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快答

大家如何看待医药代表这个职业?

大家如何看待医药代表这个职业?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大家如何看待医药代表这个职业?

医药代表是个什么职业,现阶段没法断定。好听点他是推广医药知识的,其实现在的职能就是行贿者。他在医院到处转悠,接触的人有院长,药剂科主任,采购中心主人,药房负责人,用药科室的主人,大夫,以及管理药的会计。美其名药品统一采购,其实不然。前些年,药品必须通过省级统一采购才能进入省内,不然下面各医院不得用。药品进入医院要经过多部门统一招标,最后进入医院,医院还要进行招标,从表面来看药价层层扒皮,应该说到了最低价,但是医药代表手里还有很大利润空间,这些利润空间,有院长的,药剂科主任的,用药科室主任的,药房负责人的,开药大夫的,以及那些掌握着药品数量流向的会计都有。最后医药代表还得自己有所得。医院取消加成后药品比市场便宜了,但是药店也没便宜,所以满大街药店。有人说有些药物比十年前涨价十几倍到几十倍。

医药代表在医院就是行贿者。对医院有关部门负责人行贿。因此国家应当从治理医药代表开始。从药厂账目中肯定能找到行贿的踪迹。一查到底,彻底砸烂医院行贿的链条,使药品价格彻底降下来。铲除医药代表这个行业,立法行贿与受贿同罪。

谢谢邀请,作为一个曾经的医药代表,我真真的劝你一句:抓紧改行或者别从事这行,没前途竞争大,夕阳产业,逆势而为…我改行三个月挣的比医药代表一年还多,而且不用整天对着那些大夫跟孙子似的,话说现在的大夫还能称作医者父母吗?

医药代表只是个工作而已!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职业越来越多!存在就是有道理的!我们应该正确看待任何一个职业,不能因为有一些灰色现象存在就对这个职业算盘否定。用心想一下,什么职业是绝对的清白?

如何看待医药代表要首先了解什么是医药代表,医药代表的职责,医药代表的现状况和今后的出路,既不能全盘否定医药代表的工作,又不能放任医药代表的副作用,应该正确的引导这个职业的健康发展。

一,什么是医药代表?可以说现在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是业务员?是导购?是推销员?是经理人?是代理商?是药贩子?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都用在这个职业上,在计划经济和改革开放初期叫业务员,现在大多数人叫药贩子。我个人观点医药代表的准确定义应该是“医药生产流通企业对外从事销售的工作者”,简称“外联”。

为什么这样定义要从这个职业的来龙去脉说起。①,九十年代以前药厂设销售科,展销部。医药公司设业务科,批发部。这些部门在家卖药的叫开票员,营业员,对外卖药的叫业务员,销售员,也就是早期的医药代表。②二千年以后,原药监局以整顿市场为名,取缔了药厂的药品展销部,医药公司批发部的经营权,一个企业一个证“五个统一”,否则为非法经营。③企业“五个统一”以后药品不直接见到顾客,公开的店面经营,被迫的改为幕后运作模式,企业为了生存大量招聘外联人员推销产品,行贿,回扣成了医药代表主要销售手段。

二,医药代表的现状况和今后岀路。医药流通体制脱离市场公开销售以后,医药代表是流通主渠道,主力军,医药代表分以下两种。

①,走市场,也就是前些年的各级区域市场经销商,主要是对准批发商,零售商,民营医院,个体诊所,走的是市场经济,靠质量好,价格优惠,服务到位,销售药品。

②,走公立医院,公立医院是药品销售的主要渠道,是药企药品的生命线,药品如何进入公立医院,需要医药代表的攻关手段,三十六计在公立医院销售药品战场上发挥的淋漓尽至,各种丑恶嘴脸在权力的游戏中充分发挥。

以上简单的回忆一下医药代表产生的背景,对这个职业的现状很是担忧,药品做为人民群众离不开的重要商品,无论是公开的,阳光下销售,还是封闭的幕后销售,最后还是要流通到终端消费者。医药代表在游戏规则中始终是一个棋子,治理药价虚高,棋子在于放在哪里,用在哪里,大洗牌后的医药代表能否生存,我认为应该是走市场销售的阳光大道,虽然是利润小,工作艰苦,赚钱慢,但是有潜力,有生命力。

医药代表一一它不是个职业!他们是药企的市场营销人员。其职业是销售员或销售专员。

现在我们看到的"医药代表“,其实就是代表药企到医疗机构直接面对院长,医生销售药企自产的某种药品。

从这几年反腐倡廉情况看,医疗机构出了些问题,其中有许多案子都与"医药代表"有点关系,这是个高风险的工作,国家医改在重点整治这方面。

这个行业已经变质 应该坚决打掉 坏事干绝了 哄 抬药价 扰乱市场 祸害患者 腐蚀医务行业

前八九年在某一企业所属的三甲医院内科看病 室内外等着一些患者看病 有一位女士进到诊室 和这位医生相视一笑 就坐在一边等着 等了半天患者们还有十几位 这女士等不耐烦了 从她提包里拿出个厚厚的牛皮纸大信封袋子直接放到这个医生的柜子里 然后再次对医生一笑 医生也含笑的点点头 那女士就走出诊室 这事谁都明白是怎么回事 你说这医药代表是什么东西

药价是医院定的!和药代一毛钱关系没有,取消了老百姓还是要花这么多钱才能买,没钱别进医院就是现在的国情。个人觉得医药代表取不取消根本不是关键,关键就是医院自己毒瘤太深。

存在即合理。

医药代表最初起源于 20 世纪初的瑞士 CIBA 公司,当时医药公司派遣一部分人员去给不太懂药品使用的医生、诊所人员讲解新药药理知识等。

截止到2019年,医药代表已经有100多年的存在。

药代是何时进入我们国家的?

