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是什么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局部出现界限清楚之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褪色.皮肤表面紧张炽热,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烧灼样痛.伴高热畏寒及头痛等. 针灸治疗本病的现代报道,虽在五十,六十年即有,但例数少且多为内部资料.1959年3月10日,上海新闻日报曾刊载耳针治疗本病的通讯.最近十余年来,有关文献开始迅速增多.一糸列工作证实,针灸对本病是确有效果的.有人曾对各种软组织炎症进行疗效分析,发现针灸对蜂窝织炎和丹毒收效最快;另有人治疗急性发作的丹毒,平均治愈天数仅为9.6天.而穴位刺激法上则以剌血法用得最为广泛. 丹毒虽以毒命名,却并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真皮炎症.其病原菌是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多由皮肤或粘膜破伤而侵入,但亦可由血行感染. 本采在原部位反复发作,称复发性丹毒.患病日久,可引起慢性淋巴水肿.发生在小腿的慢性淋巴水肿,亦称象皮腿. 丹毒的典型病理变化是真皮高度水肿,血管及淋巴管扩张,真皮中有广泛的脓性白细胞浸润,可深达皮下组织.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血中白细胞增高,可诊断为丹毒.但应与接触性皮炎,蜂窝织炎鉴别.接触性皮炎有接触外界刺激物的病史,无全身症状,有瘙痒;蜂窝织炎为境界不清的弥漫性浸润潮红,显著凹陷性水肿,不软化破愧愈后结疤. 丹毒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并适当隔离.如病在下肢,则应卧床,抬高患肢.药物治疗以青霉素为首选,口服或静脉滴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口服红霉素或磺胺类药物.局部可外涂20%~30%鱼石脂软膏,或用0.1%雷夫奴尔溶液湿敷.[编辑本段]丹毒病因 丹毒的病原菌为A族B型溶血性链球菌,偶有C型或c型链球菌所致.多由皮肤或黏膜的破损处而侵入,也可由血行感染,故鼻部炎症,抠鼻,掏耳,足解等因素常成为丹毒的诱因,病原茵可潜伏于淋巴管内引起复发.其他如营养不良,过分酗酒,丙种球蛋白缺陷及肾性水肿等皆可为丹毒的促发因素.[编辑本段]丹毒的发病机理 "Erysipelas) 本病系由B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火丹".[编辑本段]丹毒的临床表现 发病前有全身不适,寒战,恶心等症状,继而局部出现边界的水肿性鲜红斑,迅速向四周扩大,皮损表面可出现水疱,自觉灼热疼痛,可伴发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多见于颜面及小腿部,面部损害发病前常存鼻前庭炎或外耳道炎,小腿损害常与脚癣有关.并常有复发倾向,复发时症状往往较轻.婴儿多见于腹部,脐部感染有关.愈后遗留有色素沉着. 需与接触性皮炎,蜂窝织炎鉴别. [临床特点]
一,病因: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二,先驱症状:畏寒,全身不适,高热,39~40℃
三,好发部位:小腿,颜面部.
四,皮损特点:鲜红色水肿斑,表面紧张发亮,边界较清楚,严重者可发生水疱Fig1.
五,全身症状: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等
六,自觉症状:压痛明显,局部皮温高
七,预后:复发性丹毒引起慢性淋巴水肿,下肢反复发作可导致象皮肿.
八,实验检查:白细胞总数,嗜中性白细胞增高 [鉴别诊断]接触性皮炎,蜂窝织炎,癣菌疹 [预防治疗] 治疗原则:积极抗菌,早期,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一,全身治疗: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480~800万单位/日静点,过敏者可用红霉素
二,积极治疗局部病灶如足癣,鼻炎等,下肢应抬高患肢.
三,支持疗法,对症处理.
四,局部治疗:呋喃西林液湿敷,外用抗菌素类软膏:如百多邦软膏等
五,物理疗法:紫外照射,音频电疗,超短波,红外线等[编辑本段]丹毒的治疗
一,丹毒的西医治疗方法
1.全身治疗 患者应卧床休息并及时对症治疗,抗生素以青霉素疗效最好,一般用药2-3天后,体温常能恢复正尝但需持续用药2周左右,磺胺类药亦能取得良好的疗效,根据病情必要时可与青霉素同时应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使用四环素,红霉素等.如果患者为复发性慢性丹毒,应检查足趾等处有无足癣,检查鼻前庭及外耳道等处有无感染病灶,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对复发性丹毒抗菌药物应用的时间要适当延长.还可用小剂量X线照射,每次50-100r(0.5-1Gy),每两周1次,共3-4次.
2.局部治疗 患肢抬高,外用抗生素软膏的意义不大.可用适量芙蓉或蒲公英叶捣烂外敷,或用醋酸铝溶液,雷夫奴尔溶液或马齿苋煎湿敷,可减轻充血程度及疼痛,肢体部有淋巴水肿时,可试用透明质酸酶或皮质类固醇激素混合液作皮损内注射.
二,丹毒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如何治疗丹毒 中医学认为,丹毒的病因以火毒为主,可由风湿热诸邪化火而致.其中发于颜面者,又称抱头火丹或大头瘟;发于下肢者,称为流火;发生于新生儿或小儿的丹毒,称赤游丹或游火.辨证论治可分为四型.
(1)风热火炽证见于头面,耳项,臂膊等处,灼红,重则双目合缝,不能睁开.伴见口渴引饮,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治以散风清热解毒为主,方以化斑解毒汤加减.
(2)肝经郁火证发于胸腹,腰背,胁肋,脐周等处,红肿,向四周扩展,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治以清肝利湿解热为法,方以柴胡清肝汤加减.
(3)湿热火盛证常发于下肢腿股,足背等处,红肿灼热,向上蔓延,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行走困难.伴见纳少,渴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利湿解毒为法,方以利水渗湿汤加减.
(4)毒热入营证重证者范围较大,可见神昏谵语,躁动不安,恶心呕吐等诸逆证.治以凉血解毒,清心开窍,方用清温败毒饮加减.水煎服,日1剂.神昏谵语者,加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或牛黄清心丸,选用一种. ≈部可用清热解毒之中药外敷.初期用仙人掌,马齿苋,芙蓉叶,绿豆等,任选一种,捣烂外敷,干则换之.中后期红肿稍退,可改用金黄膏或如意金黄散,蜜水调敷. .对反复发作的丹毒,可服药预防:生薏仁米30g.每日煎服1次. 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多饮温开水.并与降人隔离,避免接触.忌食辛辣,荤腥,油腻之品,多吃蔬菜,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