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快问快答

你身边有哪些豫剧曲剧越调等河南戏剧团?生存状态如何?欢迎大家留言?

你身边有哪些豫剧曲剧越调等河南戏剧团?生存状态如何?欢迎大家留言?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你身边有哪些豫剧曲剧越调等河南戏剧团?生存状态如何?欢迎大家留言?

小时候我们老家有个曲剧团,就是栾川县曲剧团,由兰文详大师主演的传统剧《包公辞朝》成了永恒的经典,己营响了几代人。至今对当时看露天演出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现在己经没有那么好的剧团了。关键是己经没有那么好的演员了。

豫东是戏剧的故乡,豫剧是主要剧目,可是在我们这里原来“二夹弦”最盛行,有这样一句话:“喝了马堂的水,都会张张嘴”的说法。在五六十年代,村子里有剧团,经常出外演戏,当时生活困难,二夹弦成了村民的救命粮。后来由于社会的发展,出外打工收入可观,学戏的人越来越少,先在此剧已经销声匿迹了。

县里边有一个曲剧团,唱的也可以,就是看戏的人已不多了。有时候某地搞活动,请个剧团去唱戏,只不过是过了增加点热闹气氛而已,去看戏的人屈指可数,有时候一个戏台前看戏的人不超过十人,冷清的很。

好巧,大学时候写的论文就是河南戏曲文化分析,我就结合自己论文来谈谈。

河南由于紧靠黄河,历史上一直以农耕文化为主,并长期处在封建文化的中心。随着历史的发展,封建制度与文化不断发展与完善,具有特色的宫廷音乐与民间戏曲在河南形成和发展起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河南,人民在文化生活中尊奉“儒学”,生活方式恬淡自给,民风淳朴、崇礼习尚,农闲丰收之时会在祠堂邀班做戏自娱。戏曲的产生由此和鲜活的民间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戏曲文化的发展则更是和人民群众的文化休戚与共。

河南地方戏曲音乐在河南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间,地方戏曲音乐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而河南的地方戏曲音乐也跟人民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取向、传统观念相符合,有着十分鲜活的生活气息。比如著名传统代表剧目《秦雪梅吊孝》《花木兰》《五世请缨》《收姜维》等等,都代表了在厚重中原儒家文化影响下传统文化习惯的沿承,而新时期的代表作品《小二黑结婚》《朝阳沟》《倒霉大叔的婚事》《香魂女》《老子・儿子・弦子》等等则反映了建国以来新时期各个阶段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和精神面貌。

在表现人们丰收喜悦的曲目《公社春来早》中,采用一问一答的表现形式,生动地表现了劳动人民在喜获丰收的喜悦中,谈笑风生的轻松朴实场面。此外还有《豫北叙事曲》《三门峡畅想曲》《河南小曲》《忆亲人》《红旗渠水绕太行》《新春乐》《庆丰收》《豫西风情》《喜梅》《运输忙》等曲目,无不具有着浓郁的河南人民的生活气息,体现了中原地区粗犷、豪爽的音乐形象特征,表现了河南人民淳朴、勤劳的精神面貌。

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一直到建国前,由于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国社会一直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面对着当时处于完全优势的西方文化的入侵,以及中国民族经济相对落后的情况,很多知识分子产生了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自卑心态,严重影响破坏了中国戏曲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改革开放后,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的生活方式、文化差异、思想意识的不同等等同样对中国戏曲音乐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戏曲音乐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年轻人更喜欢符合快节奏生活方式的流行音乐。

在地方戏曲发展的低谷期,根据多地的高校问卷调查结果,喜欢戏曲音乐的学生不足5%。当时戏曲音乐的发展困难表现为:地方戏曲传唱渐少、传承乏人、反响淡漠,甚至出现过无人问津的情况。即使在曾经最具有戏曲音乐群众基础的河南乡村,追随者也日渐减少,更不用说年青一代由于生活习惯、新的语言方式,以及方言的不同而导致对戏曲欣赏的抵触与拒绝的心态了。

但是随着近些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伴随着中国民族戏曲音乐文化的振兴,河南地方戏曲音乐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尽管河南戏曲音乐的民俗功能随着现代化过程以及电影、电视等多媒体的发展而逐渐淡化,但是河南戏曲音乐也开始适应着依存土壤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是主动的,表现为文化传承的主动变化,也是发展的契机。

比如,虽然电影、电视剧、歌舞等艺术形式的发展对戏曲音乐有很大的影响,但是通过电影、电视、网络等现代传播手段,同样也能使人们有更多的机会和途径来听到自己喜爱的地方戏曲音乐唱腔。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栏目已经举办了十几年,在广大观众中有着很大影响,有着很高的收视率,这同样是积极的表现。每当“梨园春”栏目开播的时候,都会引起全国河南地方戏曲爱好者的热烈关注甚至踊跃参加;每当“梨园春”栏目下乡演出时,乡间几乎是万人空巷看演出。现在无论是城市还是乡间,都可以听到男女老幼不由自主地哼唱几句,而这些都对弘扬河南地方戏曲音乐艺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不过,正所谓“唱不完的王侯将相,言不尽的才子佳人”,地方戏曲音乐其实就是一部活着的中国历史,它继承的不仅仅是音乐,也是音乐背后所承载的几千年来中原文化的积淀和情感血脉的传承。

我喜欢听老家的河南曲剧,唱腔优美动听,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河南豫剧流行于豫北豫中,剧种主要有豫剧,越调,曲剧,二夹弦等,其中代表人物有常香玉,申凤梅,崔兰田,牛得草,马金风等。其中最著名花木兰从军,朝阳沟流传全国,受到大众好许。

六七十年代几乎村村都有剧团,每逢节会,都是几台大戏对垒,甚是热闹!随着现代娱乐媒体发展,集体经济的退出,许多县级剧团都散了。目前,省一,二,三团还不错,当然有省财政大力扶持,周口越调团也不错。其它些民间团体生存比较艰难。如信阳市小百花艺术团,在北京每年演出几百场,也仅能维持生存,并不能有大的提开发展。

有越调,申凤梅大师的唱腔好听,家乡的人耳闻能详。现在申小梅领军越调仍然有生机!

解放前来陕西的河南人很多,所以也带来了豫剧,西安宝鸡都有国营的豫剧团。但现在未见演唱,大概已并入秦腔剧团,改唱秦腔了。

先反问一下,为什么头条近期老是提问河南戏剧的问题,难道是头条的高管有河南情结吗?要是这样,那是再好不过了? 河南有一百多个市、县,每个市县平均两个剧团,包括企业自营、民营,三百多个是有的。只要是在活动着的团体,都能生存的,并且还是有市场的,不像想像的那么困窘。