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与论述题(1)寡头垄断市场的本质特征有哪些?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答:寡头垄断市场具有两个基本特征:
①厂商行为具有相互依赖性
寡头垄断市场的最重要特征是,厂商的行为不再是相互独立的。这一点与完全竞争和垄断市场具有实质差异。在完全竞争和垄断市场中,我们假定厂商之间是独立的,即一个厂商的行为不会受其他厂商的影响,也不会对其他厂商造成影响,原因是在垄断情形下,厂商不必考虑对手的反应,因为不存在竞争对手;在完全竞争中,每个厂商的规模都很小,以至于它对其他厂商产生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相比之下,寡头垄断市场则不同,由于寡头垄断行业中只有少数几家厂商,其中的每一家厂商的行动都将影响到它的竞争对手,反过来也受它的竞争对手的行动的影响。因此,每个寡头垄断者在决定其策略和行为时,必须考虑到其策略和行为对其他厂商的影响,以及其他厂商可能的反应。所以,在寡头垄断市场上,厂商的行为具有相互依赖性。
②厂商之间的竞争性与串谋性并存
在寡头垄断行业中,市场上只有少数几家厂商,因此寡头厂商的市场势力大小和利润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之间行为相互作用的方式。由于少数几个厂商较大程度上控制了市场,而少数厂商之间进行串谋(collusion)(也称勾结或共谋)的协调成本较低和困难较小,因而寡头厂商存在串谋的可能性。如果它们的行动更多采取串谋而不是竞争的方式,寡头们有可能在显著高于边际成本水平上制定价格,从而获得丰厚利润。当然,另一方面,寡头之间也可能发生激烈竞争,并降低它们获得的利润。
(2)利用古诺模型说明寡头垄断厂商的行为及均衡。
答:假定每个厂商具有相同的不变单位成本,即:
,
,需求函数取线性形式:
。
求解均衡的一个办法是对每个厂商的利润函数求一阶导数并令其等于零,两个厂商的利润函数分别是:
两个厂商的最优化一阶条件分别是:
反应函数为:
将反应函数联立,解方程组得到此模型的古诺均衡解:
此时,每个寡头垄断厂商的利润分别为:
根据市场需求函数,当厂商定价等于边际成本时(即P=c),市场总容量为(a-c)。因此,以上模型的均衡结果说明,在双头古诺模型中,每个厂商的均衡产量为市场总容量的1/3。
(3)“伯川德”悖论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在什么条件下可以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答:伯川德均衡的含义在于,如果同业中的两家厂商经营相同的产品,且成本相等,那么两家厂商的竞争就足以消除全部市场势力,价格战必定使得每家厂商都按照“价格=边际成本”的原则来经营,最终厂商的经济利润都为零。
为什么伯川德均衡的结果与现实不符呢?
通过仔细考察伯川德模型中的几个主要假设,我们可以发现如下因素。
①动态竞争。伯川德模型假定厂商只在一个时期展开竞争,因此两家厂商竞相降价来追求消费者对降价的反应。但事实上,削价带来的一个可能的后果就是对手将价格制定得更低以伺报复,从而引发价格战。从动态竞争的角度考虑,当厂商考虑到对手报复的可能性时,它会比较降价在短期内带来的好处与在长期中由于价格战而带来的损失。所以,两家厂商可能会在P1=P2>c的某一点达成协议,形成共谋。
②产品差异化。在伯川德模型中,由于两家厂商生产相同的、可完全替代的产品,所以引发厂商间的价格战,从而使得均衡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然而,在现实中,厂商们通常生产不同的产品,或者生产同一产品,但是在服务上或者地理位置上存在差异,那么两家厂商就可以制定不同的价格。
③生产能力约束。通过制定比竞争对手更低的价格,伯川德模型中双寡头垄断的一方将获得所有的市场需求。但是,如果厂商没有足够的生产能力来满足全社会的需求,那么另一个厂商对于剩余的社会需求就可以收取超过边际成本的价格。因此,存在生产能力约束时,伯川德竞争将呈现不同的结果。
(4)请比较分析古诺模型和斯塔克尔伯格模型的异同。
答:与古诺模型一样,在斯塔克尔伯格模型中,厂商的行动也是选择产量,因此二者的决策变量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在斯塔克尔伯格模型中,厂商1是领导者,厂商2是追随者。厂商1先宣布其产量计划,厂商2观察到厂商1的行动,然后做出自己的决策。因此,古诺模型是典型的静态博弈,而斯塔克尔伯格模型为典型的动态博弈。另外,两个模型的均衡结果不同,古诺模型中两个厂商的收益相当,而斯塔克尔伯格模型中存在先动优势,现行动的厂商受益较多。两个模型均衡结果的比较见下表:
表 斯塔克尔伯格均衡与古诺均衡比较
(5)试述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市场都不存在具有规律性的厂商的供给曲线的原因。
答: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市场情况下,供给量和价格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按照不同的需求曲线,厂商可能在不同的价格下提供相同的产量,也可能在相同的价格下提供不同的产量。故供给曲线的概念对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市场来说没有意义。
(6)请比较不同市场结构的经济效率。
答:经济效率是指经济资源配置的有效性。高的经济效率表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或能以最有效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低的经济效率则表示对资源的配置无效率或没有以最有效的方式进行生产。不同市场结构的经济效率是不相同的。经济学家通过长期的研究得出的一般结论是: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最高,垄断竞争市场较高,寡头市场较低,垄断市场最低。可见,市场的竞争程度越高,则经济效率越高;反之,市场的垄断程度越高,则经济效率越低。
一般来讲,判断经济效率可以有两个标准,一是看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关系,二是看平均总成本的高低。
①价格与边际成本
判断经济效率的第一个标准是看在长期均衡时,价格 P 是否等于长期边际成本 LMC。商品的价格 P 可以看作是商品的边际社会价值,LMC 可以看作是商品的边际社会成本。因此,当 P=LMC 时,说明资源得到了有效配置,所得到的净社会价值即社会福利是最高的。如果 P>LMC,则意味着厂商如果增加产量,净社会价值将增加,说明此时社会资源没有得到有效配置,是无效率的。
依据这个标准,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长期均衡满足P=LMC,它表明资源在该行业得到了有效的配置。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在不同类型的厂商的长期均衡点上都有P>LMC,它表示资源在这些行业生产中的配置是不足的。尤其在垄断市场,独家厂商所维持的低产高价,往往使得资源配置不足的现象更为突出。
②长期平均总成本
判断经济效率的第二个标准是看在长期均衡时,厂商的平均总成本是否达到了最低。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的长期利润为零,所以,在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时,水平的需求曲线相切于LAC曲线的最低点;产品的均衡价格最低,它等于最低的生产的平均总成本;产品的均衡产量最高。
在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在长期均衡时,需求曲线相切于LAC曲线的最低点的左边,虽然厂商的长期均衡利润为零,价格等于生产的平均成本,但其均衡产量仍比较低,厂商存在着过剩的生产能力。
在垄断市场上,厂商在长期内获得利润,所以,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时,其需求曲线与LAC曲线相交,此时产品的均衡价格最高,且大于生产的平均总成本,产品的均衡数量最低。也就是说,如果垄断厂商肯放弃一些利润,价格还可以进一步下降,产量还可以进一步增加。
在寡头市场上,没有统一的寡头厂商均衡模型。一般认为,寡头市场是与垄断市场比较接近的市场结构,在长期均衡时,寡头厂商的产品的均衡价格比较高,产品的均衡数量比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