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快答

五峰山

五峰山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五峰山

五峰山

济南五峰山省级森林公园是在原国有五峰山林场的基础上,由山东省林业厅于1993年1月批准建立的。五峰山森林公园内有五峰山风景区内、外八景的大部,并新建了森林浴场等休闲娱乐场所,使人们的身心在亲近大自然中得到休息与调整。尚有大型民族文化集萃--中华周易园、齐鲁碑林和高尔夫球场正在兴建之中,不久将为五峰山公园增添新的景观和游人休憩娱乐的场所。

森林浴场在五峰山森林公园的深处,南靠白虎峪,北临青龙峪,上依道佛山,下瞰洞真观。这里青山叠翠,万森参天,沟平崖险,绿荫匝地;更有盘山路四通八达,不仅能由谷底直攀山巅,又可使谷峪相连。周围670万平方米的山林,营造出这里独特的小气候。据测定,夏季温度比外界低5℃,而易被人体吸收的负氧离子比外界多2.5倍。浴场占地12.67万平方米,与周围的环境巧妙结合,融为一体。四面由柏树篱笆墙环绕,设北、南、西三个大门200平方米的活动板房和41个大小帐篷,自然和谐地分列于山间密林之中,内设多功能会议厅、餐厅、客户、山泉浴室等。另有太极洞、太极图、观月台、露天舞场、射击场等游乐设施,是集住宿、娱乐为一体的纯天然旅游胜地。

素有齐鲁仙境美誉的五峰山,位于济南市西南22公里处,南接泰山、曲阜,西望黄河。104国道、京福高速公路和京沪铁路与五峰山相连,交通十分便捷。五峰山旅游度假区是山东省卫生先进单位和济南市文明单位,景区面积4.4平方公里。1996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旅游度假区。 五峰山属泰山支脉,与“天下第一山”——泰山、灵岩山并称“鲁中三山”。五峰山的建设始于秦,明朝时期最为繁盛。南北朝时佛教在此发展,莲花洞内数百尊佛像至今保存完好,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金元时期道教在此兴盛,道观占地139公顷,规模宏大,是古代江北最大的道教圣地之一。 五峰山以五个并列于青云之间的秀丽山峰而闻名,自西向东依次为迎仙峰、望仙峰、会仙峰、志仙峰、群仙峰。五个仙峰常年环抱在绿树浓荫之中,宫、观、亭、台相互掩映,风景绝佳。五峰山有内外八景,内八景即七星泉、迎仙桥、更鸡桥、无影庙、仙人台、青龙峪、白虎峪、清冷泉;外八景是青崖和翠、润玉七峰、明泉早照、凤山烟雨、滚粟朝霞、鱼台钓月、杏堤春晓、薛岭牧樵。景景生辉,处处生情。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浑然融为一体。

五峰山仙境的特色是:秀、幽、奇、古。 秀:五峰山有泉。有名的泉就有清冷泉、七仙泉、七星泉、青龙泉、白虎泉、润玉泉、鹿泉。泉水水质纯净,煮沸无垢,清洌甘甜。 幽:五峰山有洞。山上山下苍松翠柏掩映着的安乐轩、莲花洞、王母洞、崇玄洞、隐仙洞都是幽中之最。 奇:五峰山有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五峰山的奇峰怪石,山奇、树奇、桥涵奇。 古:五峰山形成年代古,有古道观。道观分南北观:南观名玄都观,是明德王的香火院;北观名洞真观,宫、殿、亭、堂主要集中于此。历史上五峰山道观曾4次受到皇帝的敕封。 五峰山的主要遗址有皇宫门牌坊、午朝门、三清殿、玉皇殿、碧霞宫、真武殿、隆寿宫石坊、三元殿、朝阳洞、青帝宫、清冷亭、百丈石阶、碑林等,还有当年道佛山农民起义的寨门、寨墙、马道、点将台、南北校场、南北吊桥及半穴居式营房262间。

五峰山,坐落于宜丰县黄岗乡境内的五峰山净觉寺(江西省宜丰县黄岗乡汪溪村)。有归云、积翠、罗汉、月桂、拂岩五峰,俱称幽胜。山中净觉寺始建于南朝刘宋永初年间(420-422),距今1500余年,后改名普利寺。唐大中年间(847-859),高僧常观在此住持。唐宋时,这里僧众云集,香火极盛。柳公权曾为该寺书额,黄庭坚等有咏同诗,苏辙尝为寺僧撰塔铭并舍经于寺。五峰山、洞山、黄檗山合称“释家三大祖庭”。山中峰奇瀑高,终年云蒸雾腾,古迹荟萃。

