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论文范文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以及生物工程产业的兴起,生物技术在社会生活各个层面迅速渗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高中生物教学滑过现象研究
摘要:【滑过现象】是生物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其原因有不够重视生物核心概念的教学、不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弱化【非正常思路】的教学价值、缺乏有效性的试卷讲评。建议教师转变应试思维,尊重教学过程的【自组织性】;先做后学,且慢【说破】;善待【非正常思路】,给以纠正。
关键词:生物教学;滑过现象;矫治策略
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感性认识:驱车从甲地到乙地,车速越快,道路越顺畅,途中美景越容易忽视。教学中也有这样的现象:教师如果将教学任务设计得面面俱到,学生没有经历思考的过程与障碍,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一滑而过,容易造成学生表面上的【知道】,其实对知识的掌握并不好。教育学家将这一现象称之为【滑过现象】。滑过现象不是简单的偶然现象,它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必然性。教学中应从原因分析,进行矫治。
一、教学中【滑过现象】的分析
1.对生物核心概念的教学重视不够
核心概念的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其教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形式化。为了使教学不陷入程序化和形式化,生物概念教学提倡【淡化形式,注重实质】。但目前的生物概念教学却存在一种典型的倾向,即教师仅仅是给出课本的定义让学生机械化记忆,没有让学生理解概念的实质与【精神】,关键处一滑而过。笔者曾作为某市优质课大赛的评委,听过多节《孟德尔的豌豆实验(一)》的教学,其中两位教师的教学,至今记忆犹新。在讲解基因分离定律时,第一位教师依据教材编排,按照【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对分离现象的验证】→【分离现象的实质】流程授课。因备课充分,整堂课老师讲得顺畅,学生听得认真舒心,感觉教学效果不错。但在固定的练习反馈环节中,一些理解性的基础题,全班居然没有人能答出来,其教法引起了评委组老师们的质疑与思考。另一位教师则与众不同:他没有按照教材编排授课,而是先用了大量的时间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然后总结拓展各种杂交方式的结果。最后用了不到2分钟,讲解试题。总体感觉这节课前松后紧,设计有点不合理,但从学生的反馈情况看,学生能很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已经达到。反思这两位教师的教学:第一位教师的教法很具有代表性,他虽备课充分,教学过程流畅,但在核心概念处理环节中,明显重视不够,只是机械化地按照教材【过】了一遍,没有真正地让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第二位教师的教法没按常理【出牌】。表面看,教学设计不合理,但是在对该节课的核心概念的处理过程中,他通过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与拓展,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了基因分离定律的本质,可谓【巧将金针度与人】。
2.学生的主体性不够突出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很注重探究性教学,很注重精心设计一个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学生的主体性不够突出:他们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而是习惯地自问自答,使学生错失了【质疑-思考-释疑】的领悟过程。有时,老师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少让学生走弯路,提出问题后,也会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答案上来,这样就减少了学生犯错误的机会。例如,在细胞呼吸的教学中,有位教师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张三成熟红细胞的呼吸方式是什么?然后她迫不及待地分析了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细胞结构,又情不自禁地提示:没有了线粒体,人类成熟红细胞只能进行哪种呼吸方式?这样一来,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无氧呼吸】。这一过程【行云流水】,但感觉学生的主体性不够突出,学生仅仅是【被牵着鼻子走】,机械地回答一些【低质量】的问题。其实,教学中有意设置一些陷阱,让学生在关键问题犯些错误,充分暴露他们的错误思维,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己领悟和归纳,达到训练思维方式的目的。这种效果远比教师直接【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正如有些学者所说【错误也是一种资源】。
3.弱化【非正常思路】的教学价值
教师在备课时就已经对一些问题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思路,即【正常思路】。由于正常思路能快捷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生物学的相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希望学生能快速接受这一思路。为了不打断教学计划,不浪费课堂时间,对于少数同学的【奇思怪想】,即【非正常思路】,通常采取压制回避等方式。殊不知,无视【非正常思路】的教学价值,不仅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使一些值得探索的问题一滑而过。例如,在辨析净光合作用和总光合作用时,一位教师这样总结:如果试题中表述为【氧气释放量】,是指净光合作用量……突然一位同学提出:【如果是叶绿体释放氧气量,也是指净光合作用吗?】由于该教师没有心理准备,又担心耽误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于是置之不理。显然,氧气释放量包括叶绿体氧气释放量和叶片氧气释放量两层含义,这位教师的总结不太严谨,但从一般试题的解法看,多指后者。他因为没有正视这位同学的发言,对【求异思维】不是宽容而是无视,任其滑过,错失了一次辨析光合作用的【净】与【总】的绝好机会,着实令人扼腕叹息。
4.试卷讲评缺乏有效性
试卷讲评低效性,也容易造成滑过现象。试卷考完后,很多教师希望最好在一节课内(甚至半节课)讲评完。由于讲评涉及到的知识多、跨度大、题量大,有很多具有探索价值的内容,或者没有留下足够的探究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缺乏体验和感悟;或者没有对试卷统计分析,试题讲解面面俱到,没有抓住讲评的重点和突破点,缺乏试题讲评的针对性;或者没有进行错因分析,仅凭个人感觉,自以为是,一讲到底,缺乏交流与反馈。这样低效的讲评课,只有教师【教】而忽视了学生【悟】的过程,教师的智慧不是体现在【先知于学生、胜学生一筹】上,而是体现在【与学生同步】甚至【落后于学生】上。
二、矫治滑过现象的策略
显然,滑过现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教师的教学风格、性格气质和教学观念等多种因素有关。要有效地矫治滑过现象,不能仅靠教师零星的【查缺补漏】,而应该形成一种宽容性、过程性和计划性的教学理念。这不是一个短期行为,需要教师不断反思与经验的积累。
1.转变应试思维,尊重教学过程的【自组织性】
从以上【滑过现象】的分析看,传统的应试思维是其发生的重要内因。传统思维认为:课堂教学只有围绕某一教学任务,按照目标预设,精心备课,井然有序地授课,坚持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和时效性,才能达到高效、规划和稳定的课堂教学要求。然而,教学的动态过程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发展【自组织性】,具有强烈的【生命性】。现代课堂提倡自主性,不能一位地追求有序而完整的【独角戏】与灌输;提倡开放性,确实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利用发展区原理,打破传统教学的条条框框,进行【生命化】教学;尊重个性,正视差异,宽容课堂中的【冒犯】,接纳【异类】思维,真正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中活生生的受教育者看待。
