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怎么看“走廊医生”事件?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我认为是媒体舆论选择了一个具有偏执性格的医生,不经调查,片面炒作题材!缺乏最起码的公正中立的立场;而公众只相信自己愿意信任的东西,知不知道弱者的背后未必就是正义?其结果是非常恶劣的,加重了医患之间的不信任!
我想就安装起搏器这个部分以专业角度深入分析。因为在众多媒体报道中这个就是医院过度医疗的铁证。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保护措施,用来预防手术中病人突发心跳过缓甚至骤停的风险。一般用于心跳低于60次的病人。但有些病人平时心跳在50-60次之间,怎么评判这类病人手术风险?如果阿托品试验小于90次/分,病人在手术过程中假如出现心率骤降,使用常规药物无法提升患者心率,有可能因此致命。另一方面起搏器植入,经过50年的发展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技术,根据几百万台类似手术统计风险很小,致死极低。
做为一个临床医生最后需要综合判断病人需要怎样的治疗。因为收益大于可能的损害,所以临床医生给出安装起搏器的决定。就从心内科角度来看:不安装的话假如手术中出现意外,病人可能直接致命;安装起搏器有一定风险,但风险远远小于不做起搏器直接上台。所以建议安装起搏器的决定无可厚非。而这些都是根据全球顶尖医生做出的治疗规范方案来做的决定。
“走廊医生”为什么会说,不需要呢?常见的情况确实是60次以上病人是不需要的,但是做为B超医生她对心脏疾病的了解不可能超过心内科医生,知其一不知其二,很可能是这位“走廊医生”的知识缺陷导致的。她的这个建议很可能会导致病人在台上出现致命风险。退一步说:假如心内科和外科医生愿意在没有起搏器条件下,做这个手术。病人死在台上负责的是心内科和外科医生,不会有B超医生什么责任。在会诊单上B超医生可以提出建议,但兰越峰却超过自己执业范围直接向病人做出论断,极大的增加了心内科医生、外科医生出现医患纠纷的风险,在目前的医疗环境中,任何一个医生都不愿意身后站着一个可能随时向你捅刀子的战友。很多后续披露的细节提示该“走廊医生”确实有一定的精神障碍,最起码是性格异常。
媒体和病人已经选择好了立场来看待这件事,直接跳过医学常识的评判,定性为过度医疗!哪怕在100多医务人员罢工后,仍然没有一个主流媒体给出公正的评判。媒体缺乏最起码的公正中立的立场,缺乏实事求是的和深入调查的新闻精神! 可以说媒体正在犯《散布谣言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