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后称什么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三国志里,迎献帝之前称呼曹操为太祖,之后称其为公
迎献帝之前,曹操官位未崇,以官爵称之不彰,亦不足以称公,故以其身后尊号指代之;迎献帝以后,爵位已显,则称公足以当之,进魏王后又改称王,皆尊称也。
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古代帝王对与名号是十分看重的事情,尤其是历史记录之中的名号。
曹操是皇帝,哪怕是追封的,所以他的传记得用庙号称呼,或者用上曰、帝曰一类的尊称。
但曹操生前没当过皇帝,所以用上、帝一类的称呼不合适。
曹操迎天子前用太祖,迎天子后便用公,因为曹操毕竟在刘协手下,陈寿也许觉得用太祖不太合适。
其实这没啥原因,全是史书记录者的写法。
《晋书》司马懿、司马师全是帝曰一类的,不用纠结这问题,没啥用。
司马迁还称刘邦高祖呢,可人家明明是汉太祖高皇帝,这又找谁说去?
这个是庙号
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於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周朝确立谥号制度,对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为给予盖棺定论的评价。庙号制度被废止。秦朝连谥号制度也废止了。
汉朝以后承袭了庙号这一制度。汉朝对於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刘邦是开国君主,庙号为太祖(但自司马迁时就称其为高祖,后世多习用之),谥号为高皇帝(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之太祖,故特起名焉)。汉朝强调以孝治天下,所以继嗣皇帝谥号都有「孝」字。两汉皇帝人人都有谥号,但有庙号者极少。西汉刘邦为太祖高皇帝(孝惠帝刘盈上庙号)、刘恒为太宗(孝景帝刘启上庙号)、刘彻为世宗孝武皇帝(孝宣帝刘询上庙号)、刘询为中宗孝宣皇帝(刘秀上庙号);东汉刘秀为世祖光武皇帝(孝明帝刘庄上庙号)、刘庄为显宗孝明皇帝(孝章帝刘炟上庙号)、刘炟为肃宗孝章皇帝(孝和帝刘肇上庙号)。另外东汉还有几个皇帝有庙号:刘肇为穆宗孝和皇帝、刘佑为恭宗孝安皇帝、刘保为敬宗孝顺皇帝、刘志为威宗孝桓皇帝,不过这一些庙号在孝献帝时被取消。
到了唐朝,除了某些亡国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庙号。
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太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但是也有例外。「祖」之泛漤,始於曹魏。到十六国时期,后赵、前燕、后秦、西秦等等小国,其帝王庙号几乎无不称祖。
在称呼时,庙号常常放在谥号之前,同谥号一道构成已死帝王的全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於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
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之意。太祖、高祖开国立业,世祖、太宗发扬光大,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号,仁宗、宣宗、圣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贤主,中宗、宪宗都是中兴之主。另外,哲宗、兴宗等都是有所作为的好皇帝。神宗、英宗功业不足,德宗、宁宗过於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虚,文宗、武宗名褒实贬,穆宗、敬宗功过相当,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只能亡国。
汉太宗 文皇帝 刘恒 开国皇帝高祖刘邦庶五子 西汉第五代皇帝
晋太宗 简文皇帝 司马昱 开国皇帝中宗司马睿少子 东晋第八代皇帝
成汉太宗 武皇帝 李雄 益州牧李特第三子 成汉开国皇帝
前凉太宗 成王 张茂 开国国王高祖张寔弟 前凉第二代国王
前秦太宗 高皇帝 苻登 世祖苻坚族孙,苻敞子 前秦第六代皇帝
宋太宗 明皇帝 刘彧 开国皇帝高祖刘裕孙,太祖刘义隆第十一子 宋第六代皇帝
梁太宗 简文皇帝 萧纲 开国皇帝高祖萧衍第三子 梁第二代皇帝
北魏太宗 明元皇帝 拓跋嗣 开国皇帝太祖拓跋珪长子 北魏第二代皇帝
唐太宗 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李世民 开国皇帝高祖李渊次子 唐第二代皇帝
宋太宗 至仁应运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 赵光义 开国皇帝太祖赵匡胤弟,赵弘殷次子 北宋第二代皇帝
辽太宗 孝武惠文皇帝 耶律德光 开国皇帝太祖耶律阿保机第二子 辽第二代皇帝
金太宗 体元应运世德昭功哲惠仁圣文烈皇帝 完颜吴乞买(完颜晟) 开国皇帝太祖完颜阿骨打弟,完颜劾里本第四子 金第二代皇帝
明太宗 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朱棣 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第四子 明第三代皇帝
清太宗 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爱新觉罗皇太极 开国皇帝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 清第二代皇帝
汉世宗 武帝 刘彻
魏世祖 文帝 曹丕
晋世祖 武帝 司马炎
前凉世祖 文王 张骏
前凉世宗 桓王 张重华
前秦世宗 景明帝 苻健
前秦世祖 宣昭帝 苻坚
后燕世祖 成武帝 慕容垂
南燕世宗 献武帝 慕容德
夏世祖 武烈帝 赫连勃勃
宋世祖 孝武帝 刘骏
齐世祖 武帝 萧赜
梁世宗 元帝 萧绎
陈世祖 文帝 陈茜
北魏世祖 太武帝 拓跋焘
北魏世宗 宣武帝 元恪
北齐世祖 武成帝 高湛
北周世宗 明帝 宇文毓
隋世祖 明皇帝 杨广(唐谥炀皇帝)
后周世宗 睿武孝文皇帝 柴荣(郭荣)
吴越世宗 文穆王 钱元瓘
北汉世祖 神武皇帝 刘旻
辽世宗 孝和庄宪皇帝 耶律阮
金世宗 光天兴运文德武功圣明仁孝皇帝 完颜雍
元世祖 圣德神功文武皇帝 奇渥温忽必烈 (薛禅可汗)
明世宗 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朱厚熜
清世祖 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爱新觉罗福临
清世宗 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爱新觉罗胤禛
除了中国以外,王氏高丽、李氏朝鲜,以及越南的越南李朝、越南陈朝、后黎朝、莫朝、阮朝帝王也有庙号。但是日本没有采用庙号制度。
三国志魏志开始称曹操"太祖"是为了说明其最终身份。"太祖"称呼是其死后,魏文帝曹丕追封的。曹操生前并未称帝,死之前也仅为"魏王"。至于后来又一直用"公",可能有两点:一是,"公"是古人对别人的一种尊称,二是,曹操生前最长的封号是"魏公",属于东汉末年公爵级别。
你是说曹操吧,因为曹操生前没当皇帝没上位,所以历史不承认,他这个太祖是他儿子曹丕当皇帝后追封的,可能除了他一系和三国志作者认他是太祖,其它人是不认的,叫一声公(类似尊敬的先生)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