2.先做后学,且慢【说破】
生物学具有理科属性,生物学教学是一个探究性的过程。纵观各种【滑过现象】,矫治策略是将主体的【做生物】摆在突出的位置,在一些值得探索的内容上先做后学,且慢【说破】,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体验与反思。调控课堂教学节奏,应随着课堂情况而此起彼伏,根据学生的需要,掌握好【点破】的火候,使其产生【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自吾之心】的效果。
3.善待【非正常思路】
【非正常思路】是学生现阶段认知能力的独特状态。它是学生自我角度的向外交流的大胆思维与猜想,但也可能蕴含学生认知障碍的原因所在。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非正常思路】,注意铺捉学生思考的独特性,既要保持学生的探究欲望,防止关键内容的滑过,又要帮助确实是思维错误的学生走上【正途】,并适时适度加以点化,从这一思路的背后思考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法,方能演绎真实而精彩的课堂。
参考文献
宁连华.数学探究教学中的【滑过现象】及其预防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6(9).
苏立标.试卷讲评课中【滑过】现象的剖析[J].数学教学通讯:教师版,2011(1).
孙建洪.探究式教学的实验与反思[J].数学教学研究,2010(11).
二:高中生物高效课堂有效策略
摘要:高中生物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高中生的生物水平。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
一、改变程式化教学,提高学生参与度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生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压力,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真正收获,针对这种现状,教师必须改变程式化教学,提高学生参与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众所周知,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该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准确地进行自我定位,明确自己在课堂中所充当的仅仅是辅助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因此,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是师生双向的活动,教师要加强课堂互动。首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采用提问导入法、情境导入法等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提问:【我们每天呼吸的氧气都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那么,光合作用具体在叶绿体的哪一部分进行呢?】生物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通过这样一个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简单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讨论欲望,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巧妙的提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使教师得到有效地课堂回馈,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师生互动。此外,教师要创建和谐的生物学习氛围,任何生物知识的学习都不仅仅依靠于教师的讲述,尤其对于高中生物这样一门更加系统化、理论化的学科而言,学生必须亲自消化和吸收,才能最终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引导学生共同进步,缩小差距,多与学生交流,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树立自信,进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二、组织实验活动,提高操作能力
生物学的教学即科学的教学,实验是生物学的基础。通过实验活动的组织,可以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和所学知识。高中生物具有更加系统化和理论化的特点,涉及的概念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述学生往往很难掌握,而实验作为一种直观的教学时段,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例如在学习【脂肪的检测】这一内容时,运用实验,可以更好地检测花生种是否含有脂肪。首先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开始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最后进行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通过这个实验可以使学生进行直观的观察,对花生进行检测。可以说,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组织实验活动对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强化实验教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切实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质量。
三、实行有效评价,突出个性学习
有艺术的进行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收获快乐,在愉悦的气氛中感受生物的魅力。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讲究评价艺术,不仅可以帮助师生发现教学进程中的问题,同时也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一直以来,生物学的评价更加侧重于对学生的知识技巧,忽视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评价体系是存在漏洞的,无法达到探究性学习的真正目标。可以说,实行有效的生物学业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学习,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中要引入合理的评价机制。首先,教师要注意评价的方式,不仅包括教师评价,还包括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这是实现多元化评价的有效途径。对于高中生而言,评价应具体,有针对性地指出问题,帮助学生完善自身,使学生在评价中实现对所学内容的二次巩固和强化,培养学生的再思考能力,能够融会贯通,这是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式。此外,教师要注意评价的多维性,不能仅仅关注对错和最终结果,评价应该包括学生行为表现、思路展现、态度方式等多个方面。教师要通过有效的评价,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
四、总结
高中生物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高中生的生物水平。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生物新课标教材的设计思路赵占良课程.教材.教法2004-12-20
2、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杨岗楼;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