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原文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lishixi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人教版高中新课标古诗文大全目录 必修一(第一册)4、烛之武退秦师•《左传》5、荆轲刺秦王•《战国策》(背诵易水诀别一段)6、鸿门宴•司马迁必修二(第二册)4、《诗经》两首氓(必背)采薇5、离骚•屈原6、《孔雀东南飞》(并序)7、*诗三首(必背)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短歌行•曹操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8、兰亭集序•王羲之(必背)9、赤壁赋•苏轼(必背)10、*游褒禅山记•王安石(背诵2、3段)必修三(第三册)4、蜀道难•李白(必背)5、杜甫诗三首(必背)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6、琵琶行并序•白居易(必背)7、*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8、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必背)9、劝学•《荀子》(必背)10、*过秦论•贾谊11、*师说•韩愈必修四(第四册)4、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5、苏轼词两首(必背)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6、辛弃疾词两首(必背)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李清照词两首(必背)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11、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背诵后5段)12、苏武传•班固13、张衡传•范晔必修五(第五册)4.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必背)5、滕王阁序•王勃(背诵2~3段)6、*逍遥游•庄周7、*陈情表•李密(必背)。
必修一:1沁园春 长沙 ,2烛之武退秦师,3荆轲刺秦王,4鸿门宴。
必修二:1《诗经》两首:氓,采薇 。2离骚 ,3孔雀东南飞,4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5兰亭集序,6赤壁赋,7游褒禅山记。
必修三:1蜀道难,2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 3琵琶行,4李商隐诗两首:锦瑟 ,马嵬(其二)5寡人之于国也,6劝学,7过秦论 ,8师说。必修四:1窦娥冤,2柳永词两首:望海潮,雨铃霖 。
3苏轼词两首: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5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 ,声声慢 ,6廉颇蔺相如列传 ,7苏武转,8张衡传。必修五:1归去来兮辞,2滕王阁序,3逍遥游,4陈情表。
必修四 [教材篇目]—— 《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 考点知识巩固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 指出下列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义 《廉颇蔺相如列传》 (1)臣愿奉璧往使 通: , (2)召有司案图 通: , (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通: , (4)拜送书于庭 通: , (5)可予不 通: , “否” 不给 “捧” 双手捧着 “按” 审察、查看 “熟” 仔细 “廷” 朝廷 . . . . . 《苏武传》 (6)信义安所见乎 通: , (7)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通: , (8)与旃毛并咽之 通: , (9)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通: , (10)空自苦亡人之地 通: , (11)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通: , 通: , 通: , (12)前以降及物故 通: , “现” 表现 “叛” 背叛 “毡” 毛织的毡毯 “弆” 收藏 “无” 没有 “沾” 沾湿 “襟” 衣襟 “诀” 辞别 “已” 已经 . . . . . . . . . 《张衡传》 (13)员径八尺 通: , (14)形似酒尊 通: , (15)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通: ,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廉颇蔺相如列传》 (1)窃计欲亡走燕: (2)使人遗赵王书: (3)曲在于赵: (4)均之二策: “圆” 圆周 “樽” 酒器 “擒” 擒拿、捕捉 私下 送给 理亏 权衡、比较 . . . . . . . (5)臣请完璧归赵: (6)相如奉璧奏秦王: (7)礼节甚倨: (8)不如因而厚遇之: (9)左右欲刃相如: (10)秦王不怿: (11)位在廉颇之右: (12)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把和氏璧完好无缺地送回赵国。
捧着 傲慢 招待、款待 身边的侍从 高兴、喜悦 上 誓同生死的朋友 . . . . . . . . . . . . . . . 《苏武传》 (13)武帝嘉其义: (14)因厚贿单于: (15)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16)武复穷厄: (17)独有女弟二人: 赞许 赠送礼物 暗中 陷于困境 妹妹 . . . . . . 《张衡传》 (18)游于三辅: (19)遂通五经: (20)公车特征拜郎中: (21)再迁为太史令: (22)又多豪右: (23)视事三年: (24)上书乞骸骨: 游学 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 汉代官署名 升官 豪族大户 官员到职工作 大臣年老请求辞职 . . . . . . . . . . . .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廉颇蔺相如列传》 (1)璧有瑕,请指示王 古义: 今义:指示下级或晚辈的话或文字。 (2)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古义: 今义:向前行进,思想进步。
(3)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 今义:表示 ... 的公告。
两个词,指,指出;示,给人看。 两个词,走上前去进献。
扬言。 . . . . . . (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古义: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他的 成员。
《苏武传》 (5)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 今义:副词,表程度,但不到“很”的程度。 (6)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 今义:事业上的成绩。
