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陈情表》课文知识点总结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李密的《陈情表》,该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课文重要知识点,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诗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掌握好这些内容才能在文言文考试中运筹帷幄。
《陈情表》知识点梳理
一、《陈情表》通假字
1、夙遭闵凶。闵,通悯,所忧愁的事
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臣密今年四十有六有,通又,多
二、《陈情表》词类活用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外:名词作状语,在家外。
4、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内,名词作状语,在家内。
5、则刘病日笃。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笃: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重。
6、夙遭闵凶。闵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7、猥以微贱。微贱:形容词用作名词,卑微低贱的人。
8、臣少多疾病。疾病:名词用作动词,生病。
9、①具以表闻。②拜表以闻闻:使动用法,使闻,使知道。
三、《陈情表》一词多义
(一)虚词以
1、用作介词
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借)身份。
猥以微贱。凭,介词。
臣具以表闻。用,拿,介词。
汾阳王以副元帅凭借身份
2)表示原因,介词。
臣以险衅/臣以供养无主因为
但以刘日薄西山/是以区区不敢废远因为
2、用作连词
夫夷以近又、而且,表并列关系
谨拜表以闻来,表目的关系
今不忍人无寇暴乱,以乱天子边事来,表目的关系
木欣欣以向荣,水涓涓而始流(地,着),表修饰关系
(二)虚词之用作助词。
(1)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表修饰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憧。的,定中之间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的,定中之间
(2)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助词。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可不翻译
(三)文中重点掌握实词
1、当
(1)当侍东宫。任,充当,动词。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一定,副词。
2、命
(1)辞不赴命。任命,名词。
(2)人命危浅。生命、性命,名词。
(3)更相为命。生活、生存,名词。
3、终
(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与既配合,起并列联合作用,相当干又,连词。
(2)无以终余年。结束,度完,动词。
(3)愿乞终养。终了,动词。
(四)表示官职变动的实词
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2、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3、擢,既由选拔而提升。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4、迁,改官。
5、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6、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
7、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8、出,指出京受任。
9、去,卸职。《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10、黜,废免,革职免官。《屈原列传》: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11、放,放逐。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
12、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如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3、夺,罢官免职。如《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14、罢,革除官职。《书博鸡者事》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
15、复,恢复旧职。《书博鸡者事》中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四、《陈情表》重点句式
(一)固定句式
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既终,是连词既和连词终的搭配,表示不止一个方面,可译作既又,或既也。
2、有所希冀。有所,与无所是相对的格式。意思是有的人(的东西、的事情)。所字后面一定是动词。所与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充当有的宾语。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元臣,无以终余年。无以,是动词无与介词以的结合,又写作亡以,表示没有办法,没有什么用来。
4、是以区区不敢废远。是以,连词性的介宾词组,即以是的倒装,表示结果或结论,用在分句或句子的开头(有时置于主语后),上承说明原因的分句或句子,可译为因此所以。
5、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非独,连词,表示除所说的意思之外,还有更进一层的意思,用在复句的上一分句里,可译为不单不仅不只之类。
(二)被动句
1、而刘夙婴疾病。婴,被缠着。
2、戍卒叫,函谷举函谷关被攻克
2、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被动
3、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示被动
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为表示被动
5、不拘于时于表示被动
6、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表示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