五峰山,坐落于宜丰县黄岗乡境内的五峰山净觉寺(江西省宜丰县黄岗乡汪溪村)。有归云、积翠、罗汉、月桂、拂岩五峰,俱称幽胜。山中净觉寺始建于南朝刘宋永初年间(420-422),距今1500余年,后改名普利寺。唐大中年间(847-859),高僧常观在此住持。唐宋时,这里僧众云集,香火极盛。柳公权曾为该寺书额,黄庭坚等有咏同诗,苏辙尝为寺僧撰塔铭并舍经于寺。五峰山、洞山、黄檗山合称“释家三大祖庭”。山中峰奇瀑高,终年云蒸雾腾,古迹荟萃。

据宜丰佛史记载,五峰山为南朝开国皇帝刘裕(公元420—422年)御批敕建。唐大中年间(公元847—859年),百丈寺怀海法师的高足常观禅师与临济始祖希运出师后,一个在黄檗山开扬宗风,一个在五峰山弘法托钵。清朝初期(公元1663—1741年),临济三十二、三十六世孙煦杲照、慈念等重振受挫临济于五峰山林,击鼓传灯,为世人留下这佛教胜迹。 出宜丰黄岗集镇折北朝西,转瞬即入层峦叠嶂山林,公路沿途斗折,高低跌颠。到得汪溪村,只见五峰如掌,阴静生凉,周边山形宛如僧人的道帽峨冠,鸟惊山涧,泉挂梯田,风啸谷底。这便是五峰山。 五峰山就像许多高僧大德一样,把自己对佛学的参悟和理解弘扬于世,将劝人为善的旨意发展到了一种极致。途中的撷雪桥下,有一副《卧佛图》,这是一块五平方米见方的自然石壁,镌刻在石壁上的佛像袒胸露乳、肘枕假睡、微笑微醉,好似一尊弥勒佛,又似一个烈日下锄禾归来在路边小憩的农夫。石壁的左侧上方直书“卧佛”两字,奔突而又静定。常观、希运把佛融于“担水挑柴”的劳作中,把人生的奢求转化到了“贫而无怨,富而不骄”的悠然自得之中,这栩栩如生的石刻,散发着悠悠的人生况味。 来到净觉寺的山门旧址前,这个1500余年前的“南北东西古道场”,褚墙黄瓦已经荡然无存。石碓位不抱怨、不执著、不认同世事的诗僧、画僧和书僧,他将禅学融入了文、石磨、石墩、石钵、石缸散落在周边数里山中田里,青草顽石并不和谐地躺在一起,给人以错位的感觉。好在有一块两米来长、书有“净觉禅林”的石匾,给游人的意绪稍予安慰。据说,这石匾上的'字是净觉寺住持术之中。山上还有两座保留较好的古墓:一座是覆钵形的常观禅师墓,建于唐咸通六年、临济宗三十二世孙煦杲照的手笔。章法从容,气定神闲,与临济宗的机锋峻烈大相径庭,有史说煦杲照是学和艺(公元865年);一座是亭阁形的煦杲照大师墓,建于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应该说这是两座较高级别住持的坟墓。看着没落的净觉寺,千年祖庭享誉与眼前感观很是难以苟合,与某些一掷千金的人造景观就更难媲美了,这样一座千年禅寺,它的价值究竟有多大?

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泽亮参观五峰山之后,在《赣文化研究》出版十周年座谈会上说:“我看到这些墓很感动,也很感慨,我既不忍心看,盛唐时一代宗师,他的墓塔竟是如此凄凉……净觉寺不仅仅是宜丰的,也是全国的,更是世界的。世界上佛教97%是禅宗,其中十之有七是临济宗。临济宗创始人义玄的老师是希运。希运的《传心要法》是佛教中国化的第三座里程碑……”

五峰山位于大港、大路镇境内。 圌山高258米,五峰山高208.7米,两山总面积为11953.19亩。

圌山风景名胜有圌山关、绍隆寺、七十二洞、圌山塔、圌山塔原名报恩塔。因位于丹徒县圌山上,故名。建成于明崇份元年(1628年)。平面八角形,7层,每层有砖叠砌的腰檐,塔端耸立着葫芦铜页。附近群众有“清明”登圌山游览的习惯。传说建塔时因山高路远,建筑材料运输困难,乃命登山者每人携带塔砖上山,因而又有‘万人塔”之称。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国侵略军窜犯镇江时,当地人民曾利用此塔监视英国兵船的动向。

五峰山位于苏州藏书镇,此镇因纪念西汉名臣朱买臣发奋读书而得名。藏书有诸多古迹可寻,诸如穹窿山景区、天池山景区、韩世忠墓、清文学家金圣叹墓(五峰山博士坞内)、清冯桂芬墓(天池山北竺坞)、贺九岭、1932年“12.8”淞沪之战78名抗日阵亡将士的英雄墓冢(善人桥北马岗山麓)等等。相比之下,五峰山的资源还是有待于开发利用的,在此据说还有吴国古城墙遗迹。