内外亲属,包括父母、兄弟、妻子和同族亲属等。 相抵押。
栽培,提拔。 . . . . . . (7)兄弟亲近 古义: 今义:亲密地接近。
《张衡传》 (8)公车特征拜郎中 古义: 今义:可以作为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 (9)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古义: 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如大篆、小篆等。
做了皇上的侍臣。 特,特地;征,征召,是两个词。
篆,篆文;文,花纹。 . . . . . . 4. 解释下列多义词 《廉颇蔺相如列传》 (1)负 《苏武传》 (2)使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依仗 使……承担 违背 辜负 背 数通使相窥观: 单于使陵至海上: 派 使者 . . . . . . . (3)征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旁征博引: 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公车特征拜郎中: 挟天子以征四方: 观太学: 大王见臣列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玄都观里桃千树: 启窗而观: (4)观 应验 表现 出征 证明 征收 征召 征讨 学习 宫殿 景象 道观 观察 . . . . . . . . . . . . 5. 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廉颇蔺相如列传》 (1)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2)间至赵矣: (3)卒廷见相如: (4)肉袒负荆:(5)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6)怒发上冲冠: (7)臣乃敢上璧: (8)舍相如广成传: 名词作状语,向西。
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
名词作状语,“肉”作“袒”的状语。 名词作动词,上前。
名词作动词,向上、竖起。 名词作动词,献上。
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 . . . . . . . . (9)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10)赵王鼓瑟: (11)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12)左右欲刃相如: (13)宁许以负秦曲: (14)大王必欲急臣: (15)且庸人尚羞之: (16)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名词作动词,穿,怀里藏着。
名词作动词,弹。 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名词作动词,用刀 ... 。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承担。
形容词作动词,逼迫。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 . . . . . . . . (17)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18)毕礼而归之: 《苏武传》 (19)单于壮其节: (20)舆营归: (21)空以身膏草野: (22)杖汉节牧羊: 形容词作动词,尊重。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1),且贰于楚也(2)。
晋 军函陵(3),秦军汜南(4)。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5):“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6),师必 退。”
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力也 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 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7)。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其亡矣。
若 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8),君知其难也;焉用 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9),行李之往 来(10),共其乏困(11),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12)。
许君焦瑕(13),朝济而夕设版焉(14),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 (15),又欲肆其西封(16);不阙秦,将焉取之(17)?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泊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18),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说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19)。
困人之力 而敝之(20),不仁;矢其所与,不知(21);以乱易整(22),不武。吾其还也。”
亦去之。 注释: (1)以:因为。
其:指郑国。元礼于晋:指晋文公重耳流亡经过郑国时,郑文公未以礼相待。
(2)贰:两属,同时亲附对立的双方。 (3)军:驻扎。
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 (4)南:郑国的汜水南面,在今河 南中牟南。
(5)佚之狐:郑国大夫。 (6)烛之武:郑国大夫。
(7)缒 (zhui):用绳子吊着重物。这里指把烛之武从城墙上吊下去。
出:指出郑国 都城。 (8)鄙:边邑。
这里指把远地作为边邑。 (9)东道主:东方路上 的主人,因郑国在秦国的东边。
后世用这个同作“主人”的代称。 (10)行 李:使者,外交官员。
(11)共:同“供”,供给。乏困:指资财粮食等物品 不足。
(12)尝:曾经,赐:恩惠。晋君,指晋惠公。
(13)焦:晋国邑名,在今河南三门峡市附近。瑕:晋国邑名,在今河南灵宝东。
(14)济:渡河。 版:筑土墙用的夹板。
设版:指建筑防御工事。 (15)封郑:以郑国为疆界。
(16)肆:放肆。这里的意思是极力扩张。
(17)焉:从哪里。 (18)杞 (qi)子、逢(peng)孙、杨孙:三人都是秦国大夫。
戍:驻守。 (19)微: 要不是。
夫人:那个人,指秦穆公。 (20)因人:依靠他人。
敝:伤害。 (21)所与:指友好国家,盟国。
知:同“智”。 (22)乱:分裂。
易:代替。整:团结一致。
