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之夜舞曲是谁创作的?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舒曼·罗伯特(Schumann,Robert 1810-1856) 德国作曲家,生于茨维考.在父亲(书商、出版商兼作家,舒曼十六岁时去世)的鼓励下,对音乐与文学的兴趣与日俱增,到十几岁时集中表现为醉心于让·保尔·里赫特的漫无节制的罗曼蒂克感情.在这以前,他跟当地的一位管风琴师学钢琴,显示出非凡的才华,因而1825年父亲请韦伯进一步给孩子上课(未成).父亲去世后,母亲坚持要他上莱比锡大学学法律,母亲并不同情青年作曲家的音乐或文学兴趣.去莱比锡后,舒曼并不抓紧学习法律,而于1829年开始从弗雷德里希·维克学习钢琴与和声,维克日后成为他的岳父.第二年年底,弃法律改学音乐,创作了他的第一号作品---根据阿贝格(Abegg)的姓氏创作的钢琴变奏曲(阿贝格是舒曼在曼海姆的一次舞会上认识的一位少女,舒曼把她的姓演化成A-降B-E-G-G五个音,舒曼在以后一生的事业中继续采用音乐文字游戏,作为灵感的源泉,近年来成为音乐学家大加研究的课题).同一时期中,他也随圣多马教堂的主唱歌手瓦因利希和歌剧院院长多恩学习过,不过时间不长.1832年,想当一名音乐会钢琴家的梦想落空了,据说因采用了自己设计的办法,把右手第四指悬挂起来练琴而致手指伤残;但据现代医学的研究,这可能是病患所致.这一疾病倒成了好事,使他得以花更多时间作曲,正是在19世纪30年代中他写下了大量钢琴曲,包括《交响练习曲》(1834)、《狂欢节》(1834)、《大卫同盟舞曲》(1837)、《幻想曲》(1837)、《童年情景》(1838)、《克莱斯勒偶记》(1838)、《阿拉伯风格曲》(1838)、《新事曲》(18360)、《C大调幻想曲》(1838)、《花儿》(1839)和《维也纳狂欢节趣事》(1839).1833年,筹办《新音乐杂志》(第一期于1834年4月3日问世),提倡新的浪漫主义风格.1840年与从前的教师的女儿克拉拉·维克结婚,克拉拉日后成为舒曼的钢琴作品最著名的演释者.1839年以前,他只写钢琴作品.1840年,转而创作歌曲,又象创作钢琴音乐时那样专心致志,那一年中共写了十五套歌曲,包括《桃金娘》、《妇女的爱情与生活》和《诗人之恋》,总共不下一百二十首.1841年创作第一部交响曲,从此开始一生中的交响乐时期.同年,写成钢琴协奏曲的第一乐章(当时名为《A小调幻想曲》),并动笔写《D小调交响曲》(即后来的《第四交响曲》).1842年开始创作室内乐,包括三首弦乐四重奏、钢琴四重奏和钢琴五重奏.创作力的旺盛主要是家庭幸福带来的.弗雷德里希·维克虽百般阻挠女儿的婚事,甚至一度禁止这对青年恋人见面,舒曼最后不得不上诉法庭,才获准得以与克拉拉缔结美满家庭.1843年莱比锡音乐学院成立时,他被聘为作曲教师,1844年迁往德累斯顿,1850年又迁杜塞尔多夫任指挥.1843年起,周期性出现精神失常的危机,创作受到干扰,杜塞尔多夫的工作未能减轻病情.1854年投身莱茵河中,后被送入波恩附近恩德尼希的一家私人精神病院,直到去世.在那段时间里,他仍继续作曲,不过是阵发性的,所作小提琴协奏曲等作品显示出灵感随精神状态恶化而衰退.他的钢琴作品集中表现了许多日后成为浪漫主义时代钢琴风格的习用语汇的特征,例如冲动而刚愎的节奏,表现在切分音和不同节拍的结合中;音的距离和音的融合的效果,前者和声和音响突变的结果,后者则是使用踏板的结果.他的音乐中的主观因素和文学因素表现在以名字为主题,例如《阿贝格变奏曲》(op.1)中的Abegg,《狂欢节》中他1834年的恋人爱纳斯坦·冯·弗里根的出生地阿什(Asch),《六首赋格曲》(op.60)中的巴赫(Bach);也表现在将音乐风格同人挂起钩来(例如,同他自己性格中以《欧塞皮乌斯》和《弗洛雷斯坦》为象征的外向和内向两个方面),在《狂欢节》中同肖邦、帕格尼尼和克拉拉·维克(基亚里娜)挂起钩来,在《大卫同盟舞曲》和《狂欢节》中同反对庸俗市侩的理想社会大卫同盟挂起钩来,在《克莱斯勒偶记》中同霍夫曼的《卡罗特式的幻想篇》中的一个人物挂起钩来,不同于柏辽兹用音乐作戏剧性叙述. 