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与李一男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通信少帅梦断华为李一男辞职真相曝光----------------------------------------------------------------------------------------------2008年10月14日13:14来源:中国计算机报华为准接班人李一男,沉默两年之后火线换亲加盟百度。就在两年前,他曾以更为悲壮的方式进入华为,那是他第二次走进这家以狼作为图腾的公司。像大多数人认为的那样,李一男是个倔强的理想主义者,虽然刻意低调却又不时卷入看不见硝烟的战争。而此次,百度会成为李一男期待的黎明吗?与那些同在通信行业前台的人物相比,李一男此次离开华为缺少一个辉煌的告别——与现在华为的告别、与过去港湾的告别,或许也将是与通信行业的彻底告别。但他的离开却是对犬牙交错的通信产业一个最真实的呈现。李一男两次离职华为,潜藏在其中的不仅包括梦想,也包括在商战的残酷中显得单薄而可怜的骄傲和叛逆。通信少帅梦断华为1992年,正读研究生第二学年的李一男与他的几位同学一起,怀揣着理想进入当时毫不起眼的华为实习。一年之后,这个带着黑色边框眼镜的大男孩正式加盟华为。华为的多位老员工回忆,当时的李一男不爱讲话,但天生的技术敏感让他深得华为高层的赏识。“他的确是个技术天才,但在与同事相处的过程中却处处左支右绌。如果是在其他公司,李一男肯定会被排挤出去。”时任华为人力资源部专员的于蓉(应被访者要求,此处隐去真实姓名)如今已不愿轻言往事,记者辗转联系到她时,她已经是一家生产化学试剂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当时在华为明显的气氛是,争论强烈但没有复杂的办公室政治,而且当年的华为确实在任正非(任正非新闻,任正非说吧)的领导下唯才是用,这正是吸引李一男留在华为并能被委以重任的原因。”于蓉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最明显的例子是,在李一男的思想中根本没有层级制度,在技术和产品方面的见地他常常只跟两个人分享——与他一起进入华为的徐某和任正非本人。这在任何一家国内公司看来都显得有点特立独行的行为方式,却大受任正非喜爱。”或许是李一男的技术天赋打动了任正非,1995年,李一男被破格提升为华为总工程师。当时的李一男25岁,当时的华为刚刚推出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在华为历史中颇占份量的华为上海研究院在李一男加盟升任总工后一年才正式成立。少年得志的李一男并没有因此改掉骄傲和叛逆的行为方式,“很少对人假以辞色,对其他副总也是态度粗暴,和任正非很相像。这可能源于他的单纯,不知道去了解如何做人,或许压根是不屑于学习。”于蓉向记者回忆李一男的当年。有趣的是,李一男对产品和技术发展趋势的把握却总能走在时间前面,因此华为与任正非本人也给了他足够大的发展空间。于蓉表示:“当时,外界议论说李一男身上有太多任正非的影子,任这位华为的开创者和精神领袖用独到、乖张的性格感染了业界,自然也影响了‘不谙世事’的李一男。李在2000年离开华为时,除了与任正非和少数技术主管仍保持顺畅的沟通之外,和大多数其他高管都有不同程度的交恶。这预示了不失才华的李一男今后与华为的曲终人散。”2000年,一致被认为是任正非准接班人的李一男携1000万元分红第一次走出华为,踏上深圳飞往北京的航班,华为企业网产品的高级分销商港湾网络是年正式成立。饶有意味的是,就在李离开之际,任正非在五洲宾馆举办隆重的欢送会,期望港湾成为华为内部创业的典范。2001年,港湾推出路由器和交换机等产品,港湾与华为自此反目,任正非昔日的爱将,在此后7年的时间内,不断跟这位华为“老船长”开着不合时宜的玩笑。“李一男在离开华为后的4年内,并没有与华为直接竞争。这其中除了种种说不清的竞争利益之外,还能看到李本人对任正非、对自己在华为的5年经历的认同与尊重。”