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造假效应你看到了什么?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瑞幸咖啡 立木以信】这杯咖啡对中国证券市场监管、资产估值以及投资分析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第一,加大中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监管力度。2019年7月,注册制与科创板同时落地。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降低了企业上市的门槛,同时提高了对上市保荐商、注册会计师、律师等中介机构的专业要求。浑水公司近十年来发布了包括港股在内的16家中概股公司的做空报告,承认财务造假的有退市的绿诺国际和今天的瑞幸咖啡。证监会表示,高度关注瑞幸财务造假事件,对该公司财务造假行为表示强烈的谴责。中国证监会将按照国际证券监管合作的有关安排,依法对相关情况进行核查,坚决打击证券欺诈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权益。瑞幸在开曼群岛注册,在美国上市,这表明监管者鲜明的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的决心,中国的集体诉讼制度、高额赔偿渐行渐近。
第二,防止降低中国资产估值传染效应。瑞幸咖啡提升了美国市场对“中概股”的不信任,不仅使得赴美上市的中概股风险溢价增加估值降低,从而造成中国资产在全球资产定价的估值中心下移。以美国中概股4月2日1.46万亿美元来计算,1%的低估将造成中概股146亿美元的损失。4月1日起,证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正式取消,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进一步提速。虽然瑞幸咖啡对国内资产影响不大(个人认为对分众传媒影响不会太大),但是绝不会提升中国资产在全球的声誉。以3月底沪深两市56.29万亿市值来算,1%的低估将减少5629亿元的资产损失。在中国金融日益开放的背景下某个公司造假对全体公司的风险传递效应不可不防。
第三,提升中国资本市场参与者素质任重道远。注册之下如何将信用、资金配置到优质有价值的企业是投资者思考的核心问题。瑞幸咖啡的做空报告对其商业模式提出了五点质疑:功能性咖啡需求、客户价格敏感度、单位经济效益、产品竞争力以及小鹿茶特许经营业务问题。这些问题本身并不算门槛太高难以解决,为何前期融资主体都未能提出有效质疑?IPO联席主承销商之一的中金公司2月份面对质疑还曾“力挺”瑞幸,是中金之不幸,也是中国资本市场之不幸。如何提高投资者,不管是机构参与者还是个人投资者的专业 素养仍重道远。
这也是本头条号坚持发出微弱但是理性的声音的原因,希望能与证券市场一起成长。
一杯咖啡☕️引发的深度思考?#瑞幸咖啡伪造交易22亿#
4月2日,瑞幸咖啡盘前股价跌幅扩大至逾80%。瑞幸咖啡自暴丑闻,导致六次熔断。
厉害了,美国股市暴跌,结果中概股成为万众焦点[允悲]
今天我们且不谈瑞幸是幸福还是不幸,也不谈是民族耻辱还是国货之光。单就财务造假问题讲,他们就要面临更多生死问题,当然,他们也不得不选择推出高管,自暴丑闻!一来要面对集体诉讼的制衡,二来公司2019年年报必须披露,三来资本市场的那些消费究竟谁来为其买单?哎,我只能说,一杯咖啡☕️,味道如何?只有自己最清楚和知道。
时间从来都知道答案,它没有一次说过慌。
18.5个月,创造了资本市场的那些奇迹,这样的存在也许开始是有原因有道理的,但是,它真的经得住时间考验和细细打磨么?
光靠资本运作始终是不行的,大规模圈钱,贴补国内消费市场!这也许是一时的红利!但是长久下来,你会发现,唯有沉淀下来,好好琢磨咖啡各种口味,创造出自己的品牌经典口味,才是长期经营之道!
如今的市场经济确实会为很多企业,人群创造很多机会,变化,红利和发展,但是,更多的我们的幸福还需要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干实事才能获得!老兵不死,才是王道!且经得起时间考验!
刚刚过去的一夜,对于很多人来说,注定是难眠的一夜——因为他们喝了太多瑞幸咖啡。门店长队堪比喜茶刚开业。纷纷用着1.8折的券,一边拼命挤兑、疯狂揩油,一边嘴里喊着支持国货之光!怎能不急,账户里还有那么多余额,“钱包”里还躺着这么多超低折扣券,一朝破产全作废。OFO的风波还记着呢。
财务造假,咖啡可不假。你可别说,按照这样的爆单规模,昨天就算是假账也没什么好担心的,没准过几天就变真账了呢,那才叫真的魔幻。还爆出了很多新词:“爱国贼”“极端民族主义”。
当然,这些去买的消费者,95%不是“爱国贼”,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怕瑞幸倒闭了,优惠券还没用完。也怕以后没这么便宜的咖啡喝了。
说实话,当初瑞幸推出1.8折券的时候,就注定价格已经起不来了。你明明10元可以买到的东西,并且曾经买到过,你还会在它100元时出手吗?这也无可厚非。普通消费者,不关心性价比关心什么?除了咖啡质量和价格外,其他问题也轮不到消费者操心!如果财务报表也要普通消费者去管,是不是还要给消费者分红啊?我们只是不想失去一家拼命打折的咖啡。
这种时候,出来议论几句,建议尽量理性客观点,别太宏大,扯太多爱国或丢脸的论调,一个中国企业在国外,也代表不了全中国的企业。一家咖啡店,咖啡便宜,口感不错,作为一个理性人,为啥不选?所以,普通消费者当然有权利支持瑞幸,购买瑞幸。也可以发自肺腑的希望瑞幸不要倒闭。
不过,作为造假主体的瑞幸,还是低调点好,既然承认了,就别吹自己是国货之光,这样真的不太合适。这种时候,道歉才是真理,订单再多也不能自豪!“我骗人我骄傲”总不正常吧?