他对浪漫主义诗歌的敏捷而直觉的洞察力表现在他的歌曲形式丰富多变、表情亲切,虽然有时打乱了舒伯特那样的歌唱与钢琴之间的均衡的完美,而偏重钢琴(不过,音乐并不因此而逊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和《诗人之恋》的精采的钢琴序奏和后奏便是明证.除《第一交响曲》(受阿道夫·贝特格尔的一首诗的启发,前三个乐章在主题上相互影响)、《第三交响曲》(《莱茵》,1850年访问科隆后作)以及三首音乐会序曲外,他的管弦乐与室内乐一概不用标题.《D小调交响曲》,1851年修订后出版时编号为第四,是主题变形的卓越的先例,几乎从头至尾建立在两个动机上;其他的例子有钢琴协奏曲和第二四重奏的第一乐章.有时出现使他的管弦乐配器不够理想的"败笔",那是由于他用了"钢琴"思维,缺少管弦乐训练和经验的原故.不过,这些弱点既没有老一代音乐家渲染的那么严重,也绝不是把这些重要作品演奏得不象样的借口.他唯一的一部歌剧《格诺费瓦》(1850,莱比锡)未获成功,其他戏剧作品和合唱曲也极少演出,虽然其中不乏他晚期音乐的最佳篇章.舒曼撰文贬斥19世纪30年代流行的对肤浅的沙龙音乐的兴趣,热心提倡巴赫、贝多芬以及同时代比较重要的作曲家的新音乐.他的第一篇文章欢呼肖邦的天才("先生们,向一位天才脱帽致敬吧!"),最后一篇预言布拉姆斯的未来成就.他的《论音乐与音乐家》文集(1854)的英译本出版于1877年,分上下两卷,陈登颐的汉译本1978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舒曼的主要作品有:(1) 钢琴独奏:奏鸣曲三首,"少年奏鸣曲"三首,三乐章《幻想曲》一首,根据帕格尼尼随想曲主题而写的练习曲十二首,阿贝格变奏曲,克拉拉主题即兴曲一首,变奏曲式练习曲(即《交响练习曲》)十二首,浪漫曲三首,四首赋格曲和七首小赋格曲,四首进行曲,《蝴蝶》、《间奏曲》、《大卫同盟舞曲》、《狂欢节》、《幻想曲》(共两首)、《童年情景》、《克莱斯勒偶记》、《新事曲》、《夜曲》、《维也纳狂欢节趣事》、《钢琴曲》、《少年曲集》、《森林景色》、《五彩缤纷的叶子》、《画册的一页》、《早晨的歌》等标题主曲集,托卡塔,B小调快板,《阿拉伯风格曲》,《花儿》和《幽默曲》.(2) 钢琴二重奏:八首波洛奈兹,六首即兴曲(《东方印象》),十二首大小儿童用乐曲,九首舞曲(《舞会情景》),六首简易舞曲(《儿童舞曲》).(3) 两架钢琴用:行板与变奏曲,八首波洛奈兹舞曲.(4) 带脚键盘钢琴用:六首练习曲和四首素描.(5) 管风琴或带脚键盘钢琴用:以巴赫的名字(Bach)为基础的赋格曲四首.(6) 管弦乐曲:四首交响曲,序曲、谐谑曲与终曲,席勒的《墨西拿的新娘》序曲,莎士比亚的《恺撒大帝》序曲,歌德的《赫尔曼与窦绿苔》序曲,《A小调协奏曲》,《G大调引子与热情的快板》,钢琴与乐队的D大调音乐会快板,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与乐队的《幻想曲》,大提琴协奏曲,四却圆号与乐队的《音乐会曲》.(7) 室内乐:三首四重奏,三首三重奏,三重奏《幻想曲》四首,钢琴四重奏,钢琴五重奏,钢琴 单簧管(或小提琴)与中提琴的《童话故事》,两首小提琴奏鸣曲,中提琴与钢琴的《童话场景》,大提琴与钢琴的民歌风格小曲五首,双簧管与钢琴的浪漫曲三首,单簧管与钢琴的《幻想曲》,圆号与钢琴的《柔板与快板》.(8) 声乐曲:三十三部套曲与十四首单篇的歌曲(有钢琴伴奏),钢琴配乐朗诵的三首叙事歌,四套二重唱,一套三重唱,四套四重唱(均有钢琴伴奏),主调合唱歌曲(七套混声、四套男声、两套女声),十五首乐队伴奏的合唱曲.(9) 戏剧音乐:《格诺费瓦》(歌剧),拜伦的《曼弗雷德》配乐(原拟上演舒曼亲自改编的剧本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