荆柯刺秦王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②,尽收其地,进兵北略③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④曰:“秦兵旦暮渡易水⑤,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⑥。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⑦。夫今樊将军⑧,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⑨。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⑩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⑾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⑿!”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⒀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⒁。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⒂!”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⒃见臣。
臣左手把⒄其袖,而右手揕⒅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 注释:本文选自《战国策·燕策三》。②〔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这是公元前228年的事。
荆轲刺秦王是在第二年。③〔略〕掠夺,夺取。
④〔荆卿〕燕人称荆轲为荆卿。卿,对人的敬称。
⑤〔旦暮渡易水〕很快就要渡过易水了。旦暮,早晚,极言时间短暂。
易水,在现在河北省西部,发源于易县,在定兴县汇入南拒马河。⑥〔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
微,假如没有。谒,请。
⑦〔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⑧〔樊将军〕即下文的樊於(wū)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逃到燕国。
⑨〔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秦王用一千斤金(当时以铜为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购取他的头。购,重赏征求,重金收买。
邑,封地。⑩〔督亢〕现在河北省涿州东南一带,是燕国土地肥沃的地方。
⑾〔说〕同“悦”,喜欢,高兴。⑿〔更虑之〕再想想别的办法。
更,改变。⒀〔深〕这里是刻毒的意思。
⒁〔戮没〕 ... 戮和没收。重要的 ... ,其他的没收入官为奴婢。
⒂〔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顾,表轻微的转折,不过、只是。
⒃〔善〕副词,好好地。⒄〔把〕握,抓住。
⒅〔揕(zhèn)〕刺。而燕国见陵之耻①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②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③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
既己,无可奈何,乃遂收盛④樊於期之首,函封之⑤。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⑥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⑦。
以试人,血濡缕⑧,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
1、讽诵之声,朗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
——背诵的声音琅琅,远近都能听见,他(欧阳修)的好学就像这样。2、再适常山朱氏。
——(范仲淹的母亲)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3、慨然有志于天下。
——(后来范仲淹)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4、而涉猎书传。
——而且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5、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6、纠合骁健。
——(祖逖就)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7、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8、人思自奋。
——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9、使自召募。
狄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司马睿……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
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10、楚庄王某事不当,群臣莫能逮。——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1、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我满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
必修一:1沁园春 长沙 ,2烛之武退秦师,3荆轲刺秦王,4鸿门宴。
必修二:1《诗经》两首:氓,采薇 。2离骚 ,3孔雀东南飞,4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5兰亭集序,6赤壁赋,7游褒禅山记。
必修三:1蜀道难,2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 3琵琶行,4李商隐诗两首:锦瑟 ,马嵬(其二)5寡人之于国也,6劝学,7过秦论 ,8师说。
必修四:1窦娥冤,2柳永词两首:望海潮,雨铃霖 。3苏轼词两首: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5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 ,声声慢 ,6廉颇蔺相如列传 ,7苏武转,8张衡传。
必修五:1归去来兮辞,2滕王阁序,3逍遥游,4陈情表。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必修二 离骚、孔雀东南飞 并序、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 必修三 蜀道难、琵琶行 并序、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 必修四 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 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 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 扩展资料 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 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文言的特点,是相对白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而言的,主要表现在语法与词汇两方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