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生活快答

玉辟邪:传奇

玉辟邪:传奇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玉辟邪:传奇

辟邪是古人出于某种需要或某种信仰而塑造的神灵,在《汉书·西域传》、《后汉书·灵帝纪》等文献中都有记载。一般将头出角(一角或双角)、肩带翼、形若狮的神兽称为辟邪。辟邪是神兽,原形为狮子,狮子非中国特产,汉代从西域输入,故目前所见最早的玉辟邪为西汉遗物。1966年陕西咸阳周陵乡新庄村汉元帝渭陵西北建筑遗址出土的西汉玉辟邪(图1),是考古发掘所见最早的实物例证;该辟邪用整玉圆雕而成,四肢弯曲前伸,张口露齿,作疾驰状;双眼圆瞪,神情凶猛,似在吼叫;头顶额出一角,角端分叉,肩部两侧出双翼,细部浅刻短阴线;该辟邪采用了镂空透雕、高浮雕和线刻等技法,充分表现了辟邪捕食前机警凶猛的神态。该遗址另出土一件玉辟邪(图2)呈俯卧状,昂首挺胸,张口露齿,舌上翘,下颚胡须垂至胸前,身披羽翼,以浅刻阴线表现腿部和羽翼处毛纹,整体肌肉感强。这两件西汉玉辟邪现藏于咸阳博物馆.

图1

图2

欢迎关注公众号:收藏盘点

汉代的辟邪脱胎于西域狮子,西汉玉辟邪具有狮子的特征,形状多为动态,或徐步慢行、或大步快行、或疾驰如飞,颇有虎气;张口露齿、长声嘶叫、双翼振翅、长尾卷曲,栩栩如生。东汉玉辟邪在西汉玉雕技艺的基础上,使得中国化、民族化的辟邪形象趋于定型。东汉玉辟邪的形体修长,肌骨发达,不作健步如飞状,而作悠闲漫步状;四肢高抬,更具力量和气势;仰天怒吼,张口嘶叫,给人肃然起敬之感;双翼加长,从肩部一直延展到后腿部,更显神力(图3)。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一件东汉玉辟邪(图4),以青白玉琢成,昂首张口,似在低吼。跨步游走,双翼虽贴于身侧,却做蓄势待发状。颔下长须垂胸,长尾曳地,器宇非凡。因曾经深沁熟盘,甚至再被染色,所以表面多有深浅褐斑。

这是目前所知的汉代玉辟邪中,体积较大的一件。它的口吻较长,有似马脸,与常见的短口吻似虎脸的辟邪不相类似。却与近年在内蒙古出土的西汉中、晚期铜灶上所加饰的动物头像,颇为神似。学者多称铜灶上的动物为“龙头”。这件玉辟邪,曾为帝王重要的收藏。辟邪的胸前刻有御制诗。宫中还配有双层紫檀木座,上层刻有“乾隆御玩”,下层刻有与辟邪胸前相同的御制词,刻字的部分还嵌有银丝。

图3

图4

欢迎关注公众号:收藏大杂汇

玉辟邪在汉代最为流行,六朝时期偶有雕琢(图5,现藏于国家博物馆藏),但与同时期精美绝伦的巨型石辟邪相比就显得相形见绌。直到明清时期,玉辟邪还偶有制作,但由于避邪驱恶不再借助辟邪之力,权作把玩之玉,故辟邪早期威严、凶猛的神情荡然无存,徒有其形,未有其神,好像是一只懒洋洋的“看门狗”。明清玉辟邪双眼圆瞪,嘴唇紧闭,一副憨态,长长的鬃毛散披于背部,不见汉代玉辟邪肩部常见的双翼,既不走动,也不飞行,只能蹲伏于地。汉代玉辟邪的尾巴较短,向外垂挂,呈现较强的动势;明清玉辟邪的尾巴较长,向体内弯曲。

图5

扬州博物馆藏东汉玉辟邪(玉兽)欣赏

欢迎关注公众号:收藏潮流

宋代玉辟邪欣赏

明代玉辟邪欣赏

欢迎关注公众号:盛世藏典

清代玉辟邪欣赏

(图文源自网络 版权属原作者)

温馨说明: 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见谅!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部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