我国医药代表是随着外资医药的进入而逐步建立起来的。

最早的医药外企称为“老五家”,分别是中国大冢、上海施贵宝、无锡华瑞、西安杨森和苏州胶囊。时间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没办法具体到哪一年。

西安杨森培养医药代表十分苛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普通的医生月薪只有几百块,杨森医药代表的薪酬起步就是几千。

杨森后来被称为中国医药代表行业的黄埔军校。

医药代表的发展历程

如果能够有时光穿梭机,想亲身体验下上个世纪80年代末,外企刚刚进入中国的浩大场面。

当时中国经历文化大革命,百废待兴,医药代表作为药品信息的传递者,在相对闭塞的医学临床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医生客户也会对我们带来的高疗效、降低患者痛苦、治愈疾病的薪药品竖起大拇指!

经历10年左右的发展,国企、民营企业如春笋般涌现出来~

仿制药产品、学术上不占优势,一些医药代表选择“走捷径”提销量,带金销售、回扣、花钱重客情。

乱想丛生、医药行业、医药代表逐渐被社会人士所垢病。

医药代表职业的重要性

首先,药品是一种具有特殊性的商品,其所具有的公益性并不能排斥药品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它在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健康安全,但同时是商业过程中的产品。

其次,医药代表对医院开展工作也有其影响力。医生整日忙于就诊,来不及更新和学习最新药学知识、技术等,因此负责传递药品新信息,提高医生用药水平的责任就落到医药代表的肩上。

再者,我们通过下图也可以看出:

在300家医药上市公司中,样本总数(约100万)的在职医药行业从业人员中,销售人员最多,占到37%,其次是生产人员33%。

医药代表未来发展三大趋势

一、数量减少

2006年,美国共有10万名销售代表。到了2013年,这一数字已经不足6万。

16年统计的,我国内医药代表大约300万,无法准确知道具体数量。

但已经有减少的趋势呈现——很多企业开始严进宽出,整合岗位,缩减下调。

二、专业性要求更高

国外公司开始更为注重医学学术的营销。比如,葛兰素史克近日决定放弃雇用医药代表,而是直接雇用医药研究科学家和医生成为自己产品的发言人和推广人。

三、互联网+等创新性技术应用结合推广

现在的互联网+医疗很发达,智慧医疗,AI解读等,据研究表明:美国的医药代表会把自己10%的精力投入到利用互联网或移动设备与医生进行沟通。

医药代表后续可能发展利用线上会议、远程视频沟通与医生展开信息交流。

医药代表如何改变工作内容?

1.改变客户管理和拜访的方式,面对面拜访沟通减少,增加手机线上沟通拜访

2.以参加会议为主的学术推广,药企会更注重学术会议、高峰论坛的举办,传递药品信息

3.接受业务能力培训的次数增加,不仅企业会注重员工学术能力的提升,医药代表自身也要有觉醒意识,进一步学习,锻炼自己。

所以,对想要加入医药行业的年轻代表来说,现在进入这个行业也是不错的,整体都在往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带金销售等不合理的现象会越来越少!

有药代圈儿疑问都可以来问Re姐,5年资深老代表,欢迎来撩(微信ID:Rejie2018),记得关注并点赞同。

医药代表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其本身是一个泊來品,改革开放后外资药厂进入中国,外国的生产销售理念也随之进入了中国,当时以中美史克,西安杨森为代表的制药企业为了产品的推广开始了学术代表的使用,此举改变了以前医生和药品脱节的现象,当时医生并不了解药厂生产了什么新药,药厂也没有广告,医生是药剂科进什么我就开什么,所以药厂的新产品无法很快的使用到患者的身上,为此药厂就组织了专业的产品推广人员进入医院进行讲座宣传产品功效,当然药厂的目的还是要多卖产品多挣钱。当时的医药代表只是推广宣传,是组织相关科室的医生学习,不提供资金资助,这就是最早的医药代表。后来国内的医药企业也开始了产品推广但是是使用的金钱手段,实行的是统方计费的方式,抬高药品价格实习高额回扣,从开始的按零售价10%到现在的30%给医生回扣,医药代表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是一种违法的活动。一般药厂产品的出厂价只是药品零售价的10%-20%。差价就是药品的中间环节费用。所以医药代表应回到其应该做的学术上面,以前的医药代表都是医学药学的专业人员,而现在已是鱼目混珠了,这就是医药代表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