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RNAi的一个问题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好像在原核生物中不是可以注射长片断,而是长片段效果更好,而真核细胞中短片段能有效干扰,阻断mRNA翻译。抓头,不过我也不太记得了。
作用机制是:
RNAi反应中,加入的dsRNA被切割为21-23核苷酸长的RNA片段,后者会使目的mRNA被切割为21-23核苷酸长的片段。当dsRNA导入细胞后,被一种dsRNA特异的核酸内切酶识别,切割成21-23核苷酸长的小片段,这些片段可与该核酸酶的dsRNA结合结构域结合,并且作为模板识别目的mRNA;识别之后,mRNA与dsRNA的有义链发生链互换,原先dsRNA中的有义链被mRNA代替,从酶-dsRNA复合物中释放出来,而mRNA则处于原先的有义链的位置。核酸酶在同样位置对mRNA进行切割,这样又产生了21-23核苷酸长的dsRNA小片段,与核酸酶形成复合物,继续对目的mRNA进行切割,从而使目的基因沉默,产生RNAi现象。
这里有相关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因为在大多数哺乳动物细胞中转染长于 30 个核苷酸dsRNA时会激活抗病毒的干扰素途径,引起
非特异性的基因表达抑制,而在低等生物中则没有该现象。
好像在原核生物中不是可以注射长片断,而是长片段效果更好,而真核细胞中短片段能有效干扰,阻断mRNA翻译。抓头,不过我也不太记得了。
作用机制是:
RNAi反应中,加入的dsRNA被切割为21-23核苷酸长的RNA片段,后者会使目的mRNA被切割为21-23核苷酸长的片段。当dsRNA导入细胞后,被一种dsRNA特异的核酸内切酶识别,切割成21-23核苷酸长的小片段,这些片段可与该核酸酶的dsRNA结合结构域结合,并且作为模板识别目的mRNA;识别之后,mRNA与dsRNA的有义链发生链互换,原先dsRNA中的有义链被mRNA代替,从酶-dsRNA复合物中释放出来,而mRNA则处于原先的有义链的位置。核酸酶在同样位置对mRNA进行切割,这样又产生了21-23核苷酸长的dsRNA小片段,与核酸酶形成复合物,继续对目的mRNA进行切割,从而使目的基因沉默,产生RNAi现象。
这里有相关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