据说山上庙宇原为城隍庙,始创于清代道光十七年(1837年),旧时庙会、香汛极盛,每逢农历十一月初一至十二日,相传为城隍庙菩萨生日期,各地香客络绎不绝朝山进香。而门票上则是说五峰山道院又名莲池庵,相传宋代民间医师张仲景是相城北桥人,专为贫民行医治病,接济穷人。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德,在五峰山建造了一座观宇。取名“仲景殿”。

五峰山是南岭主山,传为爨氏第二避暑胜地,海拔最高2339米,一般在2000米上下,与终南山、龙海山南麓构成一月牙形环带,彩色沙林躺在她怀里。山间有一条长流水,建有畜水38万立方米的水库一座。景区有名树多种,其中稀有的白果树直径达1.8米。有的柏树长在石缝之中,树干苍老,根须壮,有人说它是参日月之精华,沾天地之灵气而生长,是柏中之寿星,还有许多鸟兽和药材菌类,堪称一个小小的野生动植物王国。全山处处有景,移步景添、各具异彩,最奇特的是许多线条棱角分明,大小不一的岩层,天造地设砌成了城堡、山墙、屋基之类构筑群。许是古城废虚,许是龙宫遗址,许是外星来客之设计,任人去幻想、猜测、去编织神话。古有游客留下赞叹之碑刻写道:“游此、觉犹是山也,色泽犹是水也,而声音和犹是林鸟也。”足见该游者已入画中。

五峰山寺相传始建于爨氏统治时期,距今已1600余年,明代称为兴福寺。关于兴福,寺还有一个美丽的神话,清光绪年间,陆良马街良迪村一少年书生殷承瓛到道观自学,许愿今后我若成器定在观前立石雕狮、驴、象、麒麟表敬意。后来,承瓛赴日留学,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归国后参加云南“九九起义”继之任蔡鄂都督的参谋总长授藏西征司令,护国战争参谋处长。晚年笃信佛教,以班禅及同行习秘法,遂在五峰寺前立石雕以了心愿。

五峰山有一水、一寺、一潭、二场、三坡、三箐、三岩、五凹、五壁、五峰、百蝶、百鸟、千花、百树的自然景观和历代名人雕塑之人文景观。可谓曲径通幽,处处有景,移步换景,各具异彩。 五峰山深处的鱼体大菁,有原始森林,树古藤老,密荫匝地,清幽宁静,这里叶筛阳光撤碎金,风送林声奏悠音,溪声佩然,鸟声不断。 寺前,有百年银杏毁后复发的子孙树;寺旁,有峭壁遮掩之泉潭、壁滴水珠,声如击佩;寺脚,有一巨石,上生翠柏四株,主根嶙峋裸然,煞是奇观。 晴看五峰,一遍苍海,林波摇曳;阴看五峰,白雾系腰,迷蒙玲珑;晨看五峰,一片霞蔚,暮看五峰,层林尽染。

俗称莲花山,在鹤上镇上李村,乃平原地带突兀而起的卧牛、仙冠、贵品、莲花、云梯五个山峰的总称。山高124.8米。昔古木参天,藤萝密布,土石绀红,山青如黛。其回岩穹壑,峥嵘嶙峋,各逞其姿。

分别有:卧牛峰的卧牛、龙门、回虎、磊岩、龙首、卓笔、豸石、尖笔、金盆、男女鞋诸石和双鲤潜溪;仙冠峰的仲仙、出米、中丞、蜻蜒尾、酒磹、朝阳诸石和双象环湖、三仙聚会;贵品峰的贵品、合掌、白衣诸石和铁拐李足迹;莲花峰的莲花、三台、镜石诸石、仰天狮、虾蟆跳草、灯马挂壁和桃源洞;云梯峰的云梯石和仙桃盘。盘谷岩系一巨石覆盖,岩内能容几十人,幽静雅致,上刻“盘谷飞琼”四字。每当日光照射,五峰山映红掩绿,绚丽如妆,“灵秀之气,甲于吴航”,“五峰岚横”为吴航十二景之一。龙泉寺坐落其中,以其秀丽的山林景色、雄伟的梵宇殿阙,神奇的民间传说,吸引不少文人墨客,游方僧尼。朱熹留下“朝阳”、“魁龙”等摩崖石刻,宋状元郑性之留有“云梯”笔迹(已毁),宋李望题“中丞石”摩崖石刻,皆为名山生色增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