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粗缩病最怕什么药?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种植当中常见的病害之一,虽然发病率不高,但危害结果同样会给玉米带来减产,因而在管理上“勿因微小而不为”,预防工作还是不可忽视。
玉米感染粗缩病后,我们会明显的看到它的病害症状:植株矮化,病株基部粗短,节间缩短,矮化明显,仅为健康株高的1/3,有些甚止在1/5左右,叶色浓绿,宽短质硬,叶背主脉和侧脉上有蜡白色突起物,上部节间不能抽长,粗肿短缩,顶部叶片簇生。中后期观察:雄穗不能正常抽出,雌穗短、小,花丝少,发病重的植株不能抽穗,即使抽穗也不结籽粒,使玉米整体产量下降。
那么防治上,“玉米粗缩病最怕什么药”呢,其实说白了,玉米粗宿病是一种病毒病,当前也没有什么治疗的特效药物,病毒病“宜防难治”,即主要防治工作应放在预防上,况且,玉米粗缩病侵染的病毒,有环境中直接侵染的病毒,也有传病毒介体如灰飞虱、蚜虫等害虫传染的病毒,因此,同样是预防粗缩病,一种是直接施用药剂防治病毒,另一种是有针对性的施用灭杀灰飞虱、蚜虫等传播病毒的害虫,两种方法交替或药剂复配混用,都可抑制和降低病毒基数,缓解玉米粗缩病症状,但要从根本上治愈粗缩病,当前也无特效药。
故玉米粗缩病最怕的药还真不多,因为防治病毒病的药剂,在粗缩病发生以后,治疗方面的作用和效果都不太理想,前面说了,病毒病“宜防难治”,药剂防治,只可减轻症状,不能根治病害,所以,提前预防,病后控制,才是防治玉米粗缩病的根本措施。
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措施:玉米粗缩病是由病毒侵染所致,这些病毒有可能来自种子,也有自然环境病毒对玉米的侵染,还有传毒介体灰飞虱、蚜虫等对植株传播的病毒,还有因小麦、玉米套种或轮作,病毒的衔接侵染、毒源周年循环的侵染等,因此,在预防上,主要要从这几方面加强实施:
1,选抗病品种、用种衣剂拌种:选用适合当地栽培的多抗性抗病品种,是防治病毒最经济、最好的防治方法。
在播种前,要采用种衣剂拌种,用于包衣的种衣衣,要含有内吸性强的杀菌剂、杀虫剂,可以有效防治苗期病虫害及病毒病。
特别是玉米植株从幼苗至10叶期内粗缩病的感病期,拌种包衣后的包衣种,能较好防治刺吸性害虫灰飞虱、蚜虫等传播病毒,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可减少病毒病的发生,同时也可提高幼苗体质,增强对病毒、虫害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
2,及时清除田间、地边杂草,破坏灰飞虱、蚜虫生存环境,减少虫口基数,防止或降低病毒的传播:
玉米粗缩病病毒的传毒体主要是灰飞虱、蚜虫,大多在杂草中潜藏生存,后会迁移至玉米植株上刺吸汁液危害,除自身危害玉米植株外,还会把携带的病毒传染给玉米,引发病毒病发生,致使植株发生像粗缩病等不同类型的病毒病,造成植株生长畸形,产量降低,因此,及时清除玉米田内、地埂等处的杂草,可降低害虫基数,减少传毒介体,降低病害率。
3,合理调整种植结构,避免小麦和玉米套种、轮作,也是降低病毒减少粗缩病的重要措施:
小麦和玉米套种、轮作,危害小麦的灰飞虱、蚜虫等传病毒害虫,在防治小麦病虫喷药时,会转移至玉米植株上躲藏并危害,小麦收获后,又会就近移至玉米种植带,危害玉米并繁殖,形成了传病毒介体灰飞虱、蚜虫的侵染衔接和病毒源周年侵染的循环,这样更有利于灰飞虱、蚜虫,从小麦往玉米上迁移传毒,进而也使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率会更大。因此,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尽量避免小麦和玉米不要轮作,更不要间作套种。
4,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抗病能力,减少病害:肥料方面,避免单一施用化肥,增施氮磷钾复合肥,培育健壮植株,提高抗病毒能力,减少病害。
适时灌水,病毒病在干旱季节蔓延快,可通过适时灌水,即能解决植株缺水问题,还可以破坏病毒生长环境,控制病毒基数,达到控制病毒蔓延的目的,减少粗缩病发病率。
5,药剂防治:药剂防治,包括对病株防治和传毒介体灰飞虱、蚜虫的防治。
病株防治:病株药剂防治,只可减轻症状,而不能根治病害。在发现病株较早时,可用20%病毒A500倍液,或病毒K300倍液,或植病灵1000倍液喷雾,7~10天一次,连喷2~3次,可缓解症状。若发病较重时,应及时拔除病株,远离深埋。
虫害防治:在玉米苗期至10叶期内,应及时防治灰飞虱和蚜虫等传毒介体,防止其传播病毒,可用25%的吡虫啉,或50%的抗蚜威,15~20克兑水60公斤全田喷雾,可有效杀灭或预防灰飞虱、蚜虫的危害,减少数量,降低传播病毒,控制粗缩病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