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快问快答

心理自我

心理自我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心理自我

自我又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其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

自我意识一直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古老的热门的话题,心理学的根本问题是“人是什么”。在古代,哲学家们还不能把人的“自我”与意识活动区分开来,如柏拉图认为“灵魂”既控制人的形体活动,是人的意识,又控制着灵魂自身,是人的“自我”。真正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概念研究是从詹姆斯开始的,他把“自我”从意识活动中区分开来,将“自我”概念引入了心理学。

扩展资料:

自我表现的动力学,以及在自然主义的和实验的情境中的印象控制;特定的同一性的发展及其结果,包括性、种族群体、行为异常和年龄特征等。

历史和社会结构对自我概念形成的影响,包括战争、经济萧条、文化变迁和组织的复杂性等;自我概念对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等。

参考资料来源:

自我体验:自我体验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即主我对客我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它反映了主我的需要与客我的现实之间的关系。客我满足了主我的要求,就会产生积极肯定的自我体验,即自我满足;反之,客我没有满足主我的要求,则会产生消极否定的自我体验,即自我责备。

自我体验的具体表现:

1、自我价值感

自我价值感是个体在关于自己价值的判断、评价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的态度与情感,即自尊、自卑等自我情绪体验。

2、成功体验与失败体验

成功体验(successexperience)与失败体验(experienceoffailure)一般与工作是否取得成功有关,但它们还取决于自己的期望水平,这就是说,客观的我所取得的成绩虽然已达到了社会的水准之上,但能否产生成功体验,还要看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要求,即期望水平。

3、自豪感与羞愧感

一般来说,自豪感的体验是在个体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与理想自我形象相符合时产生的。羞愧感的体验是个体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未能达到自己的理想形象的要求而产生的。

4、内疚

内疚与羞愧不同,羞愧是感到自己比不上他人,偏重于个体的智慧,认为自己努力不够,对社会贡献少于他人;而内疚是由于自己的行为违反社会道德准则,侵犯了他人利益而受到良心上的责备,个体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与社会要求背道而驰,感到“对不起”父母、师长和领导。

心理自我,亦称“心理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心理属性的意识、情感和评价。包括个体对自己感知、记忆、思、智力、性格、气质、动机、需要、价值观和行为等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的认知和评价。其本身亦是一个多层次的独立系统。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心理自我

别名

心理自我概念

术语类别

心理学

解释

指个体对自己心理属性的意识、情感和评价

从时间看,可分为过去的我、现在的我和理想的我。过去的我是对以前自己的觉知和评价。现在的我是个体从现实出发,对现实中我的认识。理想的我是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认为自己将来应当成为的那种人。是个体追求的目标,不一定与现实一致,但对个体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行动有很大影响,是个体行动的动力和参照。

自我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主要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在我们的经验中,觉察到自己的一切而区别于周围其他的物与其他的人,这就是自我,就是自我意识。这里所说自己的一切指我们的躯体,我们的生理与心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