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舒婷和她的诗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01
舒婷是中国当代女诗人,原名龚佩瑜,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与顾城和北岛齐名,1952年出生于福建龙海市,,居住于厦门鼓浪屿。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舒婷的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秋天的情绪》、《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诗想”》、《舒婷文集》等。舒婷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人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作品《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
02
读舒婷的诗是一种享受,呆在书房里,安静地读着舒婷的诗歌,窗外雨声清脆,台灯的柔和白光围着我,读诗在这一刻真的觉得是一种享受。一首接着一首,好喜欢那些灵动的句子,一边读一边在心里羡慕着惊叹着,天下怎么会有这样的诗句。
舒婷本身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在“女性到底该以何种姿态立于世”的问题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一方面,她对于当时流行的妇女能撑半边天的论调不敢苟同;另一方面,她又推崇女性解放,反对旧时代对女性的压迫。
舒婷的见解是有矛盾的,但其实诗人已经在这种矛盾中找到了平衡点,女性在保有自己温柔贤淑的外部特质的同时,更应该追求个性、尊严的独立。
03
诗歌使舒婷的名字印在了一代人的记忆中,很多人由于热爱她的文字而有了和她心灵相通的感觉。在那个特殊年代,是诗歌成就了舒婷。
舒婷自己说:“诗歌像绸缎般高贵、优雅,充满理想主义的光辉,曾经把年轻的我,引向字字珠玑、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困境里。当我把重心倾向散文时,我深知不能在散文中如此‘传承’下去,我不愿意在新开垦的散文里移植一个诗歌的旧我。”
舒婷的散文,有诗的底蕴以及诗的颜色。在舒婷的诗歌中,理想主义尽情张扬,而她的散文,从题材上看,更纯美也更生活化。
04 诗文精选
《致橡树》(节选)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舒婷的《致橡树》,实际上是一种隐喻,还不象顾城那样用意向来表达朦胧。但仅仅是隐喻,就已经在美学上绕了一个圈,不会让人觉得挥舞着手臂象魔法师一样叫一声“美”,美就来了。
《神女峰》(节选)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当人们四散离去,谁还站在船尾,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江涛,高一声,低一声。
这首篇幅不太长的诗,包含了感情、这里、诗学、传说、历史和伦理等丰富的意蕴,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的感悟,探究的生发点。
《惠安女子》
野火在远方,远方 ,在你琥珀色的眼睛里 ,以古老部落的银饰 ,约束柔软的腰肢 。幸福虽不可预期,但少女的梦 ,蒲公英一般徐徐落在海面上 。啊,浪花无边无际 ,天生不爱倾诉苦难 ,并非苦难已经永远绝迹 。
当洞箫和琵琶在晚照中 ,唤醒普遍的忧伤 ,你把头巾一角轻轻咬在嘴里 ,这样优美地站在海天之间 ,令人忽略了:你的裸足 ,所踩过的碱滩和礁石 ,于是,在封面和插图中 ,你成为风景,成为传奇。
野火意指生命的渴望,但它只能在惠安女的“眼睛”里燃烧。两个“远方”的叠加,是惠安女子深深哀婉的目光;而“琥珀的眼睛”又让我们感到她的美丽晶莹和柔弱,充满着忧郁和伤感。
古老民族的女性意像浮出历史的水面。这样悲剧的情感附上了厚重的历史感,延续了千百年,痛苦仿佛难以改变。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节选)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我是贫困,我是悲哀。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在地面的花朵;
舒婷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她的诗,多借鉴浪漫主义的艺术方法。在这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作者将个体的“我”,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并承担起为祖国取得“富饶”、“荣光”、“自由”的重任,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这首诗获得了中国作协“1979—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