熟悉港湾的一位资深评论人士认为,“2005年9月是港湾与华为正面冲突的分水岭,2005年是华为国际化拓展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年,华为先后与沃达丰和Telefónica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以欧洲和拉美为主的全球市场。面对竞争对手西门子欲收购港湾的消息,华为向港湾发出律师函,要求港湾尽快解释对华为多项产品的知识产权侵犯问题。”2005年11月西门子移动网络部门总裁克里斯托弗·卡塞里茨公开表示,将在中国开展一次15个收购项目的大胆计划,这使外界更加相信港湾是西门子最佳收购目标。2006年西门子基于华为与港湾的知识产权纠纷问题,宣布放弃收购港湾。从此,港湾不断传出被某公司收购的传闻,直至港湾成为华为囊中之物。谁能让李一男走人2006年6月,华为宣布收购港湾网络——没有新闻发布会,没有红酒,李与任正非这对昔日的师徒、如今的对手再次握手。“公司在发展中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由于管理层,尤其是我本人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欠缺,导致在公司战略的制定和内部的管理上都存在很多不足,错失了企业发展的机遇,辜负了大家对我的期望,对此也感到深深的自责。”倔强的李一男从未作过像6月6日发给员工的内部邮件中那样诚恳的道歉。作为与任正非多年是非恩怨感情交错的后辈,5年前还接受任正非干杯祝愿的通信少帅,被迫放弃了自己一手养大的孩子。少帅李一男温顺回归华为,在许多接近李一男的人眼里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原港湾市场部公关专员杨先生在与记者聊天的过程中表示,8年前李一男的离职就已经注定了与老东家华为今后的关系将非常微妙。“李总跟着港湾回到华为让公司上上下下都感觉很惊讶,李总不像是屈服在资本意志下的人。”他说。据他回忆,华为收购港湾时,李本人的状态并没有因被迫放弃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而失常。“相反,他看起来心情还蛮好,尽管公司上上下下的气氛都很不友好。”在李的价值观中,倔强与骄傲似乎从未走远,即使在与华为抗争中明显处于劣势,李一男也从未张口向昔日的故人作任何讨价还价。李的傲骨,与之前在华为颇为不利的人际关系,注定其在华为将再次度过孤寂的两年。李一男在华为与港湾的近10年中,一直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曾经用自己极其敏锐的技术嗅觉领导了华为的技术研发,也曾在后来与老东家进行的收购大战中处处被动。在两次进出华为的过程中,李一男收获了人生历程中最宝贵的经验、资本和为人处世之道,却失掉了与生俱来骄傲的天性。与李一样,华为副总裁郑宝用也是任正非的得力干将。他先后主持华为公司几代交换机的设计与开发。任正非提倡副总裁每周和客户面谈几次的制度,郑宝用完成得最好,任正非为此经常夸奖他进步快。对于李和郑,任正非并没有像柳传志(柳传志新闻,柳传志说吧)那样协调好二虎相争的关系。树欲静而风不止。尽管两个当事人相互之间并没有成见,但公司内部人言可畏,许多人都风传两人争夺任正非接班人的位置,这一度让社会关系学不佳的李一男非常被动。如今,大多数华为内部员工都认为,李一男此次离开华为加盟百度,原因有二:其一是有了李一男第一次“叛逃”华为的经历,任正非对其信任已经大打折扣,此后的两年时间内,李本人一度以首席科学家的职务被华为雪藏,没有施展身手的机会;其二是李本人的倔强使自己在华为内部并不受欢迎。华为的同行、四川迈普集团品牌推广部经理刘炜知道李一男离开华为后,用了易卜生《玩偶之家》式的“出走”二字来形容李的离职。他认为,任何人都明白李一男的技术天赋对华为的意义,但李根本得不到重用,所以李的离职“应该只是时间问题”。伟大的领导者都是“一个人的表演”,但其中真正伟大的却是那些在表演之余仍能将政治和人际关系把控于掌中的人。