最近微博上有一个比较热的话题,
#瑞幸爆单#
瑞幸APP和小程序崩了,线下门店也迎来了顾客的排长长长长队抢购(是不是想到了当年的小黄车退押金……)
到现在,已经有9.9亿阅读量,6.6万讨论。
无论是金融大佬还是普通群众,都在一起吃瓜,“全民狂欢”,导火索就是——
瑞幸咖啡自爆伪造交易22亿!占到了三个季度总营收30亿元的73%,真的是大手笔,
这使得自爆4月2日收盘股价暴跌75% ,市值蒸发了49.5亿美元,到4月3日收盘,实现了从以前的市值最高点130亿美元落落落落落到13.5亿美元的惊人蜕变。
事情经过是怎样的?
有人把时间线做了梳理:
可以看到,很早之前就有人发现了瑞幸的问题,但是当时还在死命的撑撑撑,并且拉了一波学神小伙伴下水,比如贵族投行中金公司……
后来,实在扛不住了,于是开始发挥自己最后的光和热。
可以看到,瑞幸“自爆”是在年报发布之前,而安永大学神不愿意再继续被拖后腿,但是捏,不按时交作业(审计好的年报)就会被退市,于是开始了自己打脸行为,所以瑞幸这种看起来有点傻的行为其实是为了及时止损,早做打算。
而且,瑞幸在4月2号成立了“特别委员会”,由3位独立董事组成,开始了独立董事和执行董事之间的甩锅行为,继续宣布COO刘剑22亿元的业绩造假,开始了CEO、CFO和COO之间的责任认定纠纷。
这件事还在继续发酵,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对于没有买相应股票、单纯吃瓜的普通消费者来说,影响就是下单下单下单!这其中很大部分都是“挤兑”行为和”揩油“行为,会员账户里还有钱、还有饮品券,还有优惠券,但是万一之后瑞幸破产了怎么办?那就只能买买买,这其实符合了经济学中”理性人“的假设,用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比较有趣的是,还有人评论说瑞幸是国货之光,割美国人的韭菜,请国人喝咖啡,那必须支援呀,于是买买买,让我们强大的购买力把假账作真……
对于瑞幸高管层来说,4月3号CEO陆正耀、CMO杨飞还继续在朋友圈说要“永远元气满满”?
他们的底气在于——董监高责任保险。
董监高责任保险是一种职业责任保险(比如医疗职业责任保险),属于财产保险中的一种,主要保障的是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管在工作中因为过失行为产生的赔偿责任,这种过失包括错误陈述、误导性陈述、虚假陈述等,一定不包括的是故意违法。
这种保险在国外的高管层中投保率很高,占到了90%以上,但是我国不到10%,核心的保障就是高管们因为过失导致的民事赔偿和诉讼费用,不能保故意行为,像公告中说COO刘剑业绩造假,那COO的赔偿肯定是拿不到的了,所以还有一丢丢讨论空间的地方在于,CEO/CFO有没有故意造假,所以也就有了前面的甩锅行为,具体能不能获得保险公司的赔偿赔,还是要看法律的判决(但73%的营收都造假了,难道高层能不知道?私以为最后是没有办法做到“元气满满”的)。
2001年美国安然事件了解一下?
这家世界五百强排名第7的公司也是做假账的一把好手,然而也接到了美国证监会(SEC)的天价罚单,最后退市破产。
所以,瑞幸很可能面临700多亿元赔偿,退市甚至破产。
对于中概股来说,其实面临着信用的一次崩塌,这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有影响,比如阿里巴巴跌了1.02%,京东跌了0.47%,百度跌了2.4%。
但是,有的美国媒体说“你必须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那些中国公司”,这或许有点太过。
谁能说得上面那几家公司股价下跌就是因为瑞幸造假?或者瑞幸造假在其中起到了多大的影响?私以为,近期还不是很明显、这几家公司中也不是很明显。
投资的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就是发现被低估的企业,优质中概股暂时走低,也不会因为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美国出了安然事件、380亿美元通用丑闻,他家的优质股票就不买了吗?
冲击更多的还是在于那些不考虑真实盈利的、互联网中资企业。这些企业本来就不盈利,但是愿意给出高估值、继续投钱,就是看中了它们真实的业绩和流量,但是,当这个前提不存在了,这套逻辑也就不能运行了。
如果有帮助,还请点个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