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文明是什么时间发现的?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自1929年四川广汉三星堆农民在车水灌溉时无意碰醒了沉睡三四千年的三星堆文明之后,考古界就围绕这一奇迹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叩问。随着一大批国宝级珍稀文物的出土,一连串惊人之谜接踵而来:三星堆出土的这些高鼻深目,扁阔嘴大耳的青铜兵团,属什么人种?从何而来?在达到其最高峰时,三星堆文明又为何突然从成都平原消失?——经过一系列的考古发掘,三星堆遗址的文化面貌、内涵和特征、成因特征已基本确定。
三星堆遗址是一处距今5000年至3000年左右的巴蜀文化遗址,遗址内存在三种面貌不同但又连续发展的三期考古学文明,即以成都平原龙山时代至夏代遗址群为代表的一期文明;以商代三星堆规模宏大的古城和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为代表的二期文明;以商末至西周早期三星堆废弃古城时期为代表的三期文明,即成都“十二桥文明”。
在5000至3500年前的成都平原,三星堆的发展己超过周围其他城邑,并成为成都平原的中心城邑以及周围城邑注意的焦点。
在商代,三星堆已发展成为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中心,这是三星堆文明的鼎盛时期,即早期蜀国,也是2000多年的古蜀国历史进程中最辉煌、最为成熟的时期,代表了长江流域商代文明的最高成就与贡献。
通过破译三星堆文明,不仅可以解开千古之谜,而且可以证明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体的,这已经不仅仅是考古学上的伟大发现了。
在首次出土的文物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一只残缺一侧“耳朵”的蓝色双耳陶罐。而最令考古工作者惊喜的是从3号灰坑中出土的一套祭祀用的玉石礼器。这套礼器共有璧、瑗、琮各一个。据三星堆工作站站长介绍,这三个玉石礼器约为商代制造,分别用以祭天、祭社稷、祭地,在以往的发掘中也曾发现过。不过,从发现的这三件礼器看,可以判断这次发现的灰坑就是祭祀坑,只是规模较小。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赵殿增认为,此次发掘工作为日后进一步研究三星堆文化提供了不少新的重要线索和依据,对破解三星堆文化的起源、发展、消失等谜团都有帮助和作用。
本次发掘选点,距1929年三星堆首次发现文物遗存的地点仅一两百米,位于三星堆遗址的东西中轴线,系三星堆遗址中城墙内侧靠近宫庙的区域。
据专家推断,古代蜀国的宫殿、宗庙应在发掘点方圆2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应有重要文物遗存。但本次发掘只有在500平方米的区域进行,是否能在这方面有所收获尚不得而知,看来只能靠运气了。
现场考古专家说,因为本次发掘点十分靠近内城墙,很有可能不会发掘出宫殿和宗庙,但古城的内城墙与古文化遗存的城内分工有关系,推测下面应有密集建筑遗迹,据专家分析,应该为古城居住区。在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铜器中,基本上没有生活用品,绝大多数都是祭祀用品,而这些祭祀用品又带有不同的地域文化特点。其中既有明显的蜀文化的特征,又有其他地域文化的特征,如青铜雕像、金杖等物品。这表明蜀文化已开始与其他文化相交融。
三星堆文化一个奇特之处在于从遗址中出土的大量模样不同寻常的青铜面具,几乎千篇一律地全是粗眉毛、大眼睛、阔扁嘴、高鼻梁,几乎没有下巴。仔细观察这些青铜面具,两只耳朵上各有一个小孔。这种面具的脸型与现代当地人大不一样,令人不解。这种面具代表了什么?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在三星堆文化博物馆陈列的众多面具模型里,有一个巨大的面具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这个巨大的面具有普通面具的好几倍大,长长的耳朵向两边张开,大而长的眼睛向外夸张地突出着,好像是眼睛里向外长出两个橛子。据说,古蜀国的开山老祖蚕从就被描绘有一双“纵目”,这大概与他有关吧!这些面具是古蜀国人为崇拜蚕从而作,还是当时古蜀国人就是这种模样,实在让人匪夷所思,不知其真正的答案是什么。
三星堆文化博物馆里还有一尊细而高的青铜铸成的人像,相貌和青铜面具的特征十分相同,穿着一件燕尾服式的袍子,光着脚,站在一个高高的底座上。铜像身高3米左右,两手一低一高,呈握东西状。据了解,该铜像出土时手中并没有握着东西。专家推测,这么细高的铜像在站立时,手中稍有负重,就会失去平衡倾倒。据介绍,这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青铜像。专家还推测,这个铜像的神情和手势,像是一个不同于平常人的巫师、王或神,其出现的场合应是在祭祀天神中。
在三星堆文化博物馆里,还有一棵被修复的“神树”的青铜仿制品让世人惊讶。这棵“神树”高4米,因为博物馆展厅高度局限,被分作两部分摆放。
“神树”上铸造了一条蛟龙,栩栩如生,颇有生气,仿佛刚从天上飞旋而下,攀附在“神树”的树枝上。“神树”的枝干上还有一只鸟栖息着,十分引人注目。专家介绍,龙和鸟在这里都被作为图腾受到古蜀国人的崇拜。这棵罕见的青铜“神树”,被定为国宝级即国家最高级文物受到保护。
青铜人物造像
三星堆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青铜时代遗址,位于四川广汉南兴镇。1980年起发掘,,因有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黄土堆而得名。三星堆文明上承古蜀宝墩文化,下启金沙文化、古巴国,前后历时约2000年,是我国长江流域早期文明的代表,也是迄今为止我国信史中已知的最早的文明。
考古学界把三星堆遗址第一至第四期文化通称为三星堆文化。基于l933年至l980、1981年的若干次考古调查和发掘所获资料,以及在1980年以后的多次发掘中,三星堆遗址考古获得了更加丰富的资料,极大地丰富了三星堆文化的内涵,根据三星堆遗址古文化在四川地区分布较广,又具有一群区别于其他任何考古学文化的特殊器型,发掘者将这一考古学文化命名为“三星堆文化”。同时,三星堆文化研究涉及面极广,在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文化学、艺术以及自然科学等领域。
三星堆文化的命名,是基于l933年至1980、1981年的若干次考古调查和发掘所获资料。自1933年华西大学博物馆葛维汉、林名均首次发掘,直到1949年以后才对三星堆一带展开科学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四川大学历史系等于l956年、l958年、l963年、l964年和l980年5月在这一带进行过考古工作,当时称这一带的古遗址为中兴古遗址(因遗址位于广汉县中兴公社范围)。1980年11月至l981年5月,四川省文管会、省博物馆和广汉县文化馆在三星堆进行发掘,获得丰富的资料,发现房屋基址l8座、灰坑3个、墓葬4座、玉石器110多件、陶器70多件及l0万多件陶片。年代上限距今4500±150年,大致延续至距今3000年左右,即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相当中原夏、商时期。根据三星堆遗址古文化在四川地区分布较广,又具有一群区别于其他任何考古学文化的特殊器型,发掘者建议将这一考古学文化命名为“三星堆文化”。
尽管当时还没有预料到三星堆文化会在日后产生重大影响,以致会由此改写中国古代文明的历史,但作为一个古文明命名,“三星堆文化”这个名称,从此便正式出现在中国考古学文化的行列之中,并日益取得中外学术界的公认。
在1980年以后的多次发掘中,三星堆遗址考古获得了更加丰富的资料,其中最具震憾力的发现是l986年夏相继发现的两个“祭祀坑”和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发掘并确认的三星堆古城址的东、西、南三面城墙。大批考古新发现,极大地丰富了三星堆文化的内涵,同时也引起了“三星堆文化”概念的发展演变。
从文化内涵上看,l986年以前所提出的三星堆文化概念,通常把它作为早期蜀文化看待,还认识不到它是一个古代文明的概念。1986年两个“祭祀坑”发现后,出土上千件青铜器、金器、玉石器、象牙以及数千枚海贝,加上后来发现的三星堆古城址,这些重大考古新发现立即突破了以前的认识,使学术界最终充分认识到,三星堆文化(不包括三星堆遗址一期文化)是一个拥有青铜器、城市、文字符号和大型礼仪建筑的灿烂的古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