与华为的第一次反目经历毫不意外地注定李一男在今后的两年内不会再得到任正非重用,叛逆而倔强的个性也因此失去了最有力的支撑。36岁时,李一男只能郁闷地说:“我们没有别人幸运。”而38岁时,他必须选择离开。山的那一边从华为跳槽到百度,从通信转行到互联网,淡出公众视野两年之久的李一男,再次回到公众的视野。通信少帅李一男加盟百度的消息传出后,业界震撼之余,对李一男和百度双方的选择充满猜想。与事件本身造成的影响相比,李本人保持了学术派沉稳低调的风格,或许是考虑到此次转型的轰动程度之大。记者第一时间致电百度市场部,对方表示,李一男在加盟百度的前三个月将潜心熟悉业务,不接受任何采访。对于李选择百度,业内很多人不理解这一行为,不知道百度如何为李一男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也不理解李一男如何通过百度这个平台来发挥他的“天才”价值。对此,华为内部知情人士认为,李一男选择离开华为并加入百度是非常合适的选择。对于他来说,经历了港湾的失败以后,没有必要贸然重新再次创业。他选择了百度以后,应该不会轻易回到通信行业,因为互联网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李一男的眼光非常敏锐,他的事业选择即表示了他对未来的选择。而这种选择往往具有极强的前瞻性。”这位高层告诉记者,“由于有通信行业的深厚积累,李一男进入与通信关联紧密的互联网行业障碍不大。通信行业独特的视角为李一男提供了转型的资本,而百度正好提供了这种实践机会。”奇虎VS傅盛谁在说谎----------------------------------------------------------------------------------------------2011-10-1303:23:42新京报间谍、结盟、叛变、规则……这便是电影《谎言之躯》的关键词。近日,奇虎360在香港起诉前员工傅盛,要求收回傅盛所持360的20万股股份。这一事件的背后,有一些情节颇像上述电影的剧情。根据香港媒体报道,傅盛在离开奇虎后,违背双方的约定,窃取奇虎机密资料,开发与奇虎有竞争关系的杀毒产品。因而奇虎动用法律手段。与此同时,傅盛在个人微博上,曝光奇虎的“丑闻”,并引发骂战。业内人士则认为此事“纯粹是一场炒作,背后是商业利益。”■事件始末奇虎诉傅盛要求收回公司股份据香港媒体报道,奇虎360已在香港高院起诉公司前高管傅盛,称傅盛及他创办的北京可牛科技利用奇虎机密资料,开发电脑安全软件“可牛免费杀毒”,该软件与奇虎的“360杀毒”相似。奇虎在起诉书中称,根据《员工股份计划》,傅盛离职时可获得20万股奇虎股份,而在《员工离职须知》上注明,傅离职18个月内,不可加盟直接竞争对手,包括谷歌、百度、金山、瑞星、腾讯、迅雷等;且不可接收奇虎系的员工,及不可发表对奇虎不利言论等,否则该20万股奇虎股份会被公司收回。奇虎称傅盛违反上述离职限制,早在2005年,傅盛在360工作期间创立北京可牛。傅盛离开奇虎后,北京可牛就投入与奇虎直接竞争的业务。2010年可牛与金山安全合并成金山网络,傅盛出任金山网络CEO。此外,奇虎还指控傅盛挖走奇虎员工,以及利用奇虎机密资料开发去年上市的“可牛免费杀毒”软件。奇虎称,因为傅盛违责,公司已于今年三月,以1元人民币回购傅盛的20万股奇虎股份,现要求法院声明回购有效。按奇虎昨天收盘价16.76美元计算,该批股份价值335万多美元。此外奇虎还要求法庭下令终止傅盛聘用八名奇虎前员工,其中包括傅盛在奇虎的搭档徐鸣,徐鸣现为金山网络CTO。傅盛现任金山网络CEO。■当事人说傅盛:进奇虎前开始注册可牛傅盛在微博回应称,自己在加入奇虎之前就开始注册可牛,后来奇虎掌门人周鸿祎多次邀请,他才决定放弃自主创业。“我从来没有获得过奇虎的股权证、股票账户;可牛杀毒是我离开360公司20多个月后开发的产品,采用卡巴斯基技术,说我窃取360技术纯属蓄意抹黑。”“我离开360,总共拿的不是一元,是四元!三元是我离开时给我的,一元是今年上半年偷偷摸摸通过银行汇给我的,这一元直到前两天我才知道。”傅盛称。奇虎:傅盛说谎奇虎360副总裁石晓虹在新浪微博上回应傅盛称,傅盛明显在说谎。