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朱家角古镇,上海青浦区还有一个古镇,一般人不知道!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上海给人的印象一直都是热闹繁华。除此之外,上海背后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探索的一大亮点,比如嘉定镇、松江镇、朱家角镇、南翔镇等。而“蟠龙古镇”你又是否听说过呢? 蟠龙古镇属于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青浦区徐泾镇北侧,北至蟠龙粮库,西至程家祠堂西侧,南至诸陆东路。 蟠龙镇自古以来就是很有名的小集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名称由来】
蟠龙古镇,又名“盘龙镇”,因坐落于委蛇曲折,如龙之蟠的蟠龙塘西侧而得名。 另外,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夜里,有兄弟俩发现了一只奇异的大蜘蛛,一个江西人要以重金买下蜘蛛,但是一个姓刁的富翁用诡计抢到了它,并得知这蜘蛛有日钓龙、夜钓蟹的妙用。刁富翁奔到海边钓起蟹来,只见一条巨龙咬住了钩子冲出海面。原来,他把日钓龙、夜钓蟹给忘记了,钓了一条龙。从此以后,这条龙顺着钓线日夜游动,永不停息,后来,这个村庄也就叫做“蟠龙村”了。
【历史价值】
据清光绪元年《盘龙镇志》中记载:其地处青邑东境,与上海县接壤,曲水萦居,溪桥鱼唱,盖鱼米之乡。镇建于清初,历三百余年,发展为东西长一里,南北长半里之十字街,里人从事耕织,群居于此。而在抗日战争期间,镇上的10多家米行,是向上海市区输送粮食的主要集镇之一;解放后,这里曾经是龙固区政府所在地,风光无比。而现在,它只是青浦区下徐泾镇的一个村。
【建筑特色】
古镇现仍保留了当年蟠龙塘与镇中大街垂直相交的“十”字状镇街格局,东西长一里,南北长为半里。 这里有沿墅泾而建的下铺上宅、前店后居的传统民居,也有自成院落的宅第、祠堂,以天井组合其内部空间。此地的建筑多为穿斗式木构架形式,用材讲究,屋顶以悬山和硬山式为主,有少量歇山、庑殿式,还有砖雕木刻等构件装饰,古色古香。小青瓦、滴水瓦当与白墙相映,色调雅素明净,与周围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别具风韵。这里有寺有庵有阁有堂,保留了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香花桥和程家祠堂等。但是,现在的一些古迹已年久失修,杂草丛生,比如程家祠堂等。
【主要看点】
蟠龙古镇占地面积12.2平方公里,蟠龙庵、香花桥、天主堂、凤来桥等老的历史景点在规划中予以保留。
蟠龙庵: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寺院,由蟠龙大寺即普门教寺与圣堂两个寺院合并而成,大寺位于村北,圣堂位于村南。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蟠龙庵恢复宗教活动,以后逐渐重建大殿、配殿及附属建筑物。寺庙黄墙黛瓦,墙上四个大字“见佛见花”,佛花一体,美好、祥和。因为是个小庵,这里供奉的佛和菩萨要比其他处的小。农历初八的蟠龙庵庙会日,那时各地前来赶会的群众达近万人,许多小贩趁机在附近诸陆路、徐华路上占路设摊,热闹非凡。
香花桥:从蟠龙庵出来,向北走是一条半新不旧的街道,穿过街道就是香花桥了。桥下是市河,拱桥横跨南北,供南北居民通行。南侧树碑一块,上刻“香花桥”,并有碑文显示此桥俗称“蟠龙桥”,始建于元庚辰(1340年),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修。 天主堂:规模较小,仅有一座神甫居住的2层楼和几间厅堂,是完全中式化的建筑。建筑内早已无人居住使用。这座天主堂始建于光绪三年,为神父曹延桂掌教,隶属徐家汇教堂,内有圣母像,耶稣遇难十字架及弥撒台,大堂内可容教徒二百多人做弥撒。教堂周围皆为徐姓房屋。据悉,这里曾是明代著名徐光启的后裔传教、生活的地方。徐光启,字子先,天主教圣名保禄,是上海县法华汇(今上海市)人,明代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他还是一位沟通中西文化的先行者,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程家祠堂:堂内有南北及东西厢房各一排,虽现在丛生的草木已完全掩盖了当年的道路,草木杂生的地面,散落着许多残砖破瓦,但相比旁边未曾修葺过房子来说,仍可以看出程氏家族为当时的大户人家。清末民初时期,程家是蟠龙镇上最有钱的大户人家,当时就有“诸翟一个镇,不及蟠龙一个程”之说。据传,程家祖先看中了蟠龙这块风水宝地,便选择在这里为四个儿子建造住宅。当时的诸翟镇上没有几座像样的房子,蟠龙镇上一下子有了四座如此豪华的大宅院,于是就有了“诸翟一个镇,不及蟠龙一个程”的说法。
凤来桥:从古镇沿着南北街穿过香花桥,然后左转进入东西大街,一直走到大街的西头,会看到一座石板桥,就是凤来桥。凤来桥的建成,为当年东西居民通行带来了便利。凤来桥建于清代,跨于镇西市新开河上,为双拼一堍[tù]石级石板桥,桥上石刻图案精细,并印有“嘉庆”的字样。 传说,青龙镇和蟠龙镇之间是一大块风水宝地,有一仙翁过此,为桥柱题曰:“不在盘龙南,不在盘龙北,有人葬此地,黄金满万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