚礁会消失,这将毁掉鱼类栖息地和依靠珊瑚礁生存的动物种群。

4. 更多的昆虫和其他动物将丧失大部分的栖息地,更多的生物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严重枯竭。

5. 粮食安全将受到更大的威胁。

1中美在高端制造业竞争上的矛盾不可调和。

2中美在金融问题上的冲突未来有潜在的巨大冲突。

3美国需要中国的商品。

4中国对美国的农产品高科技产品有需求。

一、以上4点决定了中美互为敌人又相互需要。美国投共大概能只能争取日本现在在世界体系中的占位。中国投美大概只能占据韩国现在在世界体系中的占位。

二、全球已经陷入经济停滞危机中。新的革命性的技术革命还看不到大规模应用的苗头。

三、中美竞争格局下。中等强国可以两头吃,获取各种利益。

那中美何不以新能源和碳排放新开一局哪?

目前来看,新能源产业链上,能占据第一阶梯的主要是中美两国。以新能源和碳排放新开一局,上可压制中等强国,下可间接对后发发展国家间接征收碳税。

新开的这一局和原利益集团的联系也较小,合作或者互投起来也方便。将来即时中美之争有个定数,有新开的这一局也能避免把翻盘的希望输光。

就国内城市来说,四大一线,在新原两局里的位置应该都依然非常重,但是以上海最重。

渝一直挺特别的,我看不懂。成南目前主要布局的是原局,新增人口应该也在五年后有一定减缓,不知道会怎么破局。

武镐应该会在五年后开启第二波人口增长。五到十年世界,武合鄂、西合咸,参与新局的布局和竞争。杭是特殊的存在,布局都不是主流,但够杭州一家吃的,瓶颈大概也在十年后。合前几年又冒险了一把,拿到了新局的门票,瓶颈大概也在十年后。福昆的未来未知,但值得关注。

同时这批二线城市,瓶颈越高的今后十年软件和硬件不匹配的情况可能越严重,内部暗雷软件暗雷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