石晓虹公布了工商局档案扫描材料,第一张图片是傅盛2005年11月22日到奇虎的入职表;第二张图片显示,傅盛是在入职一个月后的12月20日委托北京火盾登记注册代理事务所注册可牛公司;第三张图片显示,12月29日取得工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第四张图为2007年度可牛年检报告书,显示其经营收入为17.57万元。石晓虹说:“傅盛说可牛公司是在入职360之前注册的,纯属谎言。事实上可牛不仅是傅盛在入职360后注册的,更恶劣的是傅盛拉拢另外两名奇虎员工注册的,而且一直在运营并有盈利”。随后,傅盛对在职私办公司一事避而不谈。对于傅盛声称没有获得过奇虎的股权,石晓虹报料称,如果傅盛没有拿到股票授权书,怎么可能委托律师于2011年8月16日,向奇虎360发来律师函索要股票。石晓虹连发数条微博,质疑傅盛。其一,在职期间私办公司,而且有巨额收入,是否符合职业道德。其二,傅盛2008年8月15日从360离职时,向公司索要数百万美元股票的离职补偿并答应四条:一不去对手公司、二不做竞争业务、三不接收360员工、四不诋毁老东家,但他在禁止期内就违反了多条。“因傅盛违反了竞业禁止,360于今年三月以1元钱回购傅盛的20万股股份。但傅盛随后给公司发律师函索要股票,公司只好请香港法院声明回购有效。这是公司起诉傅盛的全过程。问问傅盛,是否签过股份回购通知书?”■专家解读“竞业规范在国内还不完善”曹罡(伯乐猎头资深顾问):现在双方各执一词,并没有统一的说法。首先需要弄清楚的是,员工在被雇用的时候,双方有没有签订条款,公司允许不允许员工在职期间,投资别的事情。这在员工入职的时候,应该说得很清晰。假如事情如奇虎所说,傅盛在奇虎工作任职期间,注册新公司,那么这就存在职业道德问题。既然公司有要求,双方签订协议,不管这个协议签订的时候,双方是否都非常满意,但既然签订了,就要执行,否则就属于职业操守问题,缺乏契约精神,缺少对对方的尊重。有的企业在员工离职的时候,也会签订协议。约定一段时间内,不去同业或对手的企业工作。对高级职业者来说,遵守竞业规范很重要,但在国内,不少职业经理人并没有完全遵守。■律师说法“法律义务是最低标准”于国富(中国互联网协会政策与资源委员会专家成员、北京市盛峰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这要分成两个层面,一个是事实层面,一个是法律层面。在对事不对人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做个分析。项目经理对公司需要履行的义务包括:其一,公司法劳动法规定,经营人员应该承担的义务。其中,一种是法定的,但这只是针对公司高级管理者。傅盛当时算不算高级管理者,需要根据公司法来评判。其二,公司和雇员双方约定的义务。法律义务是最低标准,约定义务是国家允许双方在法律之上进行约定。但种类比较多,包括保密协议、期权协议、竞业协议。但有一点要注意,从法律来讲,协议约定的竞业,企业应该对雇员提供补偿,不然协议无效。“企业常用严格协议防范”马骋(润明律师事务所律师):在高科技公司中,员工私开公司从事与所在公司存在竞争性的业务,不仅可能直接侵害公司的经济利益,而且还可能涉及知识产权问题。因此,高科技公司通常会用“高薪”加“严格协议”的方式来防范此类行为的发生。因此,如果傅入职时与360公司签署的《劳动合同》或其它协议中有“竞业禁止”的规定,若网上披露的工商局档案资料属实,傅盛入职360在先,私办公司在后,则有可能涉嫌违反了此类规定,踩了职业道德的红线。■业内观点“商业炒作,用负面博出位”于扬(易观国际CEO):说实话,我不太关注这个事情,这明显是一场公关炒作手法,一个商业起诉被利用了。要看是谁在炒作,就看这事闹大了对谁有好处,谁在获益。这起事件,我认为是360上了金山的套。金山希望能和360在安全行业等量齐观。但这种方式并不值得推崇。用负面博出位,对个人而言,是为了换取知名度,对企业而言,无